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人过四十,远行的方向即是回归,向着少年出走的地方。
这些年,我渐渐在画油画的同时,伺弄起水墨。尽管油画是我科班学习和多年实践的专业,但水墨对于我来说不止是一种绘画语言,更是一种自幼耳濡目染的文化修养、传统和精神依靠。我的创作穿行在尚意、重感悟的中国水墨造型传统,和重理性分析构建描写的西方艺术传统之间,力图不落两边,也不离两边。水墨的淡雅与敏感,油画的厚重与浓艳;两种方式在我的创作中相互补益、交替并行。我常在素材启示下了悟一种心境,然后分别使用水墨和油画来深化和呈现它。对于我来说,表现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趋近一种境界,获得自由和超越。
中国传统的包容万物的自然观,决定了他独特的艺术造型观。宗炳在《山水画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昧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中国古代画家善以含道映物、澄怀昧象的方式,获得质有而趣灵的山水意象。轻物理写实,重性灵抒发的写意造型是中国绘画的特色传统。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绘画中,意象的营造不止是拟物传神和揭示心物映照,而在于超越一时一事,臻达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空灵妙境。破除小我执念,个体之物在与大千造化的共振中方能获得自由和超越,合于天人为一之境。这既可作为一种艺术理想也可作为一种人生理想。
无论是中国文化里的天人之境,抑或是陶潜诗歌中“托体同山阿”的终极情怀,指向的都是:走出物欲困境,寻找心灵的自由与归宿。如今我深陷当代都市,现实的桃源难再寻觅,能做的只是力图通过作品实现对于山川的体认与热爱、对于变动不居的世界超然以及对于消费文明的疏离与反思。
所以,故土为岸,水墨作舟,归去来兮!
作者:李诗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