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红钢这次展览的主题是“逍遥游”。我想它应该是取自《庄子》的《逍遥游》。那是一种无所羁绊的自由境界。
红钢的山水是自由的。它表现为任想象纵横的空间和随性舒展的笔墨。
红钢的山水创构了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它并不描述具体的地理特征,我倒不觉得它表现的是云贵高原,它的山川是很抽象的,浑浑茫茫,一派大气象。他的整体空间是自然生成的,就像画笔在纸上自然长出的一样。你看他的竖幅山水,层层叠叠,直至天际,山水仿佛是立起来了,但它却并不是“高远”。郭熙说的“高远”是自山下而仰山颠;而红钢山水中的山峦基本是平视的,是从近山看远山,用平远的视点一点点平着推出去的,它们推展在一个竖长的空间中,就是从纸的下方向纸的上方层层叠加,看上去像一个“高远”的整体构成。以“平远”单元构筑整体的高耸布局,这是红钢山水空间的一个特点。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特别自由的观看体验,那游动的视点就像《逍遥游》中的大鹏翱翔。
红钢山水画这种自由的空间结构,肯定不是来自西方透视,也与中国古代的“三远”不同。它是在创作中因笔墨而自然生成的。红钢的山水,落笔往往是外轮廓非常有力量感的一条线,由这些线形成基本构架,再用浓淡干湿的笔墨层层点写。笔与笔之间是先后顾盼关联的。就像沈括说董源的山水,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需要指出的是,红钢这种用笔、施墨,不仅是一种笔墨间的内在结构,它也是一种空间布局方式,在笔墨的发展中排叠出一种想象的空间。
红钢山水的笔墨结构关系比较像黄宾虹。它不是从古代的皴法系统来的,它是红钢在与对自然山水的观察体悟中提练出来的。它不是在如实地描述某一地理环境下的山水体貌、形质,而是对自然山石本质结构的抽象表现。而且,这种笔墨是一个自足的、自洽的系统,它有它自己的生成法则。一笔下去就决定了此后一笔又一笔的生成方向,后面的笔墨都是对于前面笔墨的呼应,它是一种笔墨的交响。这种笔墨交响奏出红钢山水的浑茫气象。
红钢的笔墨有畅快的挥洒性,我想象他的作画过程可能很快,因为那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状态。它的笔线之间的连接很松,线的间隔不实,给线和线之间进行下一步的笔墨演绎留下很多空间;线和线之间铺点着表情丰富的墨点。线的勾划与墨的铺陈都恰到好处,就像苏东坡在《答谢民师书》中所说的,行其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那是苏东坡推崇的作文的状态,那么,我透过红钢的画作也仿佛可以想象到他创作时的这种兴之所至、自自然然的状态。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根据录音整理)
作者:牛克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