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金延林的《红楼梦》人物画创作

  《红楼梦》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巨着中的典范之作,这部成书于1784年的章回体小说,在乾隆朝便掀起了一股强大的《红楼》风习——自皇室贵胄至士子庶人,皆以读此书为尚。以至于形成了独立的学术研究体系——“红学”。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汝昌先生在其红学研究着述《芳园筑向帝城西》中提出并论述了“恭王府花园就是大观园原形”之说开始,以“红楼梦中大观园旧址”为题的讨论几度成为红学研究的重点。尽管现今红学研究者对大观园与恭王府两者之间关系的意见存在着分歧,但恭王府花园景观与《红楼梦》大观园的诸多相似之处,却也是显而易见的,恐非巧合。

  作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极高水准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围绕《红楼梦》内容创作的绘画作品也不断产生,并成为著名的绘画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如钱慧安的《红楼梦十二金钗》、费丹旭的《金陵十二钗图册》、改琦的《红楼梦图咏》直至当代刘旦宅、戴敦邦等人的作品。自乾隆年间以降,画家对《红楼梦》的图像再现就没有停止过。然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关于《红楼梦》的绘画创作却骤然减少,甚至成为空白,令人甚为遗憾。这是现今画家更多的关注当下,而忽略传统题材的表现。另外,对传统经典题材的再塑造,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最为犯难的工作,害怕作茧自缚的险境,也是导致现下画家避开创作《红楼梦》这类题材的另一重要原因。

  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以及对当下文人画势衰现象的反思,延林自2011年8月起,开始对《红楼梦》进行文本细读,并从中选取选取典型场景、对主要人物性格重新认识与梳理,在这些文本工作的基础上,于年底正式开始“红楼梦人物画”系列的创作。历时一年又六个月,完成了“金陵十二钗”系列、“大观园雅趣”系列等30余幅作品,包括条屏、立轴、横幅和手卷等形制。

  延林的这批作品尽量靠近《红楼梦》原文,但却并非是作为插图的形式。以往的《红楼梦》人物画创作多侧重作品的绘画性而脱离了文本的精神。

  在被以绘画的形式重复了无数遍的形势下创作《红楼梦》人物画作品,作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就题材而言,大众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及其代表性的场景均有了已成定式的认知,例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这是以往绘画作品经常出现的情景,这便在题材上给作者带来了难度:既要重塑人物又要符合文本中对人物的描写还要符合受众对该作品的识别标准。延林几乎没有用以往的固定内容来表现人物,而是试图通过背景色彩、配件的摆设以及人物的神情来表现我们所熟知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加贴近文本,他翻阅了《中国传统服饰》等服装配饰资料,并参照明末清初的绘画作品对人物的服装、饰品、发型都作了系统的梳理,这些在他所做的大量创作笔记中均有体现。

  延林的这套《红楼梦》人物画力图突显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以符合作为反映传统贵族文人家庭生活的小说文本,按作者的话说是他“力图营造的是文人生活的休闲和安适的氛围”。

  除了一次传统文人画的手法之外,延林还大量的运用了青绿的手法处理配景;亭台楼阁是文人画所排斥的表现内容,他将极具文人画特点的人物置于宫廷画家惯用的厅堂之中,是为了融合两种分野千年的绘画风格,这的确是传统文人画的一种突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