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第九届AAC艺术中国颁奖典礼直击——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

2015-05-28 19:21

  导言:2015年5月28日,“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故宫举行。当天下午4点,在颁奖典礼之前首先于故宫博物院数字所演播厅颁发了“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出版物”三大奖项的提名奖。

AAC艺术中国项目总负责人关予女士讲话

  提名奖颁奖典礼由AAC艺术中国项目总负责人关予女士主持,她介绍本年度AAC艺术中国是第二次把提名奖作为艺术中国的正式奖项推出,在颁奖盛典之前颁出每个奖项的提名奖。第九届AAC艺术中国评选自2015年3月启动,AAC艺术中国做到第九届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尽可能的保留着一个更学术、更纯粹、更干净的平台。

  AAC艺术中国在中国众多评选奖项中能够获得诸多关注,源于其对全年当代艺术按照月度报告的形式来纪录和跟踪。从2013年1月开始,AAC艺术中国每月对艺术领域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事件进行全面搜集,形成图文资料并以月度观察报告的形式对外公布,并定期向评委和相关专家寄送月度观察报告,为评选提供更精准、客观的文献材料。本届AAC艺术中国轮值主席朱青生表示,AAC第二则是基于评选过程中的讨论制度:“评选的讨论过程会产生诸多意见甚至是争论,因为今天的评选是多元的。”这是AAC艺术中国评选的两个优势,让AAC艺术中国逐步延续下去并继续产生影响力。朱青生最后谈到:“在AAC艺术中国中无论是哪位艺术家获得最终大奖,所有得到提名的艺术家都足够优秀。”

AAC艺术中国创始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现场讲话

  AAC艺术中国创始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现场谈到,AAC艺术中国由原来到复杂,有复杂到聚焦,聚焦当代艺术是AAC艺术中国在当下与未来的诉求。AAC艺术中国希望为中国当代艺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平台,希望每一位得到提名的艺术家能够受到社会的关注,希望本土和地域发生的当代艺术让更多人看到,同时也更多的拉近当代艺术跟大众审美认知和文化认知。AAC艺术中国的不断变革希望能够让当代艺术放开更大怀抱,有更多碰撞。AAC艺术中国进行到第九届,希望通过此项奖项向国际、国内输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观看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

  在对颁发年度出版物提名奖后,接着颁发的是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

  关予女士表示,“今年的年度青年艺术家奖项首先非常明确的是选择在35岁以下的中国当代艺术青年艺术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提名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告诉大家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面貌是什么样的。”

  随后,在颁奖现场播放五位提名年度青年艺术家的短片后,终评评委李振华、秦思源、田霏宇三位作为颁奖嘉宾,先后对今年为获得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的五位艺术家进行点评。的程然、胡为一、林科、徐文恺、杨心广颁发奖杯。

  李振华讲话

  李振华首先表示到;“除了杨心广之外,其他四位艺术家我都有3年以上的工作和了解。这五位艺术家,哪一位获奖都十分正常,但是我时常在想‘我们能不能走的更远一点’?我觉得这是最主要。”

  秦思源讲话

  接着,秦思源表示:“我感觉大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怎么往前走?’大家似乎有一种默认。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不仅仅是代表着未来,不仅仅是代表着未来,而是越来越具备内核。对于李振华说的能不能走的更远一点?我也是希望青年艺术家能不能更狠一点?能不能再往前走一点?能不能把我们再往悬崖边逼进一点?”

  随后,田霏宇谈到在这次评选中,能够感受到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都很成熟、独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越来越多元化,他们敢于探讨超越国界的问题,有的也涉及到普遍美学的问题。今年对于青年艺术家的状态,他表示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当下都在很扎实的工作。

  年度青年艺术家颁奖合影

  最后,终评评委李振华、秦思源、田霏宇三位作为颁奖嘉宾,先后对今年为获得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的的程然、胡为一、林科、徐文恺、杨心广颁发奖杯。

  艺术家程然

  1981年生于中国内蒙古,现居住和生活在杭州。程然尝试运用电影、诗歌、小说、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以及多种材料来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具有跳跃的、抽离的、实验性的探索精神。在作品中,他通过改变了原处物质的空间和结构来达到改变人类感知的目的。

  2014年程然个展电话亭情事现场

  2014年9月20日,“电话亭情事”程然个展在上海LEO XU PROJECTS举行,此次展览延续了程然对影像创作开放性的实验,展览同名作品《电话亭情事》是程然从单纯的移动影像的探索拓展到表演领域的最新尝试。程然制造了破裂斑驳电话亭,这一带有极少数主义形式美感的雕塑为随即而来的四幕剧创造了一个“陌生化”的舞台,遥远的独白与即兴的声音表演,把被当代生活遗忘却无处不在的电话亭演绎成了命运芜杂的交汇点。类似的现成素材的采样和拼贴在程然的《在积极与消极之间#3》则展现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的维度。程然广为流传的那部垃圾邮件电影《绝对狂野》,也在展览中完整地得以呈现,每一个错别字,都是电影重要的肌理。

  程然新作展览现场,荷兰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开放工作室,阿姆斯特丹,2014

  程然《绝对狂野》超级8胶片转数字高清录像,2014

  程然《入睡之前(儿童故事)》超级16毫米转高清录像,2014

  程然《生于狂野》装置局部,2014

  程然《在积极与消极之》胶片拼贴,喷墨打印,2014

  程然始终以语言和文字所带来的亦真亦假的时空作为创作方式的核心,在文本语言与视觉语言中进行转换,用诗意的方式展示庞大的情感及精神世界。程然的所有参展作品看起来涉及了他生活里各种各样的事情和话题,但几乎全部呈现出形式与内容的错位,他精心塑造了其中之一,但为了让意义在裂缝中产生,便不按寻常做法处理剩下的那部分。

  程然《在入睡之前 第一部分:河流与池塘》超级16毫米胶片转单频数字高清录像(彩色,有声),2013

  程然《在入睡之前 第二部分:两只鸽子》超级16毫米胶片转单频数字高清录像(彩色,有声)2013

  程然《在入睡之前 第三部分:火与树》超级16毫米胶片转单频数字高清录像(彩色,有声)2013

  程然《在入睡之前 第四部分:蝴蝶与花》超级16毫米胶片转单频数字高清录像(彩色,有声)2013

  高士明在终评论坛上观看程然的影像作品《绝对狂野》后认为,他用一种很个体的叙事方式将作品呈现的“很动人”,他说“并不是每个做video的艺术家的镜头语言都有fetish,但是程然天生有。人潮汹涌的街头,飞机起飞,草坪上的人,以一种非常独特的口味呈现了出来。”

  艺术家胡为一

  胡为一是一位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的年轻艺术家,在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后,他继续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攻读导师张培力的硕士研究生。他是一位擅长结合多种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并且还尝试策展。

  胡为一“Flirt”个展现场

  2014年11月11日,“我静静地等待光从身体穿过”胡为一个展在M50 Art Space举行,胡为一此次展览的概念是以一根发光的冷光线为线索,缝合在不同人的身体和物体上,并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物体被线穿插照亮的局部,然后将照片中的线与实际的线相互贯穿,拼接成一个空间摄影装置。胡为一充分考虑到了空间这个因素,没有把图像当成一个平面化的事物对待,而是更多地考虑图像何以构成一个空间和情境的可能。在这次的作品中,胡为一尝试让每张图片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也保持了相互结合的可能。

  胡为一“Flirt”个展现场

  朱青生在终评时表示:“胡为一的作品更注重如何使新的媒体对人产生干预,或者是人的心态对媒体产生干预。”高士明随后表示:“胡为一有血勇之人,我们经常说神勇之人,骨勇之人,血勇之人,我认为胡为一有血勇,很有姿态。”

  艺术家林科

  林科,1984年生于浙江温州,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08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荣获2014年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也是双飞艺术中心的成员。

  “Link”林科个展现场

  2014年7月26日,“Link”林科个展在杨画廊举行,展览主题“Link”既是林科名字的谐音,也是互联网语汇当中“链接”的意思,展览展出了林科从2010年至今在互联网和电脑操作界面上进行的一系列摄影与影像行为纪录作品。林科的作品是把现代人每天在电脑和互联网世界中各种无聊、荒诞又无比真实的虚拟生活情景,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他将过去对图像和互联网之间的发现和研究剪辑成一个60分钟的投影长片,观众除了可以在舒适的家庭影院环境中观看Link 世界,更重要的是他也在这部影片中展示了他的工作方法——毋宁说是一种玩法。对工作后台的敞开,既是今天最民主的分享和教育方法,也是互联网精神的极佳体现。

  林科《lightning》影像,2014

  林科《传统罗曼史》影像,2013

  林科很多作品的创作是用经典写实的方式在模拟现实,只不过他将创作的素材由线条、色彩转换成了电脑中的各种图像和工具。单看林科的某一件作品,可能让人觉得缺乏厚重感,然而当这些毫无负担感的作品组成一个个展时,其复杂的观感和内在具有逻辑性的线索结构,让人不可小窥。其所能引发的人们对于自然与人工、现实与虚拟关系的多重想象,甚至可能超过了作品本身的意义。

  林科《Today》影像,2012

  林科《电子乐总让人跳舞02》影像,2011

  林科《噗》多媒体影像,2011

  高士明在终评时表示,对于去年在杨画廊举行的林科个展令“非常惊艳”。“惊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作品看似‘不动声色’,但是‘不动声色’里有一种诗意。我感受到一个年轻人在网络时代的寂寞。你会看到电脑屏幕、浏览器在自动演出,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没有摄像机的一个录像艺术家,作品完全是靠电脑屏幕自动的演出来呈现的,但是电脑屏幕前的人的那种心性、情怀全都呈现出来,这是对新媒体时代一个新的态度,一个新的姿态。”

  徐文恺(aaajiao)

  徐文恺(aaajiao),1984年生于中国西安,后移居上海并工作、生活至今。徐文恺是国内前沿的媒体艺术家、博客写手,同时也是一位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徐文恺《屏幕一代》展览作品,2013

  2014年2月21日,“屏幕一代”徐文恺个展在上海9平方米美术馆举行,徐文恺依旧延续了之前以图像和声音刺激感官的形式,讨论当下屏幕与人类彼此依赖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屏幕一代》系列作品中,徐文恺最初为观众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应用程序生成数据,转换成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通过不断的自我展示,带给人类感官与情感的体验。另外一个命题讨论早已被信息化的“我们”逐渐变成信息的节点,使用屏幕的同时也成为屏幕本身,从而与屏幕彼此构成生态系统的现状。

  徐文恺的作品通常专注于对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并试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将其表现,以此在数据与现实的“调制解调”之中完成对作品内涵的完整表达。他对中国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审美贡献在于他以自身的活跃姿态,在电脑软件的艺术应用方面,尽力扮演了国内外最新趋势的交流者与先行者角色。

  凯伦·史密斯在终评时表示:“我认为徐文恺和林科两位是非常认真地在研究其自己的艺术语言,不是在做任何来自外界‘时髦’的因素,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如此看来,的语言是有所突破的。”

  杨心广,1980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14年,在都灵艺术博览会呈现个展“现在-未来”,2014 年1月10 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空间”第十回展览“一个和三个”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杨心广携作品《蓝色》参展,共13 件的雕塑作品全部由镀铝锌的蓝铁片倒模或扭压而成,呈现出堆积着铁块与亮丽车壳的后工业货场面貌。

  近年来杨心广在材料、空间、作品结构上做过不少尝试,现在他的装置作品是基于雕塑的基础上,摆脱了命题式的创作,他不会局限于单件作品的构思,而是系统的考虑整个创作的脉络,更多的是在建立对艺术的态度。

  秦思源在终评时表示,如果就个人意见而言他比较喜欢杨心广的作品:“面对年轻艺术家,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工作方式,是延续以前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得到非常好的一种效果?还是从工作方式和角度、看世界的角度有所变化,而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更偏向于后者,不管我喜不喜欢。”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徐婉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