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记者:为了区别于绝大多数工笔绘画,部分设色写实绘画以及泼彩绘画的作品,艺术圈内有一些提法,将纯水墨作品或者焦墨作品统称为“纯墨”艺术,这种说法显然还缺乏一定的学术支撑,那么您可否从学术角度为我们解释一下焦墨艺术呢?
崔振宽:“焦墨”画法,古已有之,是水墨技法之一种。虽是“纯墨”,但纯墨也属于水性材料,不是油色或丙烯亦或其他绘画材料。艺术家的作品画的水墨便是水墨,焦墨便是焦墨,大家一听就会明白。而所谓“纯墨”的提法,于我而言,中国画的分类法已经约定俗成,够丰富了,我以为不必再分得太细太多,越多越麻烦。
记者:有声音表示,纯水墨或者焦墨的艺术作品相对于部分设色或者泼彩作品而言更给人以文人画中较为高雅的感觉,那么在您看来,您怎么看待焦墨艺术呢?
崔振宽:中国的文人画,以水墨为上,崇尚高雅,几百年的传统艺术文化承袭至今,对中国画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在今天艺术多元化的语境下,不能单纯以文人画的审美情趣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见解,但凡在自己探索的绘画领域有所作为,便是有价值的。当然,作为最有中国民族文化特点的绘画,还是应该突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强调“笔墨”在中国画中的核心价值。在通常意义上,设色或者泼彩绘画,也包含一定的“笔墨”含义,而焦墨作为水墨画的一种形态,有更多文人画的传统基因,理应有“高雅”的追求。
记者:您觉得您的作品是如何做到从传统转变到目前具有本土文化语境的水墨特质、精神气质以及与时代性质相融合一体的作品面貌的?
崔振宽:中国绘画发展到宋元时期,文人画得到了高度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特别是以“笔墨”为核心的美学特点和以“写意”为核心的精神特点共同形成了东方艺术的精神特质,并与西方艺术拉开了距离。当文人画发展到清代的“四王”时,由于画家长期远离现实生活,绘画上过分强调画家的主观意识,加之笔墨形式上的陈陈相因,导致艺术创造上的生命力逐渐衰退。所以,艺术是不能长期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时代的。在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的时代,艺术也处在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期。对于中国画来说,则是要创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中国艺术。
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而最具特色的应该是中国画的“笔墨”和“笔墨精神”。“笔墨”是中国画独有的东西,而其它方面的诸多题材、绘画形式与意境等等,均可以在其他艺术的形式如西方绘画中找到,唯独“笔墨”,在自然界中的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中均没有,唯独存在于中国画当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把“笔墨”以及“笔墨精神”作为我艺术追求的目标和归宿。至于具体的笔墨运用,我一方面于绘画中继承中国传统的书法用笔,另一方面吸取现代艺术的抽象意识,力求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记者:自古以来,中国大部分水墨艺术家在作品的临习中很讲究对“墨”技法的变化和运用,那么您在艺术的探索中,对“墨”的运用经历了怎样的摸索阶段?
崔振宽:唐以前的绘画,“有笔无墨”,宋代的绘画,“多用焦墨”(黄宾虹语)。文人画的兴起在于引水入画,形成“墨法”,特别是后来宣纸的普及,用纸作画,“水法”的运用,此乃中国画则“法备”。可见,“墨法”的要义在于“水法”。
水融入墨,在宣纸上产生了干、湿、浓、淡、泼、破、积、渍等效果,其变化无穷,妙趣横生。文人画家浸淫于黑白世界之中,忘却了世间的繁华璀璨,可见水墨艺术的魅力。但是,艺术美的呈现和人们审美取向又是多元的。当我沉浸在长期的水墨技法的研习中,却又逐渐发现“焦墨”的独特魅力,它没有干湿浓淡之别,唯有轻重虚实之变,它没有洇润氤氲之趣,却有铿铿锵锵之势,如重锣密鼓,为枯藤坠石,强烈的黑白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貌似简单中蕴含着单纯中的丰富。
从技法的层面讲,焦墨不受水多水少的干扰,可以放笔直干,直抒胸臆。但另一方面,它笔笔是笔,毫无修饰,无法修改,有它的难度。郎绍君先生在谈到张仃先生的焦墨时说:焦墨就等于一个人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再寻找一条活路。信然。
记者:目前艺术圈中绘制焦墨艺术作品的艺术家,相对而言从数量上并没有占据更多优势,那么对于焦墨艺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您可否为我们谈及一下?
崔振宽:与我而言,焦墨只是水墨中的一种画法,在水墨领域中它属于“边缘”甚至是“另类”,作为个人爱好可以选择,其发展理应“顺其自然”,似不必着意推广,更无须刻意“普及”。
作者:崔振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