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宋徽宗的茶宴
文·黄杰
宋徽宗一生爱茶,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若、斗茶取乐。曾亲自著茶书《大观茶论》以论茶道。上行下效,使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盛行,《文会图》是一幅重要的宋画传世之作,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据现有资料可知,此图即是宋徽宗描绘当时文人会集宴饮吃茶、饮酒的盛大画面。
《文会图》可看作宫廷画家根据宋徽宗赵佶的旨意,因频频举办茶会、文会应景摹写、创作而完成的作品,其中不乏赵佶的文化创意,甚至他亲自参与创作,与宫廷画家一起共同促成了此件《文会图》的诞生。
有关此图的话题,已逐步成为热点,下面我们单从茶道方面,再作一些有趣的补充。
此图描绘一群文士正在园中欢会。八个文士围坐于一张巨大的黑漆方桌旁,其中一人正打着瞌睡,联系到图右上宋徽宗所题“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挥毫醉醒中”,可知其人正在醉中。大方桌上,馔具食物,琳琅有序,四边还摆有十套个人用餐具。坐上席的文士背后,还有一个大石桌,上有琴一张,锦纹琴套一、书本三,古鼎一。大方桌斜下位置,紫薇与翠竹之间,还有一道士、一文士在交谈,显然他俩是暂离坐席。
围绕大方桌及文士,还有五位侍者,其中那位须髯、绿袍的男子,当是一位乐工。他手执拍板,似正观望宴席的情势。笔者目前所见有关此图的解读,都是将此人作为文士,当是误读。
图前景位置,还有五位侍者半环绕着两张小方桌,桌旁桌上还有炭炉、烧水壶、鼎盂、具列、木桶、梅瓶、笆篓、执壺、碗盞等什物,与中景文士、侍者及什物密切呼应。 因为图中有一文士正处于酣醉之中,且大方桌上簇饤的都是鲜桃、莲蓬之类,显然此文会已处于酒后的阶段了,主宾所用的饮品自是以能解酒为宜。大方桌上主宾面前的饮品,用的是浅色盏托,前景中的侍者们正在备办的饮品,用的是黑色盏托,显然两者是不同的饮品。但这两者到底是什么饮品呢? 前景左数第二位侍者,可以帮助我们。只见他一手持匕,向碗盏中击拂,一手托盏,这正是最具特征的点茶动作。如北宋蔡襄《茶录·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1999年8月,河南登封黑山沟出土的宋代壁画《备宴图》,亦可资参观。所以,可以认为侍者们正在备办的是茶。
而茶自古以来就是消渴、祛热、解酒的良物,如《唐本草》所记:“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又如唐陆羽《茶经·一之源》所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宋人的诗词则更多记载了茶解酒的功效,如北宋人宋庠《观文丁右丞求赐茶因奉短诗二章》其一:“慧露真腴内消热,可烦霞脚一瓶春。”黄庭坚《品令·茶词》:“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孔平仲《建茶一首》:“建茶一杯午睡起,除渴蠲烦无此比。”都与此图的情形相映照。 既然已知侍者们正备办的是茶,那么主宾正在用的饮品,如果了解宋人的宴饮习惯,也可以推知了:当是同样可以醒酒的某种汤。如黄庭坚《鹧鸪天》:“汤泛冰甆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醒酲魂。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写的就是长松汤解酒胜过名贵的壑源茶。南宋人程珌《鹧鸪天·汤词》写的则是扶桑椹汤神奇的解酒之功:“饮罢天厨碧玉觞。仙韵九奏少停章。何人采得扶桑椹,捣就蓝桥碧绀霜。凡骨变,骤清凉。何须仙露与琼浆。”
与那位点茶者动作最能对应的,是他右手边的侍者。此侍者立于炭炉前,炉上有两个白色的烧水壶,显然,他的职责是候汤。何谓候汤?北宋人蔡襄《茶录·候汤》曰:“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况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那两个白色的烧水壶,当为银质,也合于陆羽《茶经·四之器》论鍑之言:“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说文》:“鍑,釜大口者。”)
图中最不能让人明了的,就是点茶者左手边,持青花大盆的侍者。他在做什么呢?笔者认为他的职司是熁盏,联系他左右两个侍者的动态:一个在点茶,一个在擦桌子,即可推知。熁盏,现在一般称为温盏或温杯,即预先用热水将茶盏等烫热。蔡襄《茶录·候汤》曰:“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南北宋之际的王千秋《风流子》:“卷茵停舞,侧火分茶。笑盈盈,溅汤温翠盌,折印启缃纱。”也是说在点茶前,须先温盏。此刻,这位侍者应是刚刚才把熁盏的工作完成,他手持的那个青花大盆,就是用来熁盏的盛具,相当于现如今功夫茶用的茶洗。
如此,宋人茶道的氛围、程式及具体的候汤、熁盏、点茶环节,真是活灵活现,而这场华美园林中的茶会,不仅有檀板七弦的助兴,还有文人的诗书风雅,委实也是太令人神往了。 故宫博物院藏《春宴图》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二种《唐十八学士图》中的某些场景,与此《文会图》十分近似。而这些图的情形亦与明张丑《真迹日录》、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一致。惟张、卞所评骘之“神品”,现在看来,只有《文会图》不可名状的精微明净能当之,其所表现的茶道情节亦最为精准生动,不仅能与传世相关文献相印证,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补充,堪称宋人茶道珍贵的图像记录,殊为难得。
文会图 北宋 赵佶、宫廷画家
纵184.4厘米,横123.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