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7-20 10:39
文|刘倩
图片由颂艺术中心提供
在魏东的作品中,能捕捉到很多中国古画的经典图式,熟悉的情境却有着不一样的情境。
“溪山行旅”依然巍峨,却多出了午后时分的阳光明媚;倪瓒的“渔庄秋霁”依然高洁清旷,却有了明澈的天空和晨曦的暖阳;《采薇图》的背景依然枝繁叶茂,却只剩一人孤独矗立于昏暗之中;《听琴图》里的青松依然青翠苍虬,却也只有一人在戈壁上远望寻琴……
魏东《望山图·宣和六年四月初八未时》 布面丙烯 120x70cm
魏东《寻琴图》74x135cm 布面丙烯 2019
这是艺术家魏东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对话,他用丙烯等绘画材料,重新进入浩瀚并时空交错的艺术史中;当然很多时候,他似乎也会迷失、会寻找。
从青年时期深入研习中国传统绘画,后来离开故土移居纽约,环境的改变给魏东的艺术带来变化,却始终割舍不掉过去的艺术基因。
在美国,魏东开启了新的艺术思考,选择尝试新的艺术创作方式,有意思的是,他总能将眼前的场景与内心的绘画情境相互关联,于是有了他对心中那些经典之作的重新诠释。
颂艺术中心 魏东个展“照夜白”展览现场
近期,正在颂艺术中心展出的魏东个展“照夜白”,正是魏东近十年来的创作。
“我在绘画中,给自己搭了一个舞台,把自己装在里面,可游可居,甚至是可以不用出门,就体会到古人的一种心境。”魏东告诉雅昌艺术网,借用古人千百年的山水世界,他要创造一个新的山水世界,将自己放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畅游。
在画面中,魏东总会描绘一些特别的角色去投射自己,这些角色或是高士、隐士等人物,或是马、牛、狐狸等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而他们,都是艺术家魏东笔下的自己。
展览开幕现场
艺术家魏东(中)与颂艺术中心馆长苏芒(左)、策展人张京在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魏老师,您的绘画中很多图像都是与中国经典古画图式相关的,这样的绘画是源于何?又希望在绘画中与传统发生怎样的关联?
魏东:因为受到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从小到大心里都会有一些情景。早年临摹古画比较多,但是后来就开始不再满足于临摹,不再想简单的临摹和重复,想要一种平等的对话,甚至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
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会有一种思乡情绪,我用绘画表达一种对故乡的感怀,描绘中国传统的构图,但笔法和材料用的是西方的材料,可以反复修改,这让我更充分地运用绘画的技巧,更容易地进入绘画的状态。
进入绘画最好的状态时,我就觉得我和范宽、李唐并肩坐在山上,对面可能就是“溪山”,旁边就是“万壑松风”,他拿毛笔在绢上作画,我用丙烯在绘画,两人相视一笑,各自投入画作之中,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我也有一种想要触摸绘画的情结,想跟大师握手。
我曾有机会到大都会等收藏中国书画的美术馆去看中国古画,他们很友好,把作品展开之后让我看一个下午。近距离的接触绘画,让我有一种跟大师握手的感觉。之于我和传统之间的关系,我不太喜欢用“传承”这个词,我跟希望是一种“交流”和“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需要一定门槛的。临摹了多年绘画,深入研究多年,所以如今才能游刃有余地表达。
魏东《独树平远图》 100×60cm 布面丙烯 2019
魏东《六君子图》60×60cm 布面丙烯 2017
雅昌艺术网:我们也能看到今天很多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中和传统发生关联,但是其实难得的是能否传达出古代绘画中的那种心境,您的创作经验是怎样的?
魏东: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碰撞。比如我在美国的沙漠里看到一棵枯树,就让我想到了中国绘画的情境,几棵枯树、几片落叶的萧瑟感,这张画就装在我的心里,所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时,我会产生现实与内心的联想,就会有把它表达出来的冲动,这是一种特别迷人的关联。当然我也相信这和我的性格也有关系,否则我也不会看到一个真实的场景会有这样的联想。
雅昌艺术网:所以您个人的性格是比较孤独的吗?
魏东:我经常在用的一枚闲章叫“在家出家”,意思是我跟本不需要去山里,也不需要去庙里,我在家也同样过着清修一样的生活,平时我也不喜欢交际,不喜欢应酬,也不太喜欢跟朋友来往。
但是当疫情期间,大家都处于一种被封闭的状态中,我以为我的性格能适应这样的封闭,但是我发现,你不愿意出去跟不能出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所以这次展出的这批作品的表达特别深刻,对古人绘画中表现出的那种孤寂感、萧瑟感,似乎理解的更深了,所以这批作品其实是带着很强的现实性的。
魏东《至正八年》立秋 40x171cm 布面丙烯 2018
魏东《至正八年~立秋》(局部) 40x171cm 布面丙烯 2018
雅昌艺术网:的确是您的绘画中能感受到那种孤独感和安静的感觉。
魏东:绘画就像是我给自己搭建的一个舞台,它是一个敞开的空间,每个人都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考虑的是我自己如何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下去。比如《至正八年~立秋》这件作品,能看出来受到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影响比较大,但当你自己观看,实际上却找不到“富春山居”的影子,我追求的是那种意境。
其实我选择的是画作中的一段画面,有山有水,安静的水就像凝固了一样,一个画家或者一个游人,坐在船里体悟三日一山、五日一石,似乎划的很慢,我画这张画的时候同样也抱着这样的一种心境在画。
魏东《照夜白》50x40cm 布面丙烯 2021
魏东《照夜白》(局部) 50x40cm 布面丙烯 2021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的主题定为“照夜白”,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经典之作,您也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了一件“照夜白”,画面中马身体的那种体量感是很强烈的,这种画法是否也是传统的画法?
魏东:画《照夜白》的时候,我实际上不只是画一匹马,是按照人的结构来画的,按照人体的结构和肌肉的走势画的。我说实际上我在画一个人,但听我这么讲很多人不理解。
我画面中的很多动物形象也都是当作一个人去处理,他们投射的都是我自己,包括我很多画面里的形象,比如说高士、隐士、牛、狐狸,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实际上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投射,我喜欢把自己放在画面里。我总说我想搭一个舞台,那个舞台上是谁在里面呢?其实只有我,我会把自己装在里面,无论是一只兔子、人,还是狐狸,什么样的形象无所谓,但会把他映射成我自己,也会画的格外用心。
魏东《渔庄秋霁图》 69x100cm 布面丙烯 2022
魏东《三岔口》 136×70cm 布面丙烯 2018
雅昌艺术网:在介绍作品时,您数次提到了在绘画中给自己搭了个舞台,很多画面中的那种或是光或是暗的氛围也有一种戏剧舞台的氛围,您是在画面中会有关于戏剧的想象吗?
魏东:我觉得我在画面中,是自己给自己搭了一个舞台,把自己装在里面可游可居,甚至是可以不用出门就体会到古人的一种心境。我还是那句话,有点不满足于古人给我提供的眼前的山水,我要创造出一个山水世界,把自己放在其中。
但这种感觉是戏剧性的吗?我其实不太喜欢这个词,但是我不能否认很多人觉得我的画了有戏剧性因素的存在,我也特别接受别人对我艺术的看法。
雅昌艺术网:可能感受到戏剧性是因为画面中对光的营造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像《采薇图》整个画面是特别昏暗的效果,而《遇仙图》则完全是一种光感特别强烈的画面,能否谈一谈您在画面中对光的营造?
魏东:每一张画都不一样,我想在每一张画里都追求一种刺激,有的画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有的画则追求真实,这可能与创作中的心态不同有关。
魏东《遇仙图》 90x45cm 布面丙烯 2022
魏东《遇仙图》(局部) 90x45cm 布面丙烯 2022
《遇仙图》中描绘了光感强烈的画面,我希望把画面表现成一个真实存在的画面。中国古代有很多“遇仙”的故事,这似乎是一种文人情结,每个穷书生在寒窗苦读的时候都盼着有敲门声或什么能飘然而至,我小时候也有这种幻想。
当我把这种幻想落实到画面中的时候,我其实是想把它表现成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不是编出来的故事,就像是一张照片被定格了一样,突然有只狐狸跳到我的身上,我抱着它就准备回家了,想要的是这样一种感觉。所以用了比较强烈的光感,一束光打到树上、石头上,让它产生一种舞台的效果,让这个场景变得特别真实。
雅昌艺术网:很多人在谈您作品的时候肯定会谈及古今东西的问题,比如您用西方的绘画方式表现中国传统的构图,但是是否思考过如何在传统的图式中表达出当代人审美?
魏东:我觉得这不需要刻意去表现,我是一个当代的人,我不管用什么方式作画都绝对不会跟古人一样,即使想学也学不像。我觉得画画就是要把当下的感觉表现出来,这是很重要的。现在的艺术家并不缺乏现代感,缺乏的是独特的现代感,我希望我能把我自己独特的那种情绪表现出来,这一点上我觉得很多人跟我想的应该是一样的。
展览现场
作者:刘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