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画廊故事】艺术人文频道:为艺术家办展打开新局面

 

画廊故事之SMG艺术人文频道

  作为2013上海画廊周的前奏,雅昌艺术网邀请几位成功的画廊主以及艺术从业者,走进他们所创办的画廊、艺术机构,与我们讲述他们的画廊故事,或分享从业经验。11月16日,我们邀请到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总监陈雨人先生、艺术家陈逸鸣老师,以及收藏家叶长风先生,走进雅昌艺术网演播厅,为我们讲述此次陈逸鸣老师展览的来龙去脉。本届上海艺博会上,参展机构上海艺术人文频道与艺术家陈逸鸣合作,为其展出了《梦乡》、《红尘》两个系列,一时间,受到观众的普遍热议和驻足。

  时间:2013年11月16日

  地点:雅昌艺术网演播厅

  主持人:雅昌艺术网华东区负责人李凤

  嘉宾:陈雨人:(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总监),陈逸鸣:(艺术家), 叶长风:(藏家)

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总监陈雨人

  陈雨人:SMG艺术人文频道关注的是传播艺术的责任感。

  李凤:陈雨人老师,最初,SMG艺术是怎么和陈逸鸣老师建立合作的呢?这次艺博会上,为陈老师办了一个很棒的展览,展览的背后有怎样的机缘呢?

  陈雨人:SMG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市场之一。它的主营业务,有电视、有平面媒体、有新媒体,当然还有资本运作的上市公司等,是一个主流媒体集团。首先,投入艺术领域,是一个战略思考,也是一种战略步骤。我们希望能够从战略上,未来能进入艺术品交易的领域。因为,无论是中外的各种分析的经济公司,还是数据公司,都显示中国的艺术品交易、艺术品消费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将迎来一个爆发性的增长。那么SMG当然也从战略上考虑这一点。

  第二,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SMG也不完全是考虑未来的利益。主要考虑更高的层次,即“我们的责任感”。因为,上海市委市政府也都提出,在经济转型当中,希望把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艺术品交易的核心地位的城市,而现在,上海还与北京、香港,有不小的差距。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经济转型带来很大的、积极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我们SMG作为主流媒体集团,我们有责任为把上海建设成国际上具有核心的地位的艺术品交易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的一些思考。

  我们跟陈逸名老师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陈老师是我多年的朋友,他生长在上海,后来去海外发展,一个很成熟的艺术家。另一方面,陈逸鸣老师在艺术上、市场上已经都得到认可、且都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在艺博会上要跟艺术家合作,当然希望找一个在艺术上和市场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都已经取得地位的艺术家。除此之外,我们觉得陈逸鸣老师已经是中年的艺术家。

 

        陈雨人:陈逸鸣的创新精神打动了我。

  李凤:他已经很成熟了。

  陈雨人:对,很成熟的一个艺术家。但是呢,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断地在探索,这也是我们考虑和他合作的原因。从艺术创作和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的、有地位的艺术家,如果他要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话,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所以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愿意再往前走一步。这次推出的大概30几幅画,尺寸很大的油画。你能在作品中看出陈老师对城市市民,对城市的中产生活产生过思考;他对色彩的控制力,对色彩、对光的一种感觉,都在做一些很有意义的、很有价值的思考。所以我觉得相当不容易, SMG应该和这样有地位、成熟的,同时又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合作。

  李凤:那SMG是专门成立了一个艺术中心,来持续不断地会有这样的一个动作吗?跟陈老师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启,后面还会有一系列持续不断地跟艺术家合作的项目,是吗?

  陈雨人:是这样,就像我之前讲的,我们SMG可能从战略上思考,我们可能愿意进入艺术品交易的领域。那么从SMG来讲,我们以后自然会有一个业务板块,因为我本来是在艺术人文频道工作,那么也跟艺术家、艺术市场相对比较近,所以我是也在参与这样的工作,就是将来可能有这样的业务板块,可能希望有实体的画廊、展示空间,也希望在二级市场有合作,当然这只是一个战略设想,还没有实施,我相信未来SMG会一步一步踏实地进入艺术品交易的领域。我们跟陈老师的合作是个开始,我们以后会继续跟陈老师合作以及继续跟有价值的艺术家合作。

 

艺术家陈逸鸣

  陈逸鸣:艺术的价值在于个性,在于个人的风华,在于创新。

  李凤:陈老师,我们也发现,其实您不断地在创新,作品的脉络之间是有变化的。这次艺博会“红尘”和“梦乡”两个系列,您是怎么样的情况下,让您持续不断地有突破?

  陈逸鸣:非常开心能进入雅昌演播厅和大家分享,也感谢SMG能和他们在艺博会期间合作。我和陈总(陈雨人)是朋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跟SMG确实有缘。那么SMG基于他的战略考量,也是迎合了我们当前发展文化繁荣艺术这么一个总的大环境,他们走出了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一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那么这个开始又在上海艺博会,那么非常幸运的。对于这个展览,大家反映还是很正面的,所以我想,最近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个跟SMG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

  关于艺术创作,我其实出国比较早,1981年就出去了,那么这些年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其实是我艺术生涯当中比较重要的阶段,虽然出国很辛苦,打拼也很辛苦,但是我毕竟进入了一个主流的画廊。

  2002年其实我就基本上回来了,我现在大多是两边走,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上海,有自己的工作室。从艺术创作来说,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在整个艺术生命中一定要有不断的创新,如果没有这一点,你的艺术生命就停止,所以我是对自己要求也是蛮高的。比如我有个朋友跟我说:“陈逸鸣你的画进步了。”这是我是最开心的。说“陈逸鸣你进步了”,并不是把你以前的成绩全部否决掉,但这代表我还在继续前行。“红尘”和“梦乡”两个系列,前者基本上是油画,后者是 20来幅是纸上作品,混合材料的。纸上的混合材料带有很大的探索性,也是这几年我从事的主要的创作。

  那么也受到了朋友们的欢迎,特别是行业内的同道给予我肯定,这也给了我很充分的信心。油画方面我觉得也在改变。说实在的,以前我的作品,大家评价都会说,他跟他哥哥的作品很相似。这个评价对我其实是一个鞭策,就是说明一个画家你一定要有自己的面貌,平时我们所说的“走进去”再“走出来”,那么我的“走进去”就是陈逸飞。我从小开始在艺术上的带领,以及他在艺术创作和技巧上的指导,这么多年,我是受益匪浅的。我一直强调这一点,其实要“走出来”比“走进去”要难的多。陈逸飞对我的影响真的是太深刻了。但是我想我必须得走出来,艺术的价值在于个性,在于个人的风华,在于创新。当然,这个创新的成果是要被大家肯定的。

 

  陈逸鸣:我画上海不是为了怀旧,是为了传承。

  那么我这是在尝试做这个事情。那么这几年在这个上面,我觉得自己费力不少,大家也可以看到我是很努力、很努力地在画。包括这次展览,我是尽全力的。我想跟SMG的合作,首次的合作可不能搞砸。所以这是一个机遇,正好是我开始创作“红尘”,我想“红尘”系列跟梦乡系列对我们这次在上海艺博会的展出,跟SMG的合作是最合适不过的。那么红尘系列的创作,其实是基于我对上海的热爱,对上海那么一份前景,我想我这个年纪还有资格说这个话,所以我也有这个责任把上海画出来,画好。

  当然我画上海,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重要的,我是想把上海,特别是老上海那种精神传承下来。我们时代变了,我们有新的东西,我们也在进步,所以呢,我想画上海跟当代人的一种思维,能不能有一个桥梁可以沟通,让我的作品在年轻人面前,让他们稍微驻足时间长一点,让他们看一看,陈逸鸣他画上海怎么画的,他到底在画一些什么。

  所以我非常兴奋,因为朋友都说我很幸福。我说这几年其实是我最放松的时候,我没有精神上的负担,我更多的是享受,享受同道的评论,不论是好的还是对我提出的建议,我能够听到,之所以我重视艺博会这么一个场合,其实我也是看重它的氛围、它的人流、它来参观的各个阶层的人的成份,有藏家、有画廊的、有平民、有知识分子等等,这是我能够审视各种眼光的一个最好的机会。我真的非常兴奋,也希望雅昌继续支持我。

 

藏家叶长风

  叶长风:从陈逸鸣作品中读到了“穿越”。

  李凤:叶先生,陈老师的作品描绘出很多老上海的风貌,您并不是来自上海的藏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陈老师他作品当中的这个上海情绪?

  叶长风:说起陈老师呢,我和他以及他的哥哥陈逸飞先生,已经有20多年的联系。有一次在纽约的展览上,我们相识。纵观第三代油画家,他们属于学院派,受到苏联写实的教育,之后就去美国留学了。在第三代这个标志性人物当中,纵观我们中国这个分布,在上海我们有逸飞先生和陈逸鸣先生,这两兄弟的画展在这做起。那么在这个集合当中,我觉得这个板块文化当中呢,能够画出中国的板块元素,陈逸鸣先生是代表人物,所以加上我们每次,我经常到他画室去,每次他画完,都有心灵上的沟通。

  所以收藏的画当中,我对他的画创作过程,他要表达的更深一层次的感想感兴趣。以“红尘”这个系列为例,他能将 30年代上海十里扬长这个场面,融入到现代的元素在里面。他的的这个命题,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概括,就有“穿越”的感觉。所以这个是非常难得的。另外,陈逸鸣先生在艺术上的追求并不是随波逐流的。虽然纸上作品看上去好像比较随意,但是他这里面有很厚实这个艺术的功夫在里面,你没有写实的功夫,看不出他那个纸上更深的层次,所以这方面也是非常不简单。这是我最喜欢陈老师作品的原因。

  李凤:您第一次收藏的是陈老师哪一幅作品呢

  叶长风:当然记得。我一直在关注着他的创作过程,我第一个收藏的是我最珍贵的财物,是他给我画的我儿子的肖像,这张肖像我一直挂在我的房间,画作一直在办公室里头。

  李凤:那是什么的时候?

  叶长风: 2000年左右吧。

  李凤:两千年左右。那现在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

  叶长风:是的。

 

  陈雨人:陈逸鸣的作品是在思考城市中产阶层的生活态度。

  李凤:陈雨人老师,您是怎么去解读陈逸鸣老师的作品的?以艺博会的这次展览,您捕捉到的是怎样的不同的这种艺术的信息的呢?

  陈雨人:我最近也经常去陈老师的画室看他的画,我觉得他的画,布面油画跟以前有比较大的区别。有一段时间他跟我讲,他正在思考画一批,再临摹一批。我去看了之后发现,他画的是上海30年代繁华的景致,那种繁华是骨子里露出来的。繁华有的时候不见得要画人很多的马路、很好的橱窗,是吧。他在画很寂寞的房间里的人物故事,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30年代骨子里的房子。那么通过这个画呢,我甚至觉得他还有,他有一种“穿越”,我觉得他不仅是在画30年代的上海,也在试图通过画30年代的上海,来思考当代城市生活的一种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或者释放一种情绪。所以,我觉得他可能在更多地在思考城市中产阶层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因此,这幅画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也具有历史价值。

  另外的区别,还在于对色彩的控制上。可能看的少的人,有时候会觉得这些画还没有完成,其实就是色彩的饱和上,他可能追求的,更多的追求控制,我觉得这个就是让观众具有更多的、更大的想象空间,那么这个纸张作品我也是非常喜欢的。

  李凤:我本人也特别喜欢。

  陈雨人:对,这一批纸张作品呢,他绝对具有即兴性。如果我让他连着画,一个角度画两张,他一定画不出来的。他具有很大的即兴性。也就是说,这是他对某一个角度、某一个场景,把握出瞬间的光和色彩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这一批作品主观性很强,对光和色彩的探索性更强,更具有即兴性,更无法复制,是一批精品,纸上的精品。所以我相信我们这两天,三四天了吧,有很多人打听,我们其实这次不卖了,大的油画、纸张作品有很多人打听要买。

  李凤:要收藏。

  陈雨人:是的。当然以后,可能陈老师这个系列,他还没有完全创作完成。之后还要画一批。到时候,我相信藏家会有机会来参加陈老师的作品展览。

 

  陈逸鸣:我想在作品中呈现历史的陈旧感

  李凤:陈逸鸣老师,您如何解读作品色彩与作品释放情感的联系?

  陈逸鸣: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其实这个很难讲,你说我该画色彩响亮的时候,我就会画色彩响亮,如果我觉得这个调子一定要灰的,我绝对不能把它画成蓝的。一个要根据它的题材,你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其实一件美术作品,看它有没有内涵,并不是说单单看他画什么,他的主题、他的思想,当然他的绘画的技巧,包括构图,包括色彩的处理,也应该是包含其中的。整体综合来看,来评价一幅美术作品的内涵,我是这么看的。昨天也有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也说,陈老师你这一批,特别油画作品都是画的很灰,当然他们很多人是喜欢这样的风格,他说你为什么会画成这样,我说,我这个色彩,这个油画的感觉,就是不是搞成很光亮的,因为我想让它感到是这种木木的、灰灰的这种感觉。我想这一种历史的陈旧感。从画的表面上,我首先清楚,不要给他很响亮、很华丽的感觉。所以一张画的色彩的鲜艳也好、灰也好,还是根据画的主题,你创作人的那种当时的感情来决定的。如果我画一张非常阳光灿烂的也可以,我也可以画出来。所以这个就是比较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解释,我不知道这位网友,他在问的时候,他是基于怎么样一个想法。以后有机会我还可以再回答。

  李凤:好,谢谢陈老师,那今天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现场的这个只能是到这里结束了。但是我希望是,我们也希望陈老师能够有不断的突破和更好、更新的作品能够来呈现给我们喜爱您作品的观众。也祝愿SMG和陈老师的合作能够更加的默契,有更好的收获。叶老师的收藏能够更加的丰富,好,谢谢三位。

作者:彭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