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10 22:06
▲“陈劭雄:万事俱备”开幕嘉宾合影
陈劭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人展览“陈劭雄:万事俱备”于2016年6月10日下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揭幕,本次展览由侯瀚如策展。
成长于中国南方的陈劭雄,非正统的地域环境赋予了他不拘一格的想象与创作能力。他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进入广州实验艺术界,九十年代和林一林、梁钜辉和徐坦组成了中国南方最重要的艺术小组“大尾象”。置身“双重边缘化”地带的“大尾象”以保持个人独特性的集体行动方式,介入停车场、建筑工地、办公室、街道等非正式城市空间实现艺术创作和行为表演,以“游击队”的形式留下了一系列里程碑性质的创作,成为珠江三角洲空前快速的城市化扩张下的生动见证,启发、影响了当时整个南方的当代艺术生态。
对城市草根生活的关注贯穿于陈劭雄的创作思考,他从嘈杂混乱的日常经验中提取差异与变化,以非对抗性的方式探索“感知”与“真实世界”之间的杂糅与界限。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表示,正如展览的名字所言:“万事俱备”,为陈劭雄做一个展览,正是时候:“透过他的作品,依然可以看到一个调皮又充满创作能量的他,让我们也对艺术和生命多一份信心。”
▲本次展览策展人侯瀚如
本次展览策展人侯瀚如表示,从“万事俱备“入题,陈劭雄提出了一个非常当代的问题:从非常普通的生活状态到普通艺术家的生活状态,他一直关心着个人和世界关系的问题。陈劭雄在《占领攻略》里说他已经“万事俱备”,而他通过这个展览,不光占领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而他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例子:如何为自由和权力,用一个非常普通的艺术家的想象、谦卑的生活状态,去抵抗外力的作用。同时,他也给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为普通人,在面对资本和各种相应的外力对生活造成巨大压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去面对这个越来越有挑战的世界?
PSA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冯原表示,陈劭雄的个人艺术经历正好卷入了中国近三十年文化转型大的潮流之中,而他在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对大的文化转型做出了自身的回应。
▲“陈劭雄:万事俱备”展厅外景
本次展览涵盖陈劭雄过去三十余年,尤其是近十五年来的主要作品,包括两件2016年的最新创作,涉及影像、装置、照片-蒙太奇、绘画、集体参与等多种艺术媒介。
侯瀚如表示,在九十年代,陈劭雄很重要的工作方面就是研究城市发展变化发展,在对于城市的见证上,去呈现这些很活跃又充满矛盾的各种想象和很不确定的景象。《街景》系列便是“大尾象” 在九十年代后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街景 照片拼贴 30 x 30 x 1000 cm 2005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九十年代后期,陈劭雄发明了一种摄影拼贴法,将街上单独拍摄的每个人、每个路标、每辆车、每件微小的东西都按比例做成大小不一的相片,沿轮廓线切成立体卡片重构。在《街景》系列中,他捕捉不断变化的街道情形,以拼贴照片的方法打破时间顺序,从人造风景的选择性解构中重塑出便携式的亲切景观。
这些似乎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照片,让观者如同走上一条现实生活中的街道,而大幅缩减的尺度带来了将城市“便携化“的幻觉。
▲街景 局部
进入到2000年之后,陈劭雄艺术创作从城市变化的观察发展到人对城市变化心理上的把握关系,很大程度上也使用了录像、电脑等当时比较新的媒介。他的作品开始发展出更为复杂的体系,其创作主题不仅深度讨论了城市变迁及其对感知模式和社会意识的影响,也广泛涉及了当下社会在全球化进程中遭遇的一系列挑战。
▲《花样反恐》 双频影像装置 5’14” 2002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对9·11事件的深刻印象进一步加深了陈劭雄对国际地缘政治事件的关注。在他为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影像装置《花样反恐》中,艺术家抹去了摩天大楼不可移动的性质,将其变成想象情境中的高智能建筑,用各种方式逃避飞机撞击,同时并不伤害飞机和无辜乘客。对于城市及其隐匿阴影之间的无法逃避的紧张关系,艺术家用独特的幽默感为人们提供了别开生面的解决方法,其意义并不在于有效性。陈劭雄认为:“不管是重构国际重大政治、传媒时间还是处理个人生活悲剧,幽默感都同样重要。幽默感在很多情况下为我们展现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或者是塑造一个与愿望更加接近的梦想。”
▲PSA特意呈现出一种“偷窥”式的观看方式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场中,特意为此作品搭建出一个类似于“偷窥”式的展陈空间的方式,则用来回应艺术家对于问题细节的探索。侯瀚如透露说,陈劭雄是在用充满幽默感的方式向在大家提问:如果恐怖行为发生在中国的北京或者上海,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待?
对陈劭雄来说,水墨画是一个他不断重返的创作之源。近十年来,艺术家将照片转译成水墨绘画,并尝试和动态摄影、电脑动画等新媒介方式结合在一起。在场景与时间的跳跃中,在筹谋与随机的缝隙间,这些受限的观看体验举重若轻的渲染出个人与城市、时间与时代交织的浓厚现实。
▲《墨水日记》陈劭雄,单频动画影像 3’00”2006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2005年以来,陈劭雄创作了一系列不同装置形式呈现的水墨动画,在大多经历了照片—绘画—录像三种媒介转换之后,这些个人记忆被现实层层剥除,延伸了观众的认识深度和感受。比如作品《墨水日记》,艺术家以自身的际遇和国际新闻为图像素材,为了在有限的录像时间内储存相对无限的生活时间,他把时间跨度颇大的内容压缩成3分钟的无序动画,就如同记忆本身有起始终结一样:作品虽为动画,但每幅画面事实上是不会动的,仿佛时间最小切片中的静止帧。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影像与综合材料
尺寸不定 2007年 博而励画廊收藏
“什么是看得见的,到底我们在背后看不到什么?“侯瀚如表示,这一直是陈劭雄所关心的世界图景中一对很矛盾的问题。所以在《看见的和看不见的,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这件实时编辑的录像装置作品中,陈劭雄设计了一座三米多高的微型铁轨,而两百多幅小尺寸的《墨水日记》原稿如高速路上的广告牌一般悬挂于轨道一旁,这些画满城市生活中极为平常的种种事物,在铁轨上,当带着微型摄像头的小火车从高架铁轨上匀速行驶,连贯拍摄沿途中不断变幻的水墨风景,而观众只能通过几块屏幕同步看到火车沿途拍摄的水墨风景,也许对艺术家来说,生活的记忆的暂存方式就像这个装置一般: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无序无终。
▲《墨水媒体》 单频动画影像 3’45” 2013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墨水媒体》作品是陈劭雄花费两年时间,在社交媒体中收集全球社会事件图片,并以水墨绘画的语言对此加以重现。通过图像和宣纸的叙事、相机和电脑的逻辑,艺术家为观者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经由互联网所看到的另一个平行的世界。而由镜头和数码技术捕捉到的社会微观碎片正通过互联网拼成一个宏观全景,超越了传统的视觉感知世界。
在此之后,侯瀚如表示,陈劭雄的作品越来越接近一种新的开放性,在人民群众的运动中给予他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艺术很重要的意义之一,是需要如何和观众沟通?如何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去重新找回对于历史、生活与环境的记忆。
典型的作品如《集体记忆》系列,以中国一些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已经消失标志性的建筑记忆为元素,邀请具有共同记忆的人们留下指纹,以此确认他们对同一个景物的追忆和思念,这是陈劭雄创作《集体记忆》系列的动机。
该系列是介于摄影暗房技术和绘画制作技巧之间的方法。它将数码照片还原成大小不一的像素点,以此代替冲印照片的药水。这些画面远看像是丝网印刷的感觉,近看实际上是用指印所重现的图像。当画面上成千上万的指纹模糊了坚硬的风景,当地人对城市和社会变迁的共同回忆也被悄然唤醒。
▲《集体记忆-佛山》布面、中国印泥 170 x 1030 cm 2013年
佛山岭南天地收藏
本次展览共展出两件《集体记忆》系列作品,其中《集体记忆-佛山》创作于2013年,陈劭雄选择了佛山一系列带有时代印记的地标性建筑为创作素材,包括龙塘诗社、旋宫酒店、如意塔、梁园、人民体育场等,邀请市民们集体在画布上用指印重现这些图像,代表着一种形象文化和知识生产的民主化。
▲集体记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现场互动
布面、中国印泥 170 x 303 cm 2016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而《集体记忆》系列的最新作品,《集体记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作品以本次展览场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素材,邀请来访者留下指纹与记忆。
此外,他还和日本艺术家小泽刚、韩国艺术家金泓锡(还经常包括他们的家人)发起了 “西京人”小组,在跨国交流中协同创作。“西京人”怀抱着“乌托邦式的乡愁”,试图通过与全然反乌托邦的历史、现实进行协商,以个体化、日常化的诙谐互动,探寻一些通向纠结历史与另类未来的可能。
▲《欢迎到西京:西京奥运 》PSA现场
▲《欢迎到西京:西京奥运 》
影像与综合材料 尺寸不定 2008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侯瀚如说,他们试图去想像构建一个和平共存的“乌托邦”,用各种方式塑造一个传奇的虚拟的“西京”故事。《欢迎到西京:西京奥运》便是西京计划的第二个项目,由西瓜足球赛、地铁马拉松赛、纸片人跳水等21个活泼、欢乐又多少有点荒诞的运动竞赛单元组成。三位艺术家及其家人组织并亲自参加了这些项目。“西京人”们希望通过这个虚拟的城市奥运会,显示出与以竞争为目的的奥林匹克概念相反的一些特性:谦逊、简单而亲密。
▲《景物 》 四频影像装置 尺寸不定 2016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展厅的最后一件作品《景物》是陈劭雄在2016年的最新创作,影像是画面中都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风景:冬天没有荷花的荷塘、窗外的夜景、废弃的铁路、掉光叶子的树梢……
▲《景物 》 四频影像装置 尺寸不定 2016年
艺术家个人收藏
侯瀚如将其称为是“崇高史诗性的作品”,他表示,这件作品把陈劭雄的创作带到一个新的阶段:“作品看似是外部景物的呈现,实则更多反映的是内心生存状态的思考。这和他过去所创作的充满幽默感,好玩的态度的又有些不同,更多的是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也正如侯瀚如所言,《景物》的另一层呈现出更加临时性的存在:偶尔路过栖息的喜鹊、溜达的土狗、推着自行车穿过铁路的人、打开又熄灭的灯火……这些转瞬即逝的景象,更让人感受到存在的虚无与生命的短暂。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1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