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8-28 11:39
8月22日上午,2024 “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第三场座谈“作为文化地标的策展与引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吴洪亮围绕“共情场域与二次传播”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我们如何通过展览能深度地使公众参与,并且使展览产生的真正的影响。从没有人来的美术馆到流量颇大的美术馆,我们是不是有一套可行的方式,进而能够生成一个深读的方案,就是所谓凝视的过程,这个凝视的过程可能会使艺术作品或者展览内容产生真正的可持续性。如何以一个传播的视角来回观作为策展人所建构的场域,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静态和动态关系的拿捏以及激发观众接受能力的研究成果。用熟悉的方式产生可认知的陌生或者新奇的内容。所以,策展人有时候做的工作不一定是对艺术本体的研究,而是在研究是一套接收模式和方法,来解决艺术的传播问题,尤其是促进二次传播的手段,非常重要。
吴洪亮|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本场活动召集人、广东美术馆王绍强馆长以“新跨越·新篇章——时代中的广东美术”为题,分享了广东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路径的核心经验。广东美术馆在构建其学术体系时以所在地南方出发,注重历史与当代艺术的结合,通过研究广东美术的发展脉络扩大到全国及海外,探索地域文化与国际艺术的交汇。此外,他还强调了广东三年展在美术馆学术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在国内外艺术界树立独特的学术定位。它不仅是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更是连接观众与艺术的桥梁。本届广州三年展由经验丰富的策展人带领,培养青年策展人,致力于将复杂的学术思想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语言,使观众能够在视觉体验中感受到深刻的艺术内涵。
王绍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广东美术馆馆长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为主题“展览链接城市与公众——成都市美术馆的展览构建”围绕2021年开馆的成都市美术馆定位与运营、与城市共生的关系展开发言。她指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城市美术馆,何以站住脚跟,怎么在一条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所以定位很重要,差异化定位,差异化竞争也很重要。成都美术馆最重要的资产,第一是关注,开馆不到三年,已经拥有400多万观众,包括140万的微信公众号用户;第二就是年轻的策展人的团队,在成都美术馆展出的所有展览都必须进行全新的二创,通过二创才能真正锻炼学术团队、策展团队,提供优质的展览内容给观众;第三就是内容体系建设和品牌强化,如成都双年展、西方经典艺术展,吸引年轻观众的品牌展览。通过这个定位,成都市美术馆是一个以观众为导向的城市美术馆它跟一个城市是双向激励的过程,是与城市共生的过程。
肖飞舸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
凤凰艺术总编辑、副总裁、凤凰中心馆长肖戈在以“艺术与传媒的融合:凤凰中心的多维度策展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中指出:凤凰中心不仅是凤凰卫视的中国内地总部,更是一个融合艺术、传媒和科技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艺术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在这个100%中国创造的地标性建筑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通过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推动了艺术与传媒的深度融合。我们坚持的多维度策展思路,使凤凰中心在全球艺术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凤凰中心的非同质化的异形展示空间中,我们探索艺术创作与展示的创新性,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体验。我们依托凤凰卫视强大的传媒网络,使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现场观众,而是通过全媒体形式触及更广泛的全球华人受众。此外,我们持续引入国际顶尖艺术家的展览,推动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凤凰中心的使命不仅是展示艺术,更是通过创新策展和传媒赋能,放大艺术影响力,推动学术研究与公共教育,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注入新的活力。
肖 戈|凤凰中心馆长、凤凰艺术总编辑、副总裁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总监高敬以“深挖地标属性—激活城市文化活力”为题,她谈到了作为博物馆和美术馆有可能给城市区域带来什么,她围绕作为地标的文化场馆所具有的思想性、公共性、艺术性展开。首先她指出近些年城市文化地标已经报告了宏大单一叙事的时代,体现了更加个性多元的特征。在新时代下,城市的核心是人以及对于人的城市发展观,对于城市的品质、活力、人文魅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大众文化的心理属性。在城市化推进过程当中,打造地标文化现象存在的挑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公众体验之后是否对开放性的思考与有效的讨论。基于此要打造地标型的公共空间,需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第一要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第二文化融合发展的需求,第三文化场馆场域发展的需求等展开,并结合中华世纪坛的案例梳理了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有利条件和策略,最后她指出,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美术馆/艺术馆,需要谋特色定位,铸品牌理想。
高 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总监
武汉美术馆策展人刘舒畅以“展览结束是另一种开始——美术馆的 33 分之一能做些什么”为题,谈到城市与美术馆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城市为美术馆提供滋养的土壤,而美术馆则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回馈城市,赋予其活力。武汉美术馆依托这座城市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制定了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展览策略,涵盖了传统经典、水墨画、当代艺术等多个领域。自2019年加入美术馆团队,开始思考如何让展览更贴近公众,专注于艺术的心理潜能和情绪表达,希望借展览创造一个安全、安心的交流空间。无论是2021年的"言语之外——艺术与疗愈",还是2023年的"墨丘利的尾巴",或是即将到来的2024年第二届武汉双年展,策划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青年艺术家多元艺术形态的关注,以及对观众参与感的重视。鼓励观众将展览中激发的思考和感受带回日常生活。
刘舒畅|武汉美术馆展览部策展人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陈列研究部策展人王华菁以“作为文化地标的策展和引领——以2000年与2023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馆展为例”,尝试探讨文化地标对策展思路的作用与反作用。首先她介绍了麓湖路馆开馆展“先馆后院”、“一院多馆”的策展理念,依托12个岭南地区的名人馆,构建了独特的展览品牌,较好的解决了地域性与整体性的关系,获得了较为清晰的学术定位。其次介绍了艺苑路新馆开馆展“亮家底、借东风”的策展思路,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其兼具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双料馆优势。最后,通过“万壑争流”展与“五色”展两个案例,讨论了作为地标馆在文化普及与社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以及提出地标馆策展IP化运营的一些思考。
王华菁|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美术馆陈列研究部馆员
中国国家画院副研究员王聪丛在评议环节指出:美术馆人,不仅是文艺工作者,更是“文明”建设者。回溯“城市”这个词,它和“文明”有一脉相承之意义。文明civilization源于civil, 城市的、公民的。这意味美术馆“化与育”的本质,“美术馆”的空间要照亮每一个公民的心灵。美术馆要不断回归文明的维度中,在一方水土上不断面对真实的人,深度赋能。当把视野聚焦,我们也会从国际博物馆定义的变迁、我国美术馆事业百年发展历程看中这条宗旨始终贯穿其中。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宗旨去观看今天的5个案例,从地域上看,有东部、中部、西南部地区美术馆;从性质上看,有国家级重点美术馆、重要省市国有美术馆,也有像凤凰中心美术馆等多样的美术馆类型。从中大家会感受到美术馆人在进行的多元化实践,又在“万变不离其宗”中不断成长。
成都美术馆的肖飞舸馆长在讲述中谈到建馆之初的“三无”局面,但又在其中反复强调“以公众为核心”的理念。从中让我们领会美术馆最初的力量,这也蕴含着每一位美术馆人的发心。美术馆事业要始终“以人为本”。粗略的分,对外面对美术馆公众,对内美术馆要不断完善自身团队建设。面对观众需求,成都美术馆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在构建展览体系中,探索多样方法。此外,肖馆长谈到一个关键词:“成长”,不断带领年轻策展人团队进行摸索、创新、成长。这不仅体现美术馆管理者的思维,也是美术馆长期扎根于地域,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个案例,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馆人探寻如何更好把握内外平衡、可持续发展规律。
凤凰中心美术馆肖戈馆长,谈到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叫“愿景”,“愿”这个字是“心”上面一个原来的“原”,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初心。在这个维度上构建持续性、公共性。凤凰中心美术馆有着自身独特基因,透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透过多元化的媒介去传递艺术的信息,从近及远地吸引更多人参与艺术事业发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高敬呈现的案例中有深入的思考、系统的理论支撑,围绕城市文化发展的五个路径、三个平台,在总结里提到的关键词“打造特色、铸就品牌”。这提醒美术馆策展的战略思维,要在深入研判美术馆的综合条件中,找准发展战略,构建系统的发展体系,从而更好的打开艺术能量。
武汉美术馆的策展人刘舒畅,在分享具体的案例中,给予了很多人内心的感动,从中领略美术馆是一个打开人们心灵空间的通道。武汉美术馆作为一个国家重点美术馆,仅拥有33位美术馆从业者。她作为其中的33分之一,在“艺术与心理学”的跨界中,用一个精微的展览去探讨更多的策展可能。这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在不断回归本源的价值,在喧嚣的时代中,通过策展,构建人与人的深度连接。
广州艺术博物院策展人王华菁所在的馆,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又是国家重点美术馆。他们具有深厚的家底,在新馆的开馆之际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之下如何阐释这些作品,相信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这意味“创新”的维度中,美术馆不仅是在做物理空间的坐标迁徙,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方式去活化典藏,传递一种更具备深度的文化视野和观念。
总之,回溯这十年,美术馆事业进入快车道,而疫情以后,策展人也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挑战。呼应吴洪亮院长引用的威尼斯双年展上的苏轼“林下对床听夜雨”一句,苏轼的另一首诗蕴含力量和文化观照,也值得送给每一位策展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王聪丛|中国国家画院副研究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