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评学慧竹

  学慧懂茶,且喜欢邀人饮茶,无论是沏上一壶雨前的碧螺春还是三十年的广西老六堡,边品茶边谈艺术是我和学慧几次见面的规定动作。学慧为人平和,身心自在,少言多思,容易相处,予人一种“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之感。

  我与学慧很有缘,上个世纪70年代初,学慧插队的昌平七里渠是我如今居住的地方。“修正主义”的上山下乡运动使得大批的知识分子走向农村,也激发了一批有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对美好事物的探寻。学慧正是在插队时起,就开始跟随一位老知青学习书画,老知青送他的一本画册至今他还收藏着。后来一直在文化部、文物局、友谊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地工作,亲近文物,浸淫文化,四十余年从未间断过对传统书画的研习。

  近年来,学慧在艺术上突飞猛进,一方面精研传统笔墨,书法熔章草与今草于一炉,把书法的意趣和功力化用到水墨画中,别开生面,他取法乎上,在花鸟领域传统诸题材都有涉猎,尤擅画竹。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气节,世人常用竹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质为自己品格的发展方向,《诗经·卫风》中已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那样美丽的句子。古往今来,竹多被文人墨客所青睐,而从竹的品性中抽象出来的高节虚心等象征意义,尤为士人所推重。东晋王徽之甚至认为:“何可一日无此君!”。因此历代文人墨客图绘墨竹,自是必然。宋文同、苏轼,元倪瓒,明清之际夏昶、石涛、郑燮等名家都有以竹为题的传世之作。学慧的墨竹正是从古人出发,由于他几十年的文博领域的工作与实践,常有机会接触前人遗作,为其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和竹画的创作夯实了基础,加之多年来坚持不懈、目察手追,画风自是高古、清雅。如其所作“墨竹”《不可无君》、《兰竹石图》、《春雨润竹》等,其取法宋元,并融以书法之笔墨,劲节挺拔,枝叶灵动,风神宛然,多得古法之妙处。

  学慧新作将付梓,命序于我,数年相交,感其人其艺,自有一股清气在,谓予不信,请看学慧的艺术。

  甲午夏日,孟祥顺于北京。

  (孟祥顺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作者:孟祥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