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娇黄欲滴——弘治黄釉该如何鉴定?马未都:看这三点就够了!

 

黄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大约八百摄氏度的低温中烧制而成。“黄”与“皇”同音,因此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专为皇帝日用或祭祀使用。

黄釉瓷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弘治朝的最为著名,其精美非凡,不可多得。论之发色前朝后世皆不及,是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准器,因其娇嫩、艳丽、隽秀、精巧、小可、迎人的诱人风格令人爱不释手。弘治黄釉瓷的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人称“鸡油黄”、“娇黄”,其釉色纯正,釉面平整,滋润娇嫩,光泽度好。看起来娇艳欲滴、恬淡飘逸,审美价值、烧造水准亦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加上采用浇釉工艺,即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釉表或素胎之上,故又名“浇黄”。

《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身上。方丘地坛祭祀用黄釉器,或许也是帝王们看重黄色釉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明会典》记载:“嘉靖九年,定四坛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此举无疑又将黄釉器推上了神坛,明代黄釉瓷器从来就不是观赏把玩之物,器型除了御用的饮食器就是祭祀的礼器,黎民百姓、王公大臣都只能俯首跪拜。

中国人对于黄色的尊崇来自于最原始对自然的认识,所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黄色代表着土地,轩辕氏为黄帝,是人文始祖。到了后来,黄色对于封建时期的统治者来说,就是富贵和吉祥,逐渐转变成了皇家御用的颜色,成为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在明清两个朝代,统治阶级对黄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明史之中记载,在洪武年间就已经规定了官吏的衣服和帐幔都不允许用玄、黄和紫三种颜色。到了明英宗时期,黄色已经是皇族专用,皇族以外所有人都不允许使用。

据文献记载,弘治一朝几次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因此,署“大明弘治年制”款的官窑传世品比较少见。弘治朝的瓷器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不及永乐、宣德和成化年间的瓷器名气大。虽然我们在博物馆之中看到皇家官窑瓷的精美之时,总是由衷赞叹,但在当时来说,大量烧制官窑必定会劳民伤财。明孝宗就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位期间几乎不问窑事。而他的父亲明宪宗是一位典型的玩乐帝王,他死后留下了很多技艺高超的匠师。即便弘治再勤政节俭,皇室祭祀制度还是不能少的。

弘治时期瓷器风貌与成化时的大体相同,但在全面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创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品种,如色调特殊的茄皮紫釉,独出心裁的露胎火石红色纹饰和青金蓝釉着彩。最为突出的,则是最负盛名的黄釉器,其色泽娇嫩鲜艳,超越宣德、成化,烧制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之境地,堪称为明代黄釉的典型,以后清代各朝大量烧造黄釉,就是受弘治黄釉器影响的结果。弘治黄釉器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器种,因而无论大小器物无一不精,是并列明朝六大种(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永宣青花、宣五彩、成斗彩、弘治娇黄)之一的名贵器种,正因此见之不易、得之更难。

老陈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家族世代收藏可追溯至清代,专修考古专业。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和博物馆主题展览研究。目前老陈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负责于市场藏品征集一职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公司进行参拍,可与福羲拍卖陈经理洽谈壹捌伍,伍玖贰叁,贰贰壹捌有偿服务,非诚勿扰由于本身对瓷器的喜爱,老陈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弘治娇黄釉瓷鉴定的问题,特作此文,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弘治娇黄釉鉴定的一些专业知识,这几点也是老陈最常用的几点,请认真阅读。

一、看釉色

弘治黄釉器的釉色出类拔萃是鉴辨本朝真伪器的最重要依据,此时釉料配料特殊,详细成分虽不清楚,从接触器物釉面效果分析,玻化程度特别高,因此弘治黄釉不但像鸡油一样润而且非常亮,又因其釉料与胎泥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窑内就产生细微的爆裂现象。在一些暗刻花纹处积釉较深呈褐色,放大镜细看往往有流釉随裂走向,因而刻纹有呈锯齿的现象,又因其施釉方法采用淋浇法在凸线纹路上方积釉较厚,沉色也较深。正因为黄釉器为皇家御用存世量极少,收藏者及专业人员系统研究缺乏实际资料所以成了瞎子摸象,众说纷纭,“鸡油黄”“娇油黄”“祭釉黄”“浇油黄”或浅或深,或明或暗,使人听了云里雾里,形成不了感官印象,无法给藏家提供可靠的依据。

纵观世界各大博物馆与民间藏家已公布的弘治黄釉器皆具备浅釉似鹅黄,深釉似顿黄,油润、透亮、微开片,裂纹放大镜观看水土侵痕明显,宏观透亮如新,微观沧桑累累,蛤蜊光迎光变换莫测等釉面特征(无蛤蜊光、死蛤蜊光的即为假)。不论存世物或出土物上述釉面特征都应该共有,实质上弘治黄釉只能是出土物,不会有有序流传至今(包括首博的黄釉大碗),只是出土的时间不同,还有出土方式不一样(官方明出,民间暗出)而已。

二:辨胎土

自元至明万历,精品瓷器使用的均为麻仓土制胎,弘治黄釉使用的胎泥淘洗更细腻,坯胎致密,灰白带黄,泛褐色红糖点,与明前朝胎坯基本一致。只是御用器的原因要求更严。

三、年号款

弘治年号款有“弘治年制”和“大明弘治年制”两种。“弘治年制”四字款见于娇黄绿彩器上,篆款,锥刻后施绿彩。弘治官窑除青花外,甜白、黄釉、紫金釉、釉里红、白地绿釉等均题六字青花楷款。

弘治瓷和成化瓷风格相近。题弘治年号款的器物不多,书写风格基本一致。宣德始创楷书年号款,书写较为稚拙,成化年号款点书精到,气势流畅,从书法角度看,已解决了用彩釉“写字”的技巧问题。弘治起,楷书年号款拜托了晋唐楷书严谨法度的束缚,采用了更适合釉彩书写的书体,笔画平直,布白均匀,有美术字化的倾向。这样一方面书手更容易掌握,另一方面更规范化,不同工匠的作品可保持同一风格。

①款字点画粗细变化较小,瘦硬挺拔,字体俊秀。

②笔画斜倚,竖笔从右上向左下倾斜,横笔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③“弘”字的“弓”上宽下窄。“治”字的“口”末笔明显出头,“年”字第四画为左斜的短竖,和成化款“年”字中右斜短竖明显相反。

后仿弘治年号一般是晚明天启民窑所制,有“大明弘治年制”和“弘治年制”两种,外有青花双圈。

弘治黄釉器在历朝黄釉瓷器中有极高的声誉,为明清黄釉的典范,其烧造技术已臻成熟。其造型以碗、盘居多,罐类大件器物较少见。弘治一朝,御窑厂久停,弘治皇帝18年不言窑事,故弘治器物遗存不多。如本品此类的盘器,是明代弘治时期的典型器物,胎体轻薄莹透,精巧玲珑,釉面光洁明丽,釉质匀净,色彩淡雅宜人,为弘治黄釉瓷的代表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