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7 09:22
王庆松
【编者按】一个不想当策展人的艺术家不是好编剧。今年原定计划应该沉静在写剧本当中的王庆松,从去年冬天开始却张罗起了一场影像双年展。什么原因使得他要跳出艺术家身份来操一份策展人的心思?展览开幕的前夕,我怀着这样的初衷采访了他。
2015年4月26日下午,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开幕,同时也为该馆的开馆大展。来自世界各地的257位艺术家的1000多件影像作品分别展出在8个展厅之中,其中3/4为国内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同时还包括了院校师生作品展。
“本次展览采用‘是&非’为主题,是因为我挑选了许多艺术家 ‘乱七八糟’的创作形式和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的思维方式来共同描述这个读图时代的是非世界。”策展人王庆松以个人独特的方式在展览前言中如此写到。
这确实可以说是一个乍一看有点“乱七八糟”的展览,1000多件作品,没有分设的主题,也没有作品说明,排放作品看似也没有内在逻辑。王庆松说这是他故意的,就是要让这个展览看起来“乱七八糟”。而这种“乱七八糟”恰恰反映了当下国内影像创作甚至是各行各业的主要生态面貌。
王庆松试图用一种混沌的呈现方式,让大家反思这个时代的现状。“也许观众看后会感觉很多人拍的东西会有相似性,有的时候我也把不同艺术家之间相似的作品故意安排在一起,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甚至你能感受到他们拍的是同一个地方。我想提示什么?创作者应该更多出于个人视角去观看和创作,而不是被事物的表象吸引。作品应该有创作者自己个人独特的味道,它不在于你拍的怎么样,但至少发出个人的一种声音。就像唱歌一样,不会在乎你唱得多好听,但是你要有感觉,因为一听就是你的感觉,哪怕是一把破嗓子,但也要有自己的感觉才对。”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对话王庆松
雅昌艺术网:你参加过很多次的国内外的摄影展和影像展,此前我们交流的时候你曾经谈过,国内的摄影展、摄影节让你觉得同质化、雷同度太高。国外也是这样吗?
王庆松:国外也有,但是没有这么明显。因为国内相对像一个关系网,西方是策展人制度,策展人制度就是策展人有个人的标准。很多策展人这个标准很简单,就是你的这件作品展出过了,那在我的展览里就不能展出。西方策展人不会去选择和另外一位策展人一样的作品,他们骨子里有这种独立的情结,而中国更多的是一种关系网,因为整个摄影节,包括批评家、策划人,很多人在摄影节里你会感觉很脸熟,真实两个摄影节可以拼成一个展览。
雅昌艺术网:一是参展艺术家名单的重叠度很高,二是摄影节的泛滥和疲软。这次你张罗的影像双年展,曾经谈到过你希望它“新”一点,这种“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试图改变目前国内摄影生态的状况,或者呈现一种新的可能性?
王庆松:有这种想象,但是肯定也是很难做到。
雅昌艺术网:你会担心大家说这就是一个博览会吗?
王庆松:我不会担心。因为这个展览本身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没有分类,我也不想分类,很多展览总是以主题去归类作品。我不做。展厅作品的摆放都是相对混乱的,不让它产生一个相互关联,原来想产生一种相互关联和对话的关系,但是后来我认为不需要。
雅昌艺术网:这样会担心观众看完的感受就是乱七八糟吗?
王庆松:这也是一个乱象,中国摄影本身就有这样一个特点。这种乱象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现在各行各业都是这样。至少说这个展览可以在美术馆中相对集中的展出,不会出现临时的展厅,不会将照片用两个图钉往墙上一按就完事。至少不会给观众一种“临时感”,作品呈现也要求相对完整。让观众有时间坐下来去看这些作品,但是不能保证作品一定是多么有意思。
雅昌艺术网:这种观看上的乱七八糟是你故意想让大家感觉到的?
王庆松:对。也许观众看后会感觉很多人拍的东西会有相似性,有的时候我也把不同艺术家之间相似的作品故意安排在一起,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甚至你能感受到他们拍的是同一个地方。我想提示什么?创作者应该更多出于个人视角去观看和创作,而不是被事物的表象吸引。作品应该有创作者自己个人独特的味道,它不在于你拍的怎么样,但至少发出个人的一种声音。就像唱歌一样,不会在乎你唱得多好听,但是你要有感觉,因为一听就是你的感觉,哪怕是一把破嗓子,但也要有自己的感觉才对。
雅昌艺术网:故意的“碰瓷”也是你希望有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在里边。参展的艺术家没有意见吗?
王庆松:没有,参展艺术家一定认为他自己是很好的,他不会觉得是跟别人有什么相似。这是肯定的,但是事实上从外人来看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雅昌艺术网:在作品的挑选上,你也没有过多的从学术角度看,而更像是一种生态的观察?
王庆松:现在摄影的一种现象,就是互相之间有模仿的现象,很像,非常像。甚至说你看到某个艺术家作品中的动作基本上是从别处扒下来的动作,哪怕很简单,就拍一个人,但是那个动作我一看太熟悉了,甚至很多都是很经典的动作,就这么拍了。也还与带有反思的模仿不一样,有一些是真正的抄袭,在征集作品的时候,有很多这种的作品,后来我都毙掉了。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目前,按照国内外艺术家的占比来看,国内的艺术家占到3/4。对于一个国际影像双年展来说,这个国内的占比会不会有点太大? 你和两位国外策展人都是这么分工合作的?
王庆松:这次国外参展艺术家大概在50人左右,主要是两位国外策展人来负责挑选,而国内艺术家主要我来负责挑选。但影像video部分这一块基本上都是我在做,主要是video都是我在选。因为我希望有更多的video,哪怕很简单的一个电视也可以得到展出,让大众去感受一个视频录像艺术。说实在的,目前国内影像艺术的水平、普及率都不够,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及早将这课补上。
雅昌艺术网:你故意加重影像作品的展出比例,是不是想让大家不要仅仅停留局限在摄影这个角度去看所谓的摄影?
王庆松:对,有这个意思。很多策划人对影像语言他不是太懂,所以导致他不敢去选择,甚至不想去接触。这次我也将影像类作品放在地下一层的展出相对集中的进行展出,引导观众有意识的在这处多做停留。
雅昌艺术网:我看到你从元旦后就开始广发征集帖,你在最开始征集作品之初有带一种兴奋感或者是这种期待的东西?
王庆松:有,我最早希望看到一个好东西,其实刚开始慢慢这种兴奋感越来越少,之后觉得很多甚至是中国做影像这一块真是没有愤怒。
雅昌艺术网:做影像的人应该有愤怒吗?
王庆松:我觉得应该有,所谓愤怒就是自己的态度,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态度,因为我看不到在90年代人的状态,做照片的状态,人对事物的兴奋感,他要做这种感觉,这种矛盾冲突,有很敏锐的东西,现在没有,基本小清新,他拍得再火爆,再刺激,这种刺激他总是弄得很“美”。
雅昌艺术网:九十年代的人做作品都不“美”?
王庆松:不会,一定会“破坏性”。比如被美女陶醉了,姿势应该怎么摆?光应该怎么再打的漂亮点?这种现象肯定是对艺术创作来说是不太好的。不能被表面的美所迷惑和打动。
雅昌艺术网:这种拍美女可以说是一种新时代的沙龙照吗?
王庆松:可以这样说。只不过原来选择了风光,现在选择了美女,性。因为在国内艺术创作,意识形态、暴力、性,这三个是禁区,唯一“性”是有突破口的,相对跟个人有关系,这样更容易突破,更容易打开禁区,所以不少人都在拍这方面的题材。
雅昌艺术网:那九十年代你们怎么拍摄影?
王庆松:社会人文关怀。九十年代更多的是靠影像本身这个媒介去传达自己的思想,现在更多的是拍摄一个对象,只不过是从拍不同的东西而已,对拍摄对象产生迷恋,九十年代是没有的。我们那个时候拍人像,觉得化妆都是多余的,根本不会做更多的什么东西,你更多对这个现象本身发出什么声音,不是说拍这个事物表面。只不过是过去可能是拍一个头,现在年轻人胆子更大了,拍一个屁股而已,他不是对事物本身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这个现象,我觉得缺乏对大文化的理解。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徐婉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