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闫冰:从基弗事件的利益博弈看美术馆的困境与使命

2016-11-25 14:57

  2016年11月19日下午,“基弗在中国”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之前因基弗突然要求取消展览的声明发表后,使得该展成为了万众瞩目的争议焦点。11月22日,伦敦白立方画廊又隆重推出了安塞姆·基弗的新展“瓦尔哈拉(Walhalla)”。似乎“基弗在伦敦”VS“基弗在中国”,要上演一出真假美猴王的大PK……

  近日,关于基弗展风波的讨论异常热烈, “凤凰艺术”认为这一现象无疑是此次事件的一种良性发展,不同的观点对于推进中国的美术馆在展览制度、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完善均非常有益。此前,“凤凰艺术”已相继推出了数篇观点文章。

  确实,基弗风波的是是非非多少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背后还存在在一种更为深层的原因,今天“凤凰艺术”继续为您带来一篇闫冰的文章——“基弗来或不来 展览仍将继续——从基弗作品展事件的利益博弈 看美术馆的困境与使命”。

  “凤凰艺术”秉着客观呈现事实与多元观点的态度,有意愿在此为这些探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希望能有各类观点的积极参与。

  基弗来或不来 展览仍将继续

  ——从基弗作品展事件的利益博弈 看美术馆的困境与使命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第三届CAFAM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基弗在中国”开幕式现场

  近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经过精心筹划和多方奔走隆重推出两个大展——先是11月9日开幕的“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CAFA双年展,另外就是筹备基弗作品首次亮相中国的 “基弗在中国”,然而一桩“没想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基弗在即将开幕之际突然发难,据《The Art Newspaper》报道: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在于11月16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积极地参与到了我所有的大型国际展览中,而我在中国的首场展览的组织者们却将我排除在这一过程之外,这让我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沮丧。”18日,中央美术学院对此发表声明,表示“展览主策展人,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馆长贝娅特女士曾多次主动与基弗先生联系,德国藏家及德国藏家机构也多次向基弗先生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参与此展,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顺利沟通”,“曾获知基弗先生並不赞同举办这个展览,但鉴于这个展览作品的合法性,我们从法律角度没有理由中止与德方主办机构的合作”,而合作方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及藏家机构表示,“所有展品都得到了收藏家及收藏机构的授权”。

  ▲ 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

  消息一出,关于此事的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基弗声明中关于取消展览诉求的情理、法理和美术馆策展伦理的争辩,其次是对于策展人的专业水准、藏家和德方艺术机构的质疑,另外就是对于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公立机构否应该和私人收藏家与第三方社会机构合作的质疑,此外对于美术馆与其他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收藏家与社会机构的国际合作中应该如何些应对各方利益的博弈、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也有所涉及,这几方面争议的声音使得此事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热议背后,一方面显示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的增强,美术馆事业朝向纵深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不断应对新问题的要求不断提高,公众对于艺术和美术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众对于博物馆、美术馆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有待提高与普及,无论如何,这恰恰是我们国家软实力提升过程中的一段必要调试期的反映。下文将就这几个方面的争议进行讨论,以求探讨出有益于中国美术馆与文化事业深入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有益结论。

  一、法理、情理与伦理的排列序位

  首先明确一点,在法治社会谈论情理、伦理、法理之辩前,我们仍要将契约精神和法律放置在思考的第一序位。对于基弗在声明中关于取消展览诉求的争议,这一诉求使得人们本能的质疑本次基弗在中国展览的合法性问题,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情理、法理和美术馆伦理层面的争议,就此,一些法律界人士也引证中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相关法律,发表了观点,厘清了法理、情理的界限,证实了此展的著作权归属与展览权的合法性。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工作态度是较为审慎的,在事前对于法律问题进行过认真调研,因此,无论是基弗以及基弗的代理画廊都没有在法律问题上做文章,或许正因如此,才会有这样戏剧化的一幕出现,就在展览即将开幕之际,基弗突然发难要求取消展览,与此同时,基弗的代理方白立方画廊也发出反对声明,一时舆论哗然,即使法理上毫无问题,许多人仍然选择了以情绪代替理性思考,站在了出现在媒体表述上的”被蒙蔽“的艺术家和代理画廊一方——认为艺术家的知情权没有被展览各方尊重。事情是否真的像基弗所说他并不知道而且被”排除在外“?或者,我们也不妨开始下一个追问,艺术家与代理画廊的情绪为什么如此强烈,以近乎逼停的姿态发难?

  ▲ 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在“马古利斯收藏”的迈阿密仓库。

  面对这些情绪化的声音,在貌似提出了美术馆情理和伦理层面的问题的纠葛与冲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再度发问——当我们强调尊重艺术家的个人意愿同时我们是否可以同时尊重收藏家的意愿?收藏家是否可以在征求意见未果情况下,不经艺术家本人同意,哪怕是在当事艺术家和代理画廊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仍然展示所收藏艺术家的作品?答案不言自明。而这也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所采取的立场,尊重法律,在与艺术家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对于艺术家和收藏家持以公允的尊重,按期履行与各方签订的展览合同。

  一般而言,按照美术馆惯例,美术馆策划或合作展示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是要和艺术家合作完成的,但是基弗为什么强烈反对参加此展?根据以往的资料和基弗个人自述可以判断,基弗是一个对于展览和作品的形式和品质都拥有很强掌控意识的艺术家,他对于自己被排除在外是强烈不满的。事实是否如他所说是被”排除在外“的呢?根据各方表述的内容显示,沟通和协调的工作主要由德方负责,作为落地方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要负责展馆、宣传推广、公共教育部分,德方主策展人表示曾经和基弗沟通过,沟通似乎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期间央美馆多次敦促德方邀请基弗参加,并不知道基弗本人不仅是不参与本次活动,而且是强烈反对的态度,因此基弗声明出来后,央美美术馆方面其实是非常意外的,此前多年的国际合作经验中,央美美术馆以其高度尊重艺术家与其他艺术机构的互信态度,共同举办过多次国际艺术展,赢得了业界的尊重,基于此前提,指责央美馆对于艺术家本人和代理画廊的挑战和不尊重是毫无道理的。

  ▲ “基弗在中国”总策展人、科布伦茨德维希博物馆馆长贝娅特·海芬夏特(Prof.Dr.Beate Reifenscheid)致辞

  问题在于,除了德方与基弗交流、对接上的沟通不畅之外,在高度互信的机制下,在三方或多方合作中、即使在沟通高度畅通的基础上,仍然存有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和风险,按照契约精神,在此情况下履行合同这是必然的选择,我想这也是公众在对此争议之先的一个必要的常识。因此,归根结蒂,对于美术馆情理、伦理之辩的争议和讨论仍可继续,但基于法理履行合同和义务是美术馆人的首要选择。

  二、在资本利益博弈背景下的公立美术馆的风险与定位

  第一个问题,是否应该避免和私人收藏家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

  ▲ 11月19日, “基弗在中国”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开幕现场

  答案几乎是不言自明的,公立美术馆作为事业单位履行文化职责需要推出高品质的艺术展览、开展学术研究并履行公众教育职责,除了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支持之外,征求社会合作、募集展览资金是保证机构高效运转的必要措施。另外,美术馆自身的藏品资源有限,借展和合作是当下美术馆界创造高品质展览、谋求多赢的通行做法。不可避免地,合作就会存在着沟通和互信的问题,如何规避多方合作中的沟通不畅或者沟通被遮蔽等技术性问题,如何应对突发性状况,在美术馆与自由策展人、第三方合作机构中的细节和规则上我们似乎仍有许多细节值得研究和探讨,这是美术馆相关工作走向深入细分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在与艺术家、收藏家、美术馆、博物馆、其他社会机构合作过程中,当面对多方商业利益的博弈时,美术馆的弱势地位凸显出来,美术馆如何应对?如何规避风险?

  与之相关的,我们不妨放置到当下的情境中,实现一个让基弗与白立方赞同的同时也是收藏家、博物馆和德方合作机构满意的展览,有没有可能?

  ▲ 11月21日,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个展在伦敦白立方画廊举办,图为展览现场(图片来源:London Evening Standard Digital Edtion, 摄影:Alex Lentat)

  这两个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关,实则有其必然联系。在讨论法理和人情之余,我们不应忽视对于艺术生态圈中利益,尤其是商业利益的探讨,放置到当下基弗事件中,我们会看到艺术家基弗、代理画廊白立方有其各自的利益考量,但更有其利益的一致性,而收藏家以及收藏家合作机构德国贝尔艺术中心有其共同利益,构成了另一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基弗藏品中国巡回展的落地方第一站,则是与上述两方不同的“利益”方,美术馆与其他机构的利益诉求唯有在对于艺术品质追求和研究的共同关注上有所重合,它追求的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呈现具有一流水准的国际艺术作品,开展学术研究和讨论,进行公众教育,促进艺术发展,实现文化价值和承担文化使命。

  ▲ 11月21日,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个展在伦敦白立方画廊举办,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微信号)

  对于“很重视中国观众”的基弗和很重视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画廊白立方而言,被一个收藏家和德国机构抢了先机落地中国,打乱了白立方这样的大牌画廊的深远商业战略部署和安排,收藏家拥有大量基弗的作品,未来中国市场也许会同时出现许多基弗不同时期的作品,这对于基弗代理画廊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或许这才是这一方情绪激烈而又不便说透的原因,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基弗和白立方画廊此前一直不予公开表态,却选择最有利的时间节点爆出反对声明,意图逼停整个展览。在一场以艺术家情感和尊严被无视、艺术家“被排除在外“的美好说辞之下,是一场利益的追逐和厮杀,夹在利益双方对峙和冲突之中,作为中方主办机构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就被迫裹挟在了利益火线冲突的前沿阵地上。

  回到上述问题,对此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 ,缺乏商业利益诉求和缺乏商业经验的公立机构学院美术馆对于资本竞逐的利益厮杀和开火是无力还击的,尤其当资本和利益方掌握着强势话语权力和国际媒体资源的情况下,将整个事件变成了一次道德绑架和情感煽动,美术馆一方陷于被动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了,这也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几乎是莫名其妙地陷于风口浪尖的原因。

  ▲ 11月19日, “基弗在中国”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开幕现场

  所以,今天的基弗风波事件及其热议背后,揭示着当代美术馆的困境,要呈现国际一流的艺术品、谋求高品质发展便无法避免要和收藏家、美术馆与博物馆、其他社会机构合作,但在此过程中亦无法对抗强势资本对于艺术界权利话语和利益的激烈争夺,那么美术馆是否就此放弃其一贯保持的先锋态度,为保证其学术品位和独立精神,或者只为保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安全感而退回到自保与无所作为状态(据我所知,颇有一部分公立美术馆机构是以此态度经营管理的),我想未必如此,我们不妨发挥学院知识分子的主体性精神,由此事件而展开对于资本席卷全球艺术市场,把控艺术的创造、流通、展示和消费等环节进行深入持久的讨论,把危机化为认识的契机,进而把它作为对全球艺术景观和异化等问题的持久讨论的开始,将之视为对于美术馆权利与全球资本和权利话语关系研究与实践的有益起点,或者,这将成为未来美术馆工作的宝贵精神资源。

  不可否认的是,美术馆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机构,处于不断完善制度、积累行业经验和国际交流经验的阶段,基弗风波事件提醒我们,不断清醒认识中国美术馆事业在纵深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和困境, 汲取国际经验,积极展开机构研究,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国美术馆事业的纵深发展。

  三、谁是赢家

  在这场基弗发难意图逼停展览的风波中,究竟谁是赢家?

  现在看来,事件的主要三方——德国策展人、收藏家和德国贝尔公司一方,中央美术学院一方,基弗与白立方一方——几乎无人算得上赢家。

  基弗本人在得知展览后一直没有出面表态,直到展览即将开幕之际才突然发难,在这过程中究竟是基弗工作室的原因还是基弗本人的延迟回应,抑或是一种策略,现在不得而知,但终究没有逼停展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这次风波中饱受质疑,质疑者往往出自臆断和想象,放大基弗的情绪和言论,指责央美馆不尊重国际艺术家、不懂得国际合作规程、策展规程不严格等等。本来怀着对于基弗本人的艺术成就的尊重而积极推广此展,结果却陷入到被基弗愤怒发难指责的尴尬处境,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责难。德方策展人、收藏家、和德方机构也遭到了严重批评,公众对此方策划展览的动机表示的质疑和抨击。

  ▲ “基弗在中国”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现场

  那么谁是整个事件的赢家呢?

  公众。

  正如批评家廖廖在Hi艺术专题《“基弗事件”,谁是赢家?》中所说, “……群众,既看了传说中的基弗,又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学术和八卦两不误,其实是最大赢家”。艺术空间负责人林正也认为“观众贏了。如果作品本身没真伪问题,大家都能近距离看到大师作品,其实对观众来说,所谓的纷争都不重要。”

  ▲ “基弗在中国”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现场

  美术馆的毁誉输赢并不重要,它的使命只系于服务公众。

  说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了在热议中开幕的基弗作品展当天的情景,在冒着冬雨而来排队等候的队伍中,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青年,他们屏息凝视基弗原作的虔诚和专注;甚至也想到了在近些天来误解不断的热议中,美术馆与展览工作得以被公众关注从而得以普及相关法理和常识;对基弗作品的观看、研究和讨论必将促进艺术史的认知和艺术的发展,这些都让在争议中深陷漩涡的美术馆人感到欣慰。对于限于财力不能出国观看原作的艺术青年而言,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家原作引进国内,无疑是一件功莫大焉的艺术盛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争议可以继续,讨论仍在进行,对于身负服务公众与推进艺术使命的美术馆人而言,公众应该是也必须是最终的赢家。

  关于作者:闫冰,文学硕士,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 圣洛雷托 丙烯,铅,木头 190 × 330 cm 2009-2010 MAP 收藏

  ▲ 幼发拉底河 粘在铅纸上的照片,铅制楼梯,金属框裱的铅制连衣裙 131.5 × 241.5 × 4 cm 1985 MAP收藏

  ▲ 荒芜的风景 照片和各式物品 65 × 125 cm 1982 MAP 收藏

  ▲ 星空陨落 亚克力,土,未加工钻石,不同材料 280 ×190 cm 1995 - 1999 MAP 收藏

  ▲ 共济的历史 照片 拼贴画 涂有丙烯的纸片和纸板 116.5 × 82.5 cm 2002 – 2008 MAP 收藏

  展览信息

  ▲ “基弗在中国”展览海报

  “基弗在中国”(巡展北京站)

  开幕时间:2016年11月19日(周六) 下午15:00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19日—2017年1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三层A展厅和B展厅

  总策展人: Prof. Dr. Beate Reifenscheid(德)

  联合策展人:鲁晓波、王璜生、马跃、顾丞峰

  助理策展人:陈媛

  学术指导:中央美术学院

  德方主办机构:德国贝尔艺术中心

  中方主办机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美术学院、艺铭东方文化传媒、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

  支持机构: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