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李路明:输出一种绘画

  李路明,这个名字在出版社的会议室里是“李社长”,在艺术圈的体面场合下是“老李”,在信件的抬头是“路明兄”,在“早晨八、九点的太阳”面前是“路哥”,在狐朋狗友当中是“路痞子”……特别让人提神的是“痞子”,在长沙,它的普及程度仅次于正经的“先生”,它是对于骨子里带有三分邪气的男人的尊称(当然仅限于男人之间使用)。虽说李路明有着一官半职,大多时间里不在行为上让人混同于自由快活的艺术家,但他深深懂得“痞子”一词的重要性,除了在工作中不摆架子,他还努力使自己的痞性上升到文化意义,例如反对艺术批评中的新八股,提倡平民化。

  他那模样长沙人一看就知不是长沙人,所以长沙人的那些恶习——例如明目张胆地在高尚的空调车厢内吸烟——不会摊到他身上。此人产自湖南西部山区隆回县,在北京完成最后学历,1984年落户长沙,与当地三教九流打成了一片。不过,和所有从邵阳周边地方来到省城的能干人一样,李路明注定是一辈子也说不好长沙话,只有弃母调而改操广播腔。长沙人民原谅了他,因为他们也有一先天性缺陷:说不好普通话(十有八九把“湖”念成“扶”)。

  照片中的他和真正的他差别不大,这一点方便了海关机场派出所,也让女孩子们感到货真价实:既瘦又白,四只眼,衬衣从不齐整地扎进裤子里,裤子从来都是牛仔布。至于照片中表现不出的那些方面,用不着检举揭发,与他混久了便能自动发现:有点懒,懒到不肯走多几步去卫生间,偏要将一只塑料小桶永久地置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这对于一个“干部”来说似乎过分了一点……

  哪里哪里,李路明随即纠正道,他的懒只是表现在生活方面,对于工作,他可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么好吧,我们信他一回,因为他的办公室除了塑料小桶,还有枕头和被子,这说明他为了工作有时连睡觉也懒得回家了。

  刚到长沙那阵子,李路明还仗着自己是学理论出身,写过几篇兴风作浪的文章,但是很快地,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他自己摘掉了理论家的帽子,干起了绘画的行当,同时又利用理论家的余温,给自己的绘画命名为“新形象”,一时间追随者众。这些绘画总题为《种植计划》,其中的几幅在1992年那次没有后续的艺术双年展上得了个奖赏,从此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当代美术史。打那以后,我一见到光溜溜的树干就必然想起李路明,一想起李路明就必然想起他那对结构清楚的没有毛的腿,这大概就是吕澎当年所说的“生效”。

  眼看着湘军里少了军师,众人一再劝李路明重出江湖,夺回法定的话语权,但都被他当作戏言。他想成为画家,理由只有一个:好玩。随着出版社职务的加重,他用于作画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他的画越画越简单,由几棵树变成了一只手,最后被人装进一个叫做“艳俗艺术”的大箩筐倒进历史后不了了之。

  李路明绘画的“第三期发展”是对《种植计划》的设备更新与偷工减料,它的产生伴随着观念上的出尔反尔。故事发生在中国人民大力普及电脑的年代,出版社上上下下全要改装设备,早上推开办公室的门,电脑就搁在你桌上,玩不玩由你。李路明放出歪论,说电脑是操作员小姐所用,艺术家只用人脑。我在他说这句话的当儿,趁机把他桌上的电脑搬了走,骗他说改天换个手提给你使使。几年后的某一天,李路明兴冲冲来到广州,叫我去他的酒店房间,说是将新作品演示给我看。我一进屋,就看到床上有一台正打开的手提电脑,马上明白他背叛了他自己。李路明关上门,给我搬了一张椅子,像产品推销员一样地向我仔细介绍他如何找到了一劳永逸的方法,如何使《种植计划》与“数码原生图像”实现了接轨。我还是老样子,对于电脑,除了打字排版,再无其他兴趣。我搞不明白,我们俩起点相同,立场一致,为什么我能宁死不屈,而他就脚跟子那么软?跟他提起以前的歪论,他只是笑笑,嘴涡成了一个菱形,一只手在我肩上拍个不停,另一只手指着屏幕说这不是很好嘛。又过了一个月,我再次见到他,问他那些“原生图像”进展如何,他说冲走了冲走了,给某月某日的病毒冲走了。好啊!我说,内心感到十分高兴。

  自从李路明迷上数码绘画后,我们之间就“艺术”进行交流已变得相当困难,可能我天生是一个古典主义者,而他则真正站在反传统的前沿。考虑到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走一条区域(如北京,如上海)强势路线,我和一些朋友曾暗示李路明不必在绘画上下太多功夫,以免被大鱼当小鱼吃掉,但是这些好意都被他打折处理了。不管时机是不是有利于他,不管批评是否跟从于他,他都一心一意要建立自1990年以来逐步演化而成的个人(新)形象系统,在我看来,这有点像受苦的农民报仇雪恨。还好,这个时代并非人人都像我一样拒绝非手工的东西,有些人乐意相信新的手段必然带来新的观念,也有些人相信重要的不是手段的新旧,而是视觉经验的多样性。最近,在长沙四维空间的那次“中国感觉艺术展”上,李路明的《红色日记》系列作品的确吸引了一大批人,其中少不了少年网虫。在他们的眼中,这些没有笔触的“数码原生图像”也许比传统形式的绘画更容易让他们走近艺术,而这一点,刚好对应了李路明釜底抽薪式的平民化主张。

2000.8.11

原载于《视觉21》2000年12期

作者:陈侗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