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题记:90年东北女孩韩旭,纽约知名新媒体艺术家,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以系内最高奖学金毕业于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艺术与科技专业,毕业即被纽约著名艺术高校普瑞特艺术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其诸多作品不仅在世界各地诸多知名展览中受邀展出,诸如丹麦哥本哈根2019 THE WRONG BIENALE,加拿大渥太华2019 NeurIPS Creativity Workshop, 韩国CICA Museum 6th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and Publication on New Media Art.她本人和其获奖作品还 被业内知名杂志Lumpen Magazine,A5 magazine,Wotisart magazine,Average Art magazine,RG Magazine特别报道。
她创作了一个艺术装置
可以读懂人类情绪表情的“哭泣机器人”
获得了纽约媒体实验室NYC Media Lab创新技术大奖,入围2019现未来艺术与科技奖
这件装置作品名为The Language of Tears《眼泪的语言》
《眼泪的语言》以一个现场实时表演的方式呈现,一个机器人头在观看电影《悲惨世界》时,彷佛拥有了人类的感情,看到哭泣的画面时,自己也会潸然泪下。
图注:“眼泪的语言”by韩旭
这个作品是她的第一次完整的把机器学习技术运用到艺术作品中。这个作品利用了人的极端的情感载体-眼泪。探索怎么将眼泪定义为一种语言,来构建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情感沟通。韩旭希望通过眼泪的意向来寻求一种沟通中诗意的表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流悲伤的眼泪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到和他们类似的悲伤的经历;或者其他人在他们面前哭泣触发了他们心底的悲悯与同情,从而流泪。在沟通中,人们往往喜欢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对于机器来说,它们没有情感,但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机器去学习和做人类教他们做的事。情绪是很难预测和分析的,但是人的部分情感是可以通过面部的五官变化传递信息的,这些信息可以是数据,一种机器能够理解的方式。例如,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在哭或哭过,可以看他当下的表情,或者观察他眼下是否有泪痕。这些判断AI也可以做到。通过让机器去学习大量的易于区分的表情图片,它就可以预测新数据中的人物表情。例如在这个作品中,她先让机器学习了大量的哭泣和正常表情的照片,根据这些照片机器建立学习模型,然后我给另外一个人的一组照片,它就会知道哪一张是哭泣,哪一张是正常表情。她就是通过这个技术完成了我的作品,然后根据机器学习给出的结果控制模型的眼泪。
这个作品是以一个现场实时表演的方式呈现。这个模拟的人头面对着电影《悲惨世界》的片段《I dreamed a dream》会根据所看的内容而流泪。
这个作品主要的技术是运用“机器学习”。运用“机器学习”首先需要提供训练的大量的数据。为了得到这些数据,她自拍了2000张我的哭泣的照片和2000张我正常表情的照片,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学习哭的照片和不哭的照片有什么区别,然后可以根据学习的结果进行预测。下一步,她把《悲惨世界》中的歌曲《我梦到了一个梦》(“I dreamed a dream”)的视频的每一帧存取下来作为我的测试数据,根据她之前哭和不哭的学习结果从而学习《悲惨世界》中女主角的表情是哭还是不哭。如果测试结果是“哭”就会触发她的眼泪机器。也就是说当电影里的女演员在哭的时候,AI机器人检测到了,它也跟着一起留眼泪。
图注:该作品原理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先让机器学习识别大量的哭泣和正常表情的照片,为此,韩旭自拍了2000张自己哭泣的照片和2000张正常表情的照片,然后可以根据学习的结果进行预测。
图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过程,能依据每一帧的照片的预测结果(是哭还是不哭)。
她把《悲惨世界》中的歌曲《我梦到了一个梦》的视频的每一帧存取下来作为作品测试数据,根据之前的学习结果便可以让机器人识别《悲惨世界》中女主角的表情并随之落泪。
在“眼泪的语言”这个作品之后,她仍旧感兴趣怎么把眼泪这个极端的情感载体运用到人的自身情感表达上去。人类对于眼泪的解读,往往意向成一种不可言说的美,它常常在诗歌音乐中广泛出现。古典西方有很多收集眼泪的收集器,就如眼泪往往带来的一种逝去的悲伤的情感与文艺气质。她淘到了一个项链,项链中心有一个非常小的眼泪收集器,她把自己的眼泪放到项链里面,送给她的爱人。韩旭仍旧想通过艺术作品的方式放大这种“诗意”以及眼泪带给人背后的象征含义。不过这次,她自己成为“哭”的机器。
“关于眼泪的五行诗”(Five Facts About Tears)是一个行为艺术和概念艺术作品,她通过五个可穿戴式装置与她自己的眼泪进行互动,从而寻找眼泪在生活中隐藏的象征含义。
“关于眼泪的五行诗”(Five Facts About Tears) 这个作品受到了业内高度关注,从2018 NYC Media Lab, 崭露头角,获得了Creative Technology Award开始,得到了北美新媒体艺术界的高度关注。NYC MEDIA LAB由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New York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与纽约当地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建立,致力于促进纽约市内大学及企业,就媒体及科技相关议题进行合作,包含研发、技转及人才培育等,以驱动纽约市创新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 NYC Media Lab 的会员包含彭博社新闻财经集团(Bloomberg LP),ESPN 运动传媒集团,NBC 娱乐与传媒环球集团及 Verizon 电信集团等知名企业。
除此以外,此作品还入围2019 Present Future Art & Technology Star 的最终入围名单,以及受到215|610 CONTEMPORARY (2019)的特别亲睐,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最近,“关于眼泪的五行诗”(Five Facts About Tears) 得到韩国知名艺术博物馆CICA Museum的邀请于第六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览暨发表会中展出。
图注:《关于眼泪的五行诗》by韩旭
Tears can be cooled.
Tears can be eaten.
Tears can be fake.
Tears can influence vision.
Tears finally can be a life song.
眼泪可以被吹干;
眼泪可以被吞噬;
眼泪可以被做假;
眼泪可以影响视线;
眼泪最终是生命的赞歌。
为了制作这个作品,她逼迫自己哭了两个整天。一个关于亲情的视频,她知道自己每次看都会哭,她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看,并录下自己的哭泣以及与她的装置互动的视频。她说,这个过程是对自己的摧残,仿佛自己把尘封在内心的伤痛一遍遍的拿出来抽打虐待。录完了所有的视频,她的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流,她为自己的“泪”而落泪。
这个逼迫自己哭泣的过程,给了她灵感而制作之后的作品“囚”Cocooned。那反复的给自己看悲伤视频的过程,她认为这是一个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囚笼。真实的眼泪是把内心深处情感表达的视觉化,是一种inside-out的过程,而这次她想为自己做一个outfit,怎么通过与这个outfit的一段时间的“相处”从而改变她自己的内心世界。
“囚”是一个持续的行为艺术(durational performance)。她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这个performance的规则,在自己织的“茧”里生活21天(借鉴自然界中破茧成蝶的时间),在这21天中,她会穿着它吃饭,睡觉,坐地铁,旅行以及上课。在这21天中,她不能说话,只能通过写,肢体语言或其他手段传达她想表达的内容。她需要每天记录下:她对于自己感官的变化感受;怎样与他人建立沟通;以及这个形式的身体会怎样改变她的生活等等。
韩旭说:这个茧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眼泪”的物化形式。
图注:“囚”Cocooned;第13天,by韩旭
从概念上来说,她希望把这个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比喻成蝴蝶的成长过程:从蝉蛹,织茧,囚禁,到变成蝴蝶。曾经的她可以比作“蝉蛹”,然后她从开始给自己织一个“外衣”开始,体验自己被囚禁的过程,从中体验她不曾有过的生活;通过束缚与挣扎,她希望她能重新定义她的部分感官,例如视觉,触觉,嗅觉等;她试图通过接收和表达信息的角度重新定义人的语言沟通能力;从身体和心灵的角度记录自己的变化,从而“破茧成蝶”。她希望能把她在“囚”中所学到的关于生活的秘密,通过艺术的方式传达给观者。(文/王国强,图/韩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