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大画家走进甘肃系列艺术大展
《澄怀循道——大土三阳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中国大画家走进甘肃系列艺术大展《澄怀循道——大土三阳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将于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三点在兰州荣宝轩艺术馆隆重启幕。届时还将在兰州广播电视台和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关于中国画理论和创作的学术专题讲座。
人物简介
大土三阳简介
大土三阳,字笑辉(孝回、晓辉),号大土三阳。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
大土三阳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为历代书香门第。自幼家境贫寒,生活艰辛,曾经知青生涯10年。20世纪80年代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得艺术专业学士、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作研究,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积学经年,画风旷达超逸,笔墨浑厚苍古,境界高远深邃,诗文学养深厚,是当代诗书画均达颇高造诣的学者型山水画家。
2005年总结概括提出中国画笔墨“五韵”学术主张,2011年提出中国山水画必须重视苦练基本功,通过精确笔墨描述物象而求中国山水画神元之境的表现,即重在精神境界、格调气息的表达。
自2007年开始,在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举办个人大展20余次,并屡获奖项。2012年大土三阳被评为中国画当代十大家;2016年应邀赴台湾中正纪念堂举办个人大展;2017入选为全球水墨画家五百强。2018年被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社选列为:新时代当代中国画新典范。
笔墨五韵
我领悟到山水画的对立互为关系,即提出“笔墨五韵”的学术主张,何为“笔墨五韵”?即“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这一提法与谢赫的“六法”是有根本区别的。“六法”纯粹讲技术,而我说的是艺术表现的根本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关于“神韵”,我认为如宇宙之主宰,人生命之根本,画之统帅,画若无神,无从及他。二谓“气韵”,及画之灵动生气,是在混轮中流转于整幅画中的神元之气,是神的行走之律。三谓“线韵”,它不是简单的直线、聚点成线等等、而是指有生命的韵律之线,是表达生命、表达物象的载体。四谓“墨韵”,墨有浓淡、厚稀、块面大小之别,它也是有韵律的,简单说就是浓淡干湿、积皴渲染形成的对比性组合关系。五谓“点韵”,它就像敲击钢琴时跳动的音符有其高低节律、轻重缓急、枯涩浓淡、规则或不规则之别。这里,“神”是灵魂,“气”是旋律,“线”是纲领,“点”是节奏,“墨”是血肉。我提出的中国画“五韵”说就是一首交响乐,它们反映在绘画上,就是借助所表达的物象勾勒出内心的情境和意蕴。点、线、墨、神、气在画面中有机地结合、运用,对立互为、对立统一,这就是中国画的规律。
——大土三阳
作品鉴赏——花鸟篇
【藏友语录】大土三阳先生的笔下,传递出的不仅仅是美,而且是大美、完美、真美,美的尽兴,美的极致,美的有内涵,美的有味道,耐看、耐读、耐品……
——葛学成
(资深收藏鉴赏学者、荣宝轩艺术馆馆长)
大土兄所画大寿图,金石厚朴,齐肩硕翁;不让前贤!高呼白石!
——刘万鸣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
【藏友语录】大土三阳作品里的树木苍郁,果香浓郁。树,自然不必多说。果蔬的技法超乎想象的完美。是花鸟画界的一股清流,一扫浊流之阴霾。大土三阳的天赋异禀又刻苦异常,学养深厚又笔墨技巧一流,山水已大成,花鸟入佳境,人物多期待……实乃当今画坛的复合型大家。
——郑文华(资深收藏鉴赏学者)
大土三阳为人秉直豪爽,心地开阔,其作品亦是其真性情的写照,以致山川树木在其笔下不仅鲜活跃动而且雄浑壮阔;用笔浑厚苍润,力透纸背;用墨则以点为铺张,或重或轻,或浓或淡,或急或缓,大小相间,虚实相应,独具品格。他的画作可以说是点与线的合奏与交响,静观其画,每一点、一线、一色无不经反复揣摩、精心构架而成,看似洒脱无羁的行笔,实则在谨严的规矩之中,在恣意纵横、酣畅淋漓的笔墨间,仍能清晰地发现作者用笔用墨的传统根源与法度脉络。
中国山水画作为东方艺术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内在本源精神和高逸品格,它集文化修养、艺术功力、个人情愫于一体,是中国艺术家描绘自然、抒写个人心志的独特工具。千百年来,如何既继承传统又能出于传统自立面貌,是历代中国画家的奋斗目标,也是其艰难之处。历史上真正成功者不多。当代山水画家大土三阳即是一位具有杰出成就的中国山水画大家,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心性高尚、艰苦磨砺、读书修为,其对于传统绘画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与把握,已趋天成之境;他上追隋唐宋元,下入明清近代溯本求源,固基求道;在自然山水中舒放心志,在笔墨纵横间贮运诗情,无论盈尺还是巨制,皆狂放练达,洒脱超逸,然挥洒中又笔笔见景,细致入微。
在当代山水画领域,大土三阳是一位思想深阔,造诣高超的画家。他在实践中逐渐归至传统正途,使作品充满文人山水的意象之美。他在临摹、研究、吸收历代大家笔墨精华的同时,亦注重提升自己文化与审美的素养,提出了“神、气、线、点、墨、”这“五韵”的独特理念,总结出“对立互为”的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绘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中国画“对立互为”关系的重要理论学说,也是大土三阳对中国画学的一大重要贡献。亦是大土三阳恪守的中国山水画的本体之道。
【藏友语录】大土三阳是山水画大师,但他画的花鸟同样精美、震撼。
——徐文武(资深收藏鉴赏学者)
这方土,树也遒劲,花也烂漫;这方土,山也连绵,水也缠绵。有道是:仿佛走进了桃花源……每次欣赏大土三阳古意十足又有着强烈时代气息和明显个人风格的山水画作品,总是令人浮想联翩、诗意盎然。
【藏友语录】大土老师的绘画里呈现出来的神韵超越自然物象,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的笔墨,鲜明的艺术个性,已经不是靠近什么时代那么简单,他的每一笔都是在画他自己,画他自己心中的诗意。中国文人画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空间里、在寂寞之境中崇尚自由。就像韦应物诗中所说:“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廖。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程相潮
(今日头条艺术类原创作者、资深收藏鉴赏学者)
大土三阳80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除了在校期间刘海粟等导师的口授心传,大土三阳数十年坚持以古为师,入境研习,循古法而出新意,尊前贤而思进取。他的山书画,远看有势,近观有质,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山一水皆忘情。
做为当今画坛诗、书、画俱佳的学者型画家,这与他的天赋异禀、他的勤勉和饱有终身的学习热情不无关系,也受益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个平台。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高瞻远瞩、慧眼识珠,云集了田黎明、杨飞云、崔如琢、莫言等各自领域的一众翘楚,使之成为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的最顶级机构。在这里,大土三阳如鱼得水,肆意怒放。
【藏友语录】大土三阳的花鸟画胜过昌硕,堪比齐璜。
——某位部级领导(资深收藏鉴赏学者)
志在艺术上走远路、攀高峰的大土三阳,始终对自己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自己还在爬山的路上,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还需要不断地开悟,不断的汲取学养。爬山不是为了征服世界,站在高处看世界,才会有更好的风景,会有更大的格局,也才会有更高的追求。
都说今人画不过古人,这是今人在向先贤表达高山仰止般的敬意,但也可能正因为如此,束缚了后学们的创造力,造成了思想上的桎梏:既知望尘莫及,奈何不思进取,进而一退千里。其实,时代总在进步,历史总被超越,这才是大势所趋。至少,从大土三阳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心中高扬的中国山水画精神旗帜。
如果说中国历代的山水绘画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话,大土三阳便是一位有着高超技艺的冶炼家,他从中提炼出的“笔墨五韵”对中国绘画艺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中的一股源头活水。
大凡大土三阳之画,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寒暑,大都透出一股仙气,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之气。还是刘禹锡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何来之仙?白居易言,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讲的是蓬莱仙境;晋陶渊明道,桃花源中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讲的也是一种仙境。看来人们对仙境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最美好的、最想去的地方!然而,真正的仙境究在何处呢?是黄山、张家界,还是蓬莱、普陀山?有人道,黄山归来不看月,五岳归来不看山;又有人讲,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到底如何是好哇?诸位莫急,我看不如到大土三阳的画中神游一番,此番甚好!因为大土三阳的画中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峻”,更有“桃源”、“蓬莱”之神仙之气,似是人间又不是人间。观大土三阳之画,可居可游,有一种想身临其境的欲望。然而,当你看到大土三阳的《雪凝神境图》时,你又会有一种想去而又望而却步的感觉,那就是画中除了仙气之外所透出的那股寒气!
大土三阳所绘之雪景大都透着一种寒气,那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土三阳熟研古今各家雪景山水之作,认定其雪景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洼地及短板,大土三阳想要表现的是摒除明代以降使用白色堆洒覆盖的低层次表现技法而成的所谓雪景画,他要表现的这种雪景画具萧瑟冷寂之气而祥瑞寓中,具不染风尘瘴气而超凡脱俗,具深邃境界而格高荒古,远观求达凛然大势,近研笔笔可精细推敲而畅神达意,如是大土三阳便是苦苦寻觅。闻古人有赞文同画竹:与可画竹,胸有成竹也!近闻齐璜白石老人言:腕底有鬼神!莫非这世间难觅之冰雪竟在这盈盈尺素之间?于是那胸中之竹、腕底之神尽呼之欲出,尽显在他心绘手写的无尽江山之中!
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偏重于自然美。在诗意的大自然里面,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的精神放到大自然里面去,人的精神在大自然里边栖居,在大自然里边自由地游弋、驰骋。他的画减弱了一些写实性,也减弱了一些写生性。平添了意向性、理想性,表现了画家自己主观感受的诗意的自然美。是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是画家融入大自然里面去的灿烂和充沛,和自由的精神。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不仅从清代的个性派的石涛这些人、上追至明代的沈周……更多的还是宋元。元代像王蒙这种细腻的东西对他影响比较明显,宋代像李成,对他影响也比较大。就是把像石涛、石溪这些人的因素和宋元的因素结合起来,把石涛、石溪的笔墨和宋元的丘壑统一起来。所以,他不光重视笔墨,也重视镜像。特别是画树,我觉得他非常下功夫,这个树刻画得非常具体。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李成、郭熙的影响。我们说宋画“刻画”,就是说描绘得非常细腻,非常具体;说元画“变化”,非常生动,有各种变化。变化要本于刻画,元代的“变化”一定要以宋代的描绘为基础,这样才有东西。就是既要有宋,又要有元,把它融合在一起。我看大土三阳从这个方向去努力,有一定的收效。在写意的理解上,……不去故意强调夸张,着重表现心里流露的感情个性。其实,这个画越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就越是没有董其昌所讲的“画史纵横气”。
大土三阳的特点就是在回归传统中想办法出新,在传统里边是把清代个性派的石涛的画风往上追,追宋元的传统,这样就是既有潇洒丰富的笔墨,又有了对象的形和丘壑,大土三阳画的树都很具体跟别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人文自然的关系,这个关系偏重在精神的和谐的诗意的起居,而不是革命的胜地,改造山河的成果那一类,他的画更具有稳定性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跟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比如可居、可游密切相依的,再一个,就是他在回归传统里面来谋求出新,而且不停留在当下,这是他另一个很明显的他的特点。他借鉴石涛、石溪、而取法宋元往上追,学习传统更多的东西,所以有了笔墨还有了形象。
大土三阳对传统的研究和认识下的功夫很大,而且在宋元绘画的研究上所下的功夫、研究的时间、各方面的探索等,比一般画家都要深透,可以说,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的特点。他能够在研究古人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揉进了自己的一些笔墨体会,是当代山水画家值得敬佩的一个行为。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画的既有古意,又有笔墨气韵的生动性,从绘画的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迈出了自己的一步,他是积累而成。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真值得研究观赏和学习。
何谓中国山水之精神?众所周知,中国之名山有三山五岳,五岳乃华夏名山之首,五岳又分东西南北中,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峻,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而这些山又大都与水相连,叫做山水相连休戚与共,这些山山水水养育了中华儿女,于是便有了中华民族之兴盛。山水有生气、有灵气、有秀气、有雄气,这便有了山水之精神。大土三阳正是以“笔墨五韵”来表达山水之生气、灵气、秀气与雄气的,可谓表达山水之精神。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此说来,自然乃万物之最高境界。我师造化,师法自然,历来是历代画家所倡导的自然之法,正是有了这种自然之法,才有了历朝历代诗人、画家们对祖国无限江山的深切感叹和无比崇敬之心,才有了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而这些传世佳作所表达出来的最高境界便是其中的山水精神!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杜甫站在群山之巅道,一览众山小;刘禹锡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白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视点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感觉、感叹和感受,但他们所表达的都是他们从山水之中所得到的领悟——山水精神!
大土三阳从艺术实践中领悟到了前人绘画中的“笔墨五韵”,又从“笔墨五韵”之中领悟到了绘画与现实中的“山水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又奠定了大土三阳未来在中国山水绘画和学术理论的历史地位。卡尔·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而大土三阳十五岁不到,被下放到江苏东海县生产建设兵团,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间,道不尽的艰难和辛酸,但是从没有停止过画画,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是在别人中午休息和周末时,走几十里路到周边村子画农民头像、画速写……后来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通过写生表达自然物象,随即又感到自己的不足,遂凝神元之境于胸,将眼中之景形成心中之景,还是感觉未能直达心意,最终将心中之景变为手中之景才感觉到了山水精神之所在。这种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复到感性的反复过程,最终到达意随心愿、心随意愿的理想境界,可谓炉火纯青。然而,个中辛苦不寻常,大土三阳也是通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手不离笔心不离画这样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也是日间挥洒夜间思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熬出来的。这就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凤凰之所以和鸡不同,是因为一个通过涅槃一个没有涅槃;龙和蛇之区别在于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讲究的是一个“精”字;力拔山兮气盖世,讲究的是一个“气”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究的是一个“神”字,中国人讲究的就是“精气神”三个字,“精气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和山水精神。朱熹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创造,再学习、再研究、再创造,这样的反复过程,我们的人类才会使得进步。从“笔墨五韵”到“山水精神”,大土三阳经历了一个反反复复的蜕变与涅槃过程,最终才能不拘一格、超凡脱俗、炉火纯青乃至出神入化。
有人强调艺术要继承,有人强调艺术要创新。都没错,但还不够。无论你对传统继承了多少,抑或你距传统离去了多远,如果你都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上,回视传统,并与传统中的经典对话。我觉得那才真正确立了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标高!
首先,大土三阳山水艺术的场域是开阔、宏大的,但又是清秀、明丽的。大土三阳的这种两元对立与统一的艺术呈现,我形容为南人北相。大土三阳是南方人,他的性格中有着南方人的细腻、缜密。但是,大土三阳的精神场域又很开阔,且放达,豪放与单纯。这样一种北雄南秀的精神特质被大土三阳深刻地契合到了自己的艺术中,并成为一种可对画风调控的情绪力量。所以,大土三阳的山水作品,虽然开阔宏大,却不依靠大笔铺排,仅仅以营造画面规模为能事;虽然清秀明丽,却又避免小笔头的点点戳戳,让人看出骨子里的狭隘与逼仄。大土三阳将这种相互比照的关系融为一体,豁达与缜密全在画中,狂放而没有偏执乖张的霸气,婉约而没有翠眉细目的媚气。从而彰显为一种南人北相,相峙相融的艺术气质。
其次,大土三阳的山水艺术是奔放的,但又是内敛的。大土三阳的山水有很强的律动感,无论是他的用笔,还是笔下所营造起的山水视象,都有一种流动、奔放且充满视觉趣味的生命感。但是,这种奔放的情绪表达不是无序的。大土三阳很讲究笔墨的法度与秩序。他的山体结构,他的树木造型,他的雪景营造,虽然线随形走,墨缘象生,却也不循规蹈矩,依旧不失笔墨的灵动,显示出大土三阳扎实的笔墨组织与造型的能力。
作品鉴赏——山水篇
最后,大土三阳的山水艺术是唯美的,但又是唯心的。在技术上,大土三阳将笔墨的法度与秩序武装自己,坚守传统水墨的本体定位,追求宋元院体绘画经典的形式美。但大土三阳的艺术又充盈着他本人的心理情绪,是他生命的本色呈现与映射。这一点,又使他的艺术敷有了一层文人画的色彩。大土三阳的艺术“实”中显“意”,其笔下的山势起伏,流水蜿蜒其实就是传达自己心绪的载体;大土三阳的艺术又“意”中求“实”,大到置陈布势,小到杂树苔点,他都彻底拒绝那种为掩饰造型能力的不足而呈现出的虚张与琐屑。大土三阳这种画风的构建,当然是他自觉的文化选择,但同时也是被性情蛊惑的生命本色使然。
上述三组比照关系的相融与整合,自然形成了大土三阳富有张力且具有识别性的艺术个性。识别性是许多艺术家都力求争取的,但大多都在苦苦寻觅一种标志性的视象符号,或颠覆传统的笔墨形式。大土三阳不是,他不以极端的视角诱惑观者,更不以生涩的笔墨意象为观者设置解读障碍。大土三阳是是通过画面的整体呈现与稳定的情绪表达,通过强大的掌控笔墨的能力,来实现这种艺术的识别性。
大土三阳20世纪80年代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艺术教育经历练就了其深厚的写实造型功力。90年代始潜心钻研中国绘画历史,临画、读画、旦夕苦练,从不懈怠。他批判地吸收了历代大家之精髓,更对中国画之笔墨语言如痴如醉,爱到近乎癫狂。但又从不盲目崇拜古貌、独尊一家。几十年的刻苦治学,悟出了中国画笔墨五韵之说:一神韵,如宇宙之主宰、人生命之根本;二气韵,即画之灵动生气,是在浑沦中流转于整幅画中的神元之气;三线韵,有轻重缓急、粗细劲柔、长短曲直之姿;四点韵,如交响乐之高低节律,有润涩大小、方正歪斜、规则或不规则之别;五墨韵,即浓淡干湿、积破渲染形成的对比性组合关系。这里:神是灵魂,气是旋律,线是纲领,点是节奏,墨是血肉。大土三阳研究学习传统绝不是希求传统的终结,而是继承和超越。
尊重传统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大土三阳的画作总使人感觉其中有很多他人替代不了的东西,气韵为本,笔墨为形,无言的天、地、山川,千姿百态的杂草古树在他的笔下“鬼斧神工”,都彰显出一种灵动的生命韵律。用笔、用墨极具法度,有根有源,但又不似某家某派。看似潇洒随意的行笔,料作画过程定是放荡不羁,一挥而就,如痴如醉,其实不然:我常观大土三阳作画,先以泼墨布其大局,静观其态,再以脉定势,用笔时疾时缓,用点轻、重、缓、急,疏密相间。一个点、一根线、一块墨色无不反复揣摩,方才落笔。举笔深思熟虑,落笔毅然利落。每个点每根线都有方向感,不可随意改变。变换一下,气则断,势则弱,犹如兵法布阵,组织结构是缜密有序的。
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带给观者的是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的韵动,但其作画过程犹如春蚕吐丝般地潜心经营,大土三阳曾讲“有时候一幅画间隔性的可画上几个月”,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山水画自唐、五代至近现代注重画有静气者颇多,追求一种既磅礴又灵动的意象者甚少。大土三阳之画给人一种动极生静的感觉,画是动感的但须静看,绝非一目能了然。久立其画作前,才能感悟到那行云流水般苍劲飘逸的线条,老辣古拙。形态各异的墨点虚实相间、灵动有韵,又似油画般笔触,厚重狂放,积点成色、一泻千里。全画作乃似宇宙间无始无终的过境,山也不是那座山,树也不是那棵树,似渐修顿悟,悟道得道。
艺术家需要理性、需要文化、需要对历史传统的研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天性及对人与自然的感悟能力,即融入到作品中的个人的情怀、本我和自我。纵观历史,不管是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电影,大凡有成就成大器者,无一不是偏执于个人情怀从而形成独特个人风格的。但时下中国画界反传统、创时代的声音喋喋不休,所谓创时代者也只是仅仅停留于图式的标新立异;走传统一路者又不乏染上中国市井文人无病呻吟“自恋”之情结,无非“寒江独钓”、“风雪夜归人”……林林种种,独钓渔翁几百年已成化石,还怎么“独钓”,夜归人走了几百年早该到家了,还需“走”吗不同的历史时期应有不同的人文情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喜、怒、哀、乐,大隐、隐于市。又何必这么刻意“野逸”呢大土三阳的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的“画风”对传统笔墨理解、咀嚼、磨练,创造出适合时代、属于自己叙述语言的表现风格,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悟道——他在自我心中不归的画道上“独行”。
当下画坛在民族艺术精神的发扬与正统画脉的延续方面,应该说确实存在着一种缺失,对于当今中国画的理论研究者和创作者来说,这是一大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在为中国画的“正本清源”而努力探索和创作。大土三阳即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以自己的绘画方式和图式文本,关照自然,表述情感,表达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和复归于朴的精神性追求,更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探源和文本内涵的深化。大土三阳深谙谢赫六法,以哲学本体论为其学术旨归,对于“气韵生动”之创作原则及其美学精神精心体会,对于“气韵”这一术语的外延和内涵多方考究,学术钩沉,并从笔墨实践上予以拓展。
近几年,“大匠之道——大土三阳中国山水画精品巡回展”应邀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关山月美术馆、北京荣宝斋等高等学术展馆举行,展出大土三阳近年来创作的数十幅山水画作品,几处展厅观众纷至沓来,得到他们的好评。所展精品,无一不体现了画家个体艺术上的尽心用功和匠心独运,可谓真正贯彻了其独到的绘画思想,将其“笔墨五韵”的一贯学术主张在技法和精神层面做足做实。结合着其学术理念,在美学意义上我们不难理解:在大土三阳的山水画中,“点、线、墨、神、韵”属于既独立又统一的五个美学范畴和艺术体系,每一个范畴都有成套的技法讲究,对应着严格有序的画法和步骤,而点韵、线韵、墨韵、神韵等五个范畴的有效结合往往在整体的创作实践中难解难分,浑然一体,相互交织,综合作用,共同趋向于“大道至简”的美学旨归,造成一种气韵生动的画境,以及又从这种画境中生发出来的一种神元之气。
在大土三阳看来,欲得“神元之气”,则需尽心,在心物合一的前提下迁想妙得,用心造境。五代山水大家荆浩阐析“气韵”二字:“气者,心随笔韵,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笔法记》)受此启示,大土三阳从宇宙哲学观的角度思索实和虚的辩证之道,其审美的观照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观物写象极有讲究,有层次,精到而凝练,炼形而写气,在其学术创造思维的作用下使得主观心绪与客观景致圆融为一,物象与情韵有机结合,独造一派苍郁深秀之境。从中可领会到画家的理论阐发:“神”是灵魂,“气”是旋律,“线”是纲领,“点”是节奏,“墨”是血肉,山水灵,树木活,景随情转,诗意盎然,可谓在虚实相生的审美辨证关系中习得自然造化的神元之气,分明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山水文化的深入体味和对中国写意精神的独特领悟,令观众耳目一新,可赏可游,畅神心旷。
从词的源流上讲,“韵”的本意是指和谐的声音,从文体分类上属于最抽象的一种,后指风度、气质、情趣。有学者研究指出,“气韵”在文人画兴起之后便具有了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造化本身所具有的气势和韵味,即客体气韵;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意识和精神,即主体气韵。而这两种气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联系到大土三阳的中国画艺术,可知他不论画树,画云,画雪景,抑或表现水流、石壑,均通过对自然造化种种气象的凝心观照与贯通性的艺术联想,将自然客体气韵转化为个人的主体气韵,再通过其高格调的水墨画创作和写意的提升,把其个人本我的主体气韵转换为图式文本中的客体气韵,从而产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可谓把谢赫六法的首要原则及其代表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精神予以较好的传承和弘扬。
欣赏大土三阳最近画的《雪洒太行地枫留重阳香》:纯以水墨画成,笔触洒脱无羁,生动写就了“风舞云天低,栩然树有神”的高旷飒然之诗一般的意境。画面上,皑皑之雪,遥接云天,一望何极?老木萧萧,透发出一种劲节,身置苦寒地界,犹可冒生几丛红花。在其近期代表作《松柏贵节图》中,大土三阳以大写意手笔,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营造山水宏大气象。而就在其大气象的精心营造过程中,把自我隐化在对象里,通幅凸显生机、生气,令观者感到一种连绵遒举、有余不尽的气韵。故而在这个美学意义上,与其说画家本人画写雪景,毋宁说他在画写自我,迥超世俗,传达生命之美。
全面的文化修养为大土三阳写形画气、开辟写意的闳约深美境界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其山水画不仅以其较高辨识度的视觉美感形象供世人以丰富的审美愉悦,而且巧妙借鉴有益于其创作提升和深化的文学元素,绘色更绘声,以通感的修辞手法摹写声音,生动可感,有意会难传之妙。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借用通感手法,大土三阳将水流表现得有声有色,观水流之形,如闻其声,或潺潺涓涓,或哗啦叮咚,或咆哮如雷,水声与山色交织在画面,水鸣山更幽,更给观者带来一种生命的静美,而内美静中参。许多山水画面上动与静、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产生响的感觉。不惟画面外在的题款形式上,喻示了水声,更以通感手法将水声画好,传出画外,耐人听赏。
《管氏地理指蒙》云:“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山如君,水如臣,山如主,水如宾,宾主雍容,情味相亲。”由此而论,大土三阳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在其山水创作的形而上层面由心源生发,写形画气,出色地表现出各地各种山水的气象万千,有气势,有节奏,有韵味,如诗歌,如音乐,使山与水在其画面相互环抱,如上所述宾主相亲,令人惊叹。
可见,大土三阳的山水画既得一“心”字,又得一“气”字,可谓大写山水之形,画得神元之气,从而具有一种适合国人气质与性情的卓然的时代气象,为中国画正本清源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带来有益的诸多启示。我们坚信随着厚积薄发之势的继续发挥,大土三阳必将在其大匠之路上为我们这个时代创作出更多的山水佳作!
“大土三阳”是一个既陌生又有些怪异的画家名号,美术界内几乎看不到他的作品和他本人活动的身影。然而他应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画坛上突然出现的一匹极具实力的黑马。此前,他的作品仅在小范围内展现,获得极高评价。随着他的艺术作品逐步问世,其画境和画格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激赏。
大土三阳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回溯以及在传统中自我风貌的整合,给予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如果说他的山水画和当下中国画的时代流风拉开的第一个距离是返归传统,那么他从传统的脉络向前展延而和古人拉开的第二个距离则是融会出新。
面对大土三阳的画作,一切先入为主的存疑都烟消云散。他的艺术水平之高令人瞬间心生敬意。他是勤奋的,仅近年时间里,成功完成的大画就有上百幅,层层叠叠的废稿铺了画室一地。在他的画室里,随手都能触到翻开的诗文图册,墙上、地上、桌上随时都能见到墨迹未干的画作,他还养成了随时记录治学心得的习惯。
画之神妙,本不能以即刻求之,而是长期研习所得。大土三阳尤重视治学,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史上诸家诸派的特点如数家珍。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传承中国优秀的绘画传统,必须全面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否则,绘画则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谈何建树。虽说他画中墨色的枯涩浓淡有黄宾虹的影子,一些流利的线条吸收了齐白石的手法。但总体看,他没有拘泥于一家一派,其绘画风格有自己的面目。他最反对学谁像谁。他说:“一个成功的画家应以整个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为师,但凡只学谁的人都不会成功。齐白石、傅抱石、吴昌硕、黄宾虹、陆俨少之所以为一流画家,首先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傅抱石作品的文化内涵要比李可染的高一筹,齐白石的艺术不是雅俗共赏,而是大雅不俗。”
大土三阳喜欢画大画,不只是作品的尺幅大,关键是气象大。当今的国画家画大画者众,有的是为方便于展览馆中陈列,采用板刷加泼墨和拼贴的方式,这样制作再大的画也不难。大土三阳采用的则是传统的笔墨语言,中锋线条加积墨法,难度自然要大得多。然而,他的画作元气充沛,虚实相生,整体感强。他视笔墨世界为一独立的生命体,对纸上生命怀着敬畏之心。他认为,如是一幅好画,每一局部甚至十公分大小切下来都很耐看,都有很强的生命气息,有神韵天然之致。
大土三阳擅长写意山水画,走的是宋元之后中国画发展的主流道路。写意画讲究用点、用线造型和表现,能以近似抽象的方式反映自然对象的质感和动势,在这里点、线是画家个性和水平的依归。在点、线乃至面的律动和水墨的铺陈中,大土三阳的画作成就了一种博大雄浑、高古豪迈的气象。其画充满了运动的美感,山在动,水在动,云在动,每一根树枝都在动,一切都被艺术家传写甚至赋予了艺术的生命。艺术的本质就是为生命赋形,为情赋形,这一点并不是每一个画家都能领会和做到,很多人笔下的事物徒有漂亮、规整的外形,却没有内在的生命,因而难以达到动人的效果。明人李开先《中麓画品》针对用线问题提出“画有四病”:一曰僵,笔法无度,不能运转;二曰枯,笔如瘁竹槁木,余烬败秭;三曰浊,如油帽垢衣,昏镜浑水;四曰弱,笔无骨力,单薄脆软。大土三阳的画,笔法纵横有神气;笔法含滋蕴彩有生气;中锋运笔、乍徐还疾有刚气;加之快慢急徐、轻重拙巧,笔法变幻多端,佳构自然涌现。
古人云: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溷浊,燥不可涩滞,要使精神虚实俱到,这亦成为大土三阳画作的基本准则。他对墨韵有很强的把握能力,渲染处有层次,留白处有枯笔,虚实相生的墨色统一了多变的笔法,使人觉得神采异样。他的点笔破墨、积墨法出自李成、郭熙、米芾、徐渭、石涛、齐白石、黄宾虹诸家,点线有关照映衬,结构点拂有疏密谐和,空旷处笔不工心工,笔不周意周,有气韵天成之致。
写意画脱略形迹,对物象作单纯化的表现得益于书法的影响。书法由均齐的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而至于自由的行草,渐趋简易。大土三阳在书法上下过功夫,看他的笔墨如同看体势连绵、顿挫有度的行草书,不重恬美形姿,而重书法之势。大土三阳认为,写意画表现形状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让人回味,没有生命的笔墨让人不知所云,有精神贯穿其中方为画中之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