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12 08:21
北京路古船发掘现场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摄
南汉宋代木构河堤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摄
中新网广州6月11日电 (许青青 穗文考)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11日陆续公布了2014年广州考古五大发现,包括在北京路清代古船、市一大道宋明城墙、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以及越秀中路南汉宋代河岸建筑。
2014年3月至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京路一项目工地发现3艘古木船,专家判断,这三艘木船制造和使用的时间则可能早至清代中期,清嘉庆、道光年间废弃在此,可能是官府用于巡逻缉捕之用。据悉,这是广州历史城区首次出土古船。
此次发现古船的工地位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在区域属于广州古城区以南、珠江以北,俗称“南关”。根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70),永嘉侯朱亮祖合宋代广州东、中、西三城为一,并向北扩至越秀山。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在广州城以南扩建新城,新城南城墙大致在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一线。发掘表明,工地所在至迟在清代晚期仍然是珠江岸边,属江边滩涂地带,此后随着城市扩展,珠江岸线不断南移至今天字码头所在。
2014年6月-11月,宋明城墙在广州市一大道南侧工地被发现。城墙遗址南侧堆积最深距现地表近6米,自上而下包括近现代、民国、清、明、两宋及唐末五代时期堆积层。是广州古城考古的重大发现,被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1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一书中被列入全国38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2014年6月-2015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从化区博物馆等组建联合考古调查队,在从化区流溪河上游吕田、良口、温泉三镇共计新发现各期遗址共计260余处,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址共计220处。
2014年3-5月,在恒福路某工地,清理发现西汉、东汉、三国、南朝、唐、南汉及明代墓葬共20座,出土陶、瓷、铜、铁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02件(套)。其中,七座西汉墓年代自西汉早期至中、后期不等。有两座西汉后期的同坟异穴合葬墓,墓室规模较大、保存完整,除随葬大量陶器外,还有铜印、玉镇、石砚、金饰等器物,特别是两枚龟钮铜印,印文清晰,一枚为“王武信印”,一枚为“王武私印”,表明墓主人名王武,两枚印章中,“王武信印”应当是用于公事往来,“王武私印”则多用于私人事务,表明墓主人为官这是广州地区首次考古发现,意义重要。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中山三路以南、越秀中路以东工地清理南汉至宋代大型桩板结构的护坡遗存,以及宋代用蚝壳与石板垒砌的散水遗迹。宋代水沟分布在桩板护坡遗存以南约10余米,同在宋代东城的东侧。由蚝壳垒砌成的遗迹有6条,其中3条由蚝壳与石板或石条构成的散水沟,彼此通连。经观察,这类由蚝壳石板或石条构成的水沟遗迹,应当是宋代东城东墙外侧的散水遗存。根据发掘情况判断,护坡是南汉至宋代广州城东城外的水岸设施。对研究广州古城发展及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完)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