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时间:2001年6月27日下午
地点:河北三河陈文骥工作室
采访:陈曦 谭奇 郭小薇
整理:郭小薇 祝帅
问:陈老师,您好。我们对您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您以前是学版画的,为什么后来又搞油画了呢?
陈:我以前学过木刻,石版,其它的并没接触,版画也没下功夫学。我总是尝试着新的摸索过程,毕业后试着做石版,用石版来印画,在石版上做不同的层面,是凸版印刷,印得很平,上面有纸的纤维,以前的版画印刷十张之内就很多了,印多了差别很大,现在质量很高,后来受工作环境影响——版画特别受条件限制,原来没有那么大空间,我不在版画系,后又被调到连环画系,最后尝试最佳表达方式仍是油画。
可以看出油画和版画相似,每一道程序都有清楚的制作过程,我觉得版画教会我许多东西——版画制作过程有很强的规划性,也有程序性——一遍完成一块颜色,每天完成一块,颜色可以标好,几天完成都可确定,像丝网印刷或套版印刷。后来我画画都以这种思维方式完成,慢慢地对油画材料的表达方式有了些体会,后来就用油画写生,写生过程中体会到绘画表达方式与社会态度的关系。
我学版画也不是光学他的制作过程,也学色彩——和油画也很接近,这为我以后画画打了一个基础。作为一个版画系的学生,当时我感到老大是油画,老二是国画,我们完全以老三的姿态向他们广泛地学习。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立场——并不是为某一个专业去做,而是为艺术去做,他对专业不像对技术那样精确,只要掌握到自己认为可以表达某种东西的程度就可以了。
问:看您的画感觉到您是一个很冷静的人,画中个人情绪较少,而有的画家则很多的去表现激情,那么您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陈:以前的画,我也尝试表达情绪,表达过程中流露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后来追求新的秩序感,我希望看的人被这种气氛包围,也就得按着这个秩序去完成,然后用这种因素感染人。
我画画是在找物象,我认为这个形态就是我想要的形态,对我也是希望找到现状——最目前的东西,我尝试了一段物体的人性化的摸索,我希望这个物象人们会更关注他,更尊重他,提升他的位置,提升他原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层面,让人们觉得原来忽视的因素,我把他放大,成为很重要的,很稳定的因素,这样里面的含量便不同了,我采取肖像化的一个物象,摆在正中间,规规矩矩地,独立地,一个完整的形象。
问:是否可以说在您的作品中以前注重画面本身的美感,而现在更注重画面与空间上的关系?
陈:以前画画有个个阶段着迷于画画,不仅是一种享受,画的过程也是一种完善自己的过程,画画带有一种享受性,那时围绕画画的东西较多,后来产生的画在绘画里面有种功利性,可以说是围绕一种目标去做的,还并不是说在画中完成到什么境界,或一定要让完成过程使人产生美感。以前画画的阶段是作画来提升自己或陶冶自己,现在是种态度的转变,一种面向社会面向自己的目标,相对态度上是注重更强的表达方式。
早期画画的过程是个享受的过程,但后来发现这不是个享受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不断陷入一个怪圈,思维和心态都是不对的,后来感到自己与周围环境和平共处人都是相通的,后来改变画风,在与他人合作时,象在为别人做事,这里有别的要求及明显的压力,是某种许诺,有责任心在里面。再画画的确实感到痛苦,但心态变了,压力化为潜力,潜力被充分发掘出来,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这也是社会要求我们的,画画时有种兴奋感,像是参与了某项活动,以前是与大家脱离的是内向的,现在向外与公众进行沟通和联系,将自己展示给公众,以前的画,以艺术的角度上讲,有什么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前者同样可以沟通,可前者的东西太自我,与别人的交流带有强迫性,是处于种被动的地位,而后者更易交流。我希望大家者参与进去以前学院艺术成分较多,受了一些所谓现代主义理念影响,后面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没有去脱离社会,无论是画画的内容还是形式上。
问:有的评论家认为你的画中有些超现实主义风格,这是您刻意追求的吗?
陈:早期还是想追求,我想营造这个气氛,但不要像马格里特。我希望自己的画有更现实的气氛,这个现实里面更有一些暗淡,造成一种时间上的一种解释,现在追求更加现实——我承认的一种现实,突然停止,我必须抓住他,不能让他流入到下一个时间段,也不要和以前有关系,他只是一种现状,是定格的。我现在主要通过局部认识发掘他的内含。
我构成的一种方式,画中较多去平面考虑。又因为是自然的事物,展示中有进入的感觉,所以画面不是很平稳,不是追求一种动感。
问:您画画是否对结果有一定预见性或控制?
陈:我希望,可我控制不了,本质上认为控制不是艺术家的事情,他是应该抓住,抓住很敏感的事物,抓住可取或不可取的东西,变成很有价值的东西,这点很可贵,我觉得画工的立场不同于设计的立场。对于一个个人来说,不要把这点看得过于严重,可从本质上或表达上会有区别,就个立场上说,不希望太强化他的区别。
问:好像您对本次活动的热情很高,您是如何看待绘画与设计的关系的?
答:我的油画里面有这种设计成份,再加上我对设计也有点兴趣,我就参与了。我老想看最后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因为画工是边画边呈现效果,所以效果是慢慢形成,并完成自己的目的。设计这个东西可能过程不能马上看到,有点像版画要随时抓感觉,而搞设计的人一切要按程序去做。所以有很多因素我不适合,可是其过程我稍微介入一下,很有意思。
我认为壁画仍归于设计,以前是从纯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壁画家有些像设计家或工程师,他可以不画画,但要考虑画面的组成及带有艺术含量的空间,那是建筑空间,但并不完全是建筑意义上的,壁画仍是相对的意义上的绘画。但我认为壁画需要理性因素,设计就是很理性化,很系统化的。而纯绘画下意识层面上多一些,在这种差异下,壁画一定要有理性化成份——要系统化地表达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艺术目标。
我想不去谈设计,不去说绘画,只要做一个艺术家,他必须很敏感地把握材料效果。以前的专业性过程把我们限定在一定范围,限定了某种表达。我觉得首先模糊专业界线,能力才能充分表达出来,我自己有些包容的色彩,因为我热爱。我对程序设计有我自己的方式,我自然而然地包含了进去,也许我不能做一个纯粹的设计师,但我有这方面的成份,这样我有这方面的意识会促进我的绘画,而不用去强化或者特意追求。让他自然流露,我可能会把绘画成分淡化,使其与设计成分相结合,我只要想不是过分强调专业立场,他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问:将你的绘画做成招贴会到处传播,比您所涉及的环境更为广泛,您是否想以后利用这种形式?
陈:这个形式与我绘画上的很接近,这个传播力度很大,如果有条件,各种形式我都想做,只要方便,但是我目前仍然是绘画上。绘画的范围较小,我仍然是在这个小范围内,目前我做得还没到顶点,就现在而言不是使我的画像传单一样到处发,但是我希望但有一个独有的小空间,位置摆得很稳定,这同样是他存在的价值这跟海报宣传的意义不同,我希望我的观者群比较小,但很稳定,这也很好,有的人做得很大众化,这两者相互无法代替,他们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也是希望弥补,一些艺术中的小空白,这也不错了,这与我们的年龄层相一致。
问:现在架上绘画没有像行为、装置、媒体艺术那样红火,您为什么仍坚持画油画?是否会尝试其它媒介?
陈:这个东西在冲击你,不考虑也不行了。为什么你意识到他了呢?因为你还没有自己的位置,如果有这个位置我就不会在乎这种冲击了。
在我们这个年龄层,有了位置就会有某种惰性或者一种个人立场、坚持的成份在里面,他会说我的方面是我已经掌握的,这可能是我需要坚持的,这是一个个人立场也是一个社会立场,如果说一个潮流来了,我们就随着他走,我们只能是这股潮流上飘浮着的渣滓,是做不足道的。只要那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他的沸点上都是好的,如果说没有达到够充分,还不是要去改变,去适应潮流,新潮流里面热要参与的人很多,但某些领域里的事不一定和这个潮流相一致,但他的某些事情做的还不是很透,社会需要做的事情很透,希望这个点做到极点,目前,我也只有这个能耐,去把这个点做到顶点,对我来说已经够了。
另外,我所选择的方式与所表达的内容是一体的,我觉得合适我才会去做,如果我换了形式或媒介,我肯定感觉这些东西不是我要表达的东西,因为新的媒介新的感觉,这一切有密切的联系。
问:今年壁画系的毕业作品很像设计,可以摆到设计系去展。可是他们的考虑不一样,我想问他们的思想方式是不是更艺术化一些?
陈:应该说他们个人来说没有什么错误,这是能力的体现,一个人最重要的尝试,对他来说,而不是要完成东西,不是为一个项目而做,而是要体现对事物见解,我感觉他们做得很好,像李洋涉及范围很广,可以说超越了绘画范畴,可是他们作品仍建立在艺术家思维方式之上。
壁画挂在墙上仍然是画的概念,而壁画是直接扎根于空间之中,壁画在这个面墙上的形象和在另外一面墙上的形象会有一种照关系,如果你没有设计概念,画仍然是墙面上的画,如果有设计上的概念,没有画面的那部分空间也是包含在整体画面效果之中的,所以,这里包含有两种成份:艺术与设计,我是很强调这两个方面的,就在15年前,画家的还只是考虑自已的那部分画面,连外框也没想过,这很可笑!后来大家才慢慢意识到外框的确必须设计,作品在展示空间中如何被布置也在其范围内,也就是作品要在一定的空间内,他要和环境及周围的作品产生关系,我觉得这里就是一个构成意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