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探奥搜真 妙合天机——读熊红钢的山水画艺术

  黄宾虹在《日课节目》中曾写道“少学,深思,守常,达变”这八字方针,可谓成就艺术家之真谛,不学便不得其法其理:不思则不能开启人文灵机;而“守常”恰是暗含民族真魂;“达变”毫无疑问便是艺术发展之根本,唯变则通,通则自适,卓然自立是变之结果,而我所认识的熊红钢山水艺术正是蹈其轨迹,趋向独特。

  当我们面对熊红钢山水画时,扑人眉宇的是通天观道之气势,是宏观微观之写照;是远求其势、近观其质的把握;是对宇宙本体“道”的体验,正是“道常无名”的灵觉其中真髓,唯心可知,成为认识。简言之,是熊红钢自身对天道自然的切实体悟,并留驻于缣素,超然于物外。参平造化、妙合自然,是虚渺难言之神蕴幻化成真,如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论的具体诠释。这种“大美”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甚信”。只有恍恍惚惚才具意向,深远暗昧方可真实可信之精气。是“道”演化万千事物,其物质精神之文明亦在其中闪显,这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历代中国画家必然走过的门径。这种朴素玄远的自然观照以及心灵关照,都显现着华夏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先验建构的确立。熊红钢山水画之美正是建立在这一文化土壤之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的艺术是探赜索隐,抱道自高,溯源古哲,而后能“通玄达微”的艺术。

  就是熊红钢艺术的视觉效果看,它具有“真元气象”,且富于深意。它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画笔墨语言而透彻山川幽韵、苍穹气象。是化无为有,是有限变无限的一种心力、体力的文化苦旅。这对“道”这种宇宙本体“有情有信”的真实把握。是靠人的直觉、感觉、知觉对笔性、纸性、水性、墨性的经验来实现的。这种艺术的效应是“物自体”的某种显露,以水墨玄色幻化生成的自然属性之人化反映。至此,可看出熊红钢山水画艺术之“大美精神”,是建立在对自然关照基础上,并投注潜能,探奥搜真的艺术。

  具体在笔与墨的运作中,熊红钢自有高招,而又平常,高在他能明理明法,拿前人心酸所获之真传而用之;其平常恰在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而不自持慧能超众。才情过人,并在“案头功夫”上见高低。每每习练,旁立大师典范之作,时时自勉。道德文章,锦绣图画必在于平地始建,方可成器。这种小学生般的磨砺使他心归平和,修炼不辍。在漫长的“蒙养”(石涛语)过程中,修炼笔墨已成熊红钢的课持。“一笔”之说,心领神会,用笔用墨,以植其基。先求法中,终超法外。他深知其天机的自然性,人为的适度性,并有言为:“有才有度”,这个“度”是气度,是度量,是限制。

  在艺术的实践之路上,熊红钢师法自然,而又超乎人运。在笔墨语言上,他能墨泼纸素,或吟或啸,心就目视,随其形状,应手随意,以任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至此,阳刚阴柔已达其理,运栽流畅以展生动多姿而不失规矩。抑或心手双忘,益臻化境,尤如黄山谷之言“如虫啮木,自然成文”。此中境界非学力无以奏效,非面壁无以识真。静能生慧,明心见性更为关键。这个“性”字了得,使中华文化生意生象,合情入理。而熊红钢山水画艺术的笔墨世界就是在这方天国里孕育生机,始见真性,显现其魂的。

  在整体的营造过程中,其灵机而动着居多。其手段就是一种思想,就是一种境界。熊红钢的艺术是讲“兴会”的,是讲情感的,又是理智的。这是一种难明始尾的复合产物。大开大合,小开小合,开合有序,妙极自然。这就成就了“中国画的特殊造型手法”即“情感的造型手法”或“意象的造型手法”。这里显出了“物遇迹化”的哲理,主体与客体交融转换的关系,并“创真”于艺术之本体。此时的营造是超于物象而达心象的不似之似的象,是妙合天机的象,是人化自然的象。

  在具体写意过程中,可以从局部亦可从整体逐步生发,推向深远;亦可拉回眼前,一根小草、两块怪石,皆有灵性,动而生姿,遒媚可人,最后“一统江山”,我为“真君”,创世造化全由我定,我自立天地之间,气吞山河,千军万马任我调遣,万里江山尽览眼底。总之,熊红钢的山水画艺术是他人品学养的产物,散逸闲适、隔世离俗,全赖情谊之独衷,“心路”之铺垫。

  熊红钢在艺术上的多变性和时代感都很强烈,他有古人的情结又有今人的理想,形诸缣素,迹化原真。他有东晋末年隐逸诗人陶渊明“形居尘俗而栖心物外”的心境,他的一部分山水画极富隐逸恬淡,却又有弃世而遁于山林的娴静清远之风格,那日暮炊烟,柴门桑麻,东篱采菊中,他的寂寞之道在《云水连天》、《风林清远》中寄情于长天之外,悠悠而去。在那《千年风水》中营造出山环水抱的“龙水沙穴”的格局。这种任怀得意、恬然远寄的境界,非诗性不能萌生,非孤独不能超拔。而最终仍能持操守节而游心于艺,追索其笔墨王国里的春夏秋冬,以及悠然自得超旷虚静的审美境界。

  就熊红钢的综合素质看,他酷爱诗文,精于哲理,对“绘画的传统”还是“传统的绘画”辨析周到,论点切要。他的艺术正是从华夏民族文化大背景中走来,他明古人心亦明时代感,此非“创新”求怪者所能媲美,而猎奇取巧实在不能新,新不一定美,只有创真求美,以审美规律探索美,才是真正的美。

作者:曹文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