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10-26 12:59
2022年10月25日,托比恩·卡瓦斯博 (Tobjorn kvasbo)展览“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聚焦艺术家近十年的艺术创作和思考,具体呈现了十三件以“管道”和“堆”为基本造型元素的作品。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人展览,也是其中国巡展的第一站,展览随后将在2023 年春天于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展出。
展厅现场
陶瓷的当代艺术性探索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在现代艺术运动的推动下,对陶泥的锤炼、塑形,这其中蕴含着对陶瓷物性的思考与感受,持续激发着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创作。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Torbjørn Kvasbø)便是其中的一员,出生于1953年的卡瓦斯博,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挪威当代陶瓷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随后一直致力于对于陶瓷材料物质属性的深人探索,以及对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理念变革的思考。陶土材料的本质及其与烧制技术结合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以及陶瓷艺术与人类生存、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密切关联是他所关心的话题。他的作品总是以颇具烧制难度的大体量形态呈现,其中往往包含高强度的体力参与与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
展览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将手工压制而成的管状泥胚彼此堆叠,泥胚管相互挤压,艺术家对挤压下的泥胚再次塑形。泥胚自身的重力和身体给它的外力彼此抗衡,这种力的对抗会在塑造过程和干燥过程‘中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时泥胚会断裂或坍塌,艺术家便根据这种状态继续塑造。这一过程或许会让人想到中国太极拳运动中的推手。对手双方手臂贴连,在运动中反复试探接受对方的力回应对方的力,寻求对方力道的奕破之点。与之相应,在卡瓦斯博的创作过程中,是身体之力与物质之力的彼此接受与回应,也是人类能量与自然能量的彼此接受与回应,相互探寻各自未知的无限可能。
当卡瓦斯博被问及为何创作尺寸更大、更具有雕塑感的物件,而非日用器皿,他回答说:“这就是我追寻的路。很难说为什么,但我相信情感和冲动的运行方式与有计划的策略完全不同。不可预知的事物吸引着我,这关乎对材料的把控,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取得平衡,这本身就是令人兴奋的”。
摘自奥德瓦·拉肯德发表于
GD新闻的文章《情感表达》
2001年2月11日
釉色一定要是深厚沉稳的,内里富含光晕。你可以一眼望进釉色里,甚至最好是望进釉色底下的陶土中去。它已应该像大自然那样广博,厚重,丰富,拥抱巨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它需是富有的,它应该延展底层的陶士并加强其结构、质地和形态中的意蕴,赋予其身体和皮肤,以及开放的创口。它应该将你击倒!
摘自托比恩·卡瓦斯伯给乔伦维特伯格斯的邮件,2013年
此次展览除了艺术作品之外,还呈现了艺术家的艺术年表图文资料,帮助观众更多了解他的艺术思考和实践的发展历程,也了解他除了艺术家身份之外,作为挪威乃至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与促进的重要推动者所付出的诸多努力。
随着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等国内各类陶瓷艺术活动的举办,围绕陶瓷艺术的国际交流显得越发重要。据悉,在持续数周的展期内,展览还将举办线上讲座,邀请艺术家与学者分享对当代陶瓷的思想与创作。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25日。
关于艺术家
托比恩·卡瓦斯博(Torbjørn Kvasbø)生于1953年,是挪威最有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家之一。他毕业于卑尔根应用艺术学院 (KHiB),现生活、工作于灵格布市(Ringebu)的维纳比格德(Venabygd)区域。
卡瓦斯博是挪威当代陶瓷艺术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大型雕塑作品采用可塑性粘土和陶瓷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曾在中国、韩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世界多国参加过大量展览,并在国际重要陶瓷艺术展览或比赛中获得重要奖项,还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和工作坊。他的作品被挪威的大多数艺术博物馆以及其它多国的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