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年6月18曰《中国文化报》第4版,发表了潘公凯论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不同的主题文章,其题目为“具细表象与概略表象”。读后,使我深感观点的错误,大有失落中国书画尊严之嫌,不得不提出予以商榷。
现摘录潘公凯原文的主要论述如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弄清楚中国传统绘画于西方传统绘画的内在区别,我认真的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并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不是指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部分理念很接近,却和西方传统绘画有很大的差异)的心理运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比对,并发现了一些差别。我把这种差别概括为“具细表象”和“概略表象”。
——西方学院派的写生需要在静物旁边摆一个画架,在一定光线的照射下,画家看一眼画一下。为什么呢?因为具细表象由很多的具细特点够成,不完整,而且在人脑中留下的时间很短,非常容易忘记,所以画家不得不看一眼,画一画,通过很多具细表象,把具细表象的各个点搬到画面上去。而这个“画——看——又画——又看”的过程就叫做具细表象的运作和表达的过程。这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学习方式、创作方法。
——中国的绘画则不同,中国文人作画时大脑中表象的运作方式是很概括、很简略的表象运作方式,我将其概括为“概略表象”运作方式。“概略表象”是在“具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部分抽象化,形成对客体的理解,带有部分的理解性因素在内。“概略表象”的前提是要有较多“具细表象”的积累,否则,“概略表象”无法生成。“概略表象”的产生在时间上比“具细表象”要晚得多。比如说一个中国画家在画瓶子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总盯着这个瓶子观察,可能是看一眼就走了,而按照他的记忆可能画不出这个瓶子来,所以他不画这个特定的瓶子,但是他会在不同的场合去看类似的瓶子,然后把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这类瓶子的记忆在大脑中进行理解、加工、合成、抽取、形成一种概略性的印象。这个概略性的印象把有些偶然因素给筛減掉了,然后把大概共同的理解画出来了,这就是中国画家脑子中的概略表象运作方式。因此,中国画家画出来的不是具细的特征或表面光彩,而是对瓶子形状与结构的理解。这便是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
上面文字,就是潘公凯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论述。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世界上东西方两大不同文化的产物。虽然各有特征,但中国画却显得更为特殊,只说书画一体、相辅相成之奥妙,就可堪称世界绘画史上的奇迹。对它们的差别与不同,如此大而深的问题,仅用自设的所谓“具细表象与概略表象”,两个基本类似的概念牵强附会就能论定?难道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就是这样?!再加上潘公凯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部分理念很接近”的错误认识,那中国画早就应该“穷途末路了”,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
本人以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在于各自文化理想的主导下,所形成的价值观的不同。正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才决定了不同的构成法则,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绘画技法等等。由此,又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艺术品位。
举例为证:
吴冠中是留学法国的油画家,崇尚具象,也崇尚变形、抽象,强调形式美(攻击中国画“笔墨等于零”)。形式者形状也,所以,对西方绘画如从具象讲:画得越像就越美,便以素描为基础,作画必须有模特;如从变形、抽象讲:失落人性,荒诞捏造,形式越是恶、怪、丑、陋、俗就越美,基于这样,杜尚将小便马桶搬上展览,也成了有人大为崇拜地艺术创造,即便是猪、羊等兽类也能画出与大师媲美的作品。
石涛,是中国画代表性人物,他说“真在于气,不在于姿也(气者精神,姿者形式,笔者著)”,一语道破,中国画是以体现人类精神境界为宗旨。所以,书画一体,均以笔墨为基础,虽然对物象形式也要尽力作好,但它毕竟仅是笔墨的载体。九百多年前的苏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怜”,这句话则精辟地道出了中国画历来不受物象形式的局限,却以笔墨传神为要旨的真理。基于这等情况,中国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的独特性与先进性的创造之发挥。本着亲、和、善、美、能、妙、神、逸等高雅风格,与狂怪、丑陋、恶俗向来无任何接近之处。
依上所述,西方绘画,包括变形、抽象等所谓现代先进者,仍然没有脱开形式的局限,或以工匠式之做作,表现感性认识;或以张狂捏造,表现虚妄荒诞。按中国哲学去考量,皆在“术”的低级层次徘徊。而中国画自古就与书法一体,天人合一,笔墨传神,以写意之文化手法,体现理性认识之精髓,荣居中国哲学“道”之高品。
难怪美国罗杰·弗莱(现代艺术理论的开拓者)早在1910年的一篇论文中说“西方艺术的未来必定要依赖于西方画家对东方艺术的吸收能力;一旦有教养的公众逐渐适用了东方艺术杰作所蕴含的节制性,其运用笔墨方面的简约以及其质量的精致完美,那么,可以想见,我们的大多数公众将对西方绘画无话可说”。
罗杰·弗莱先生的论断,或许正在一天近于一天地向我们走来……
最后的话:
由于美术教育的失误,加之争议的推波助澜,使中国书画方面整整损失了两代人。据《中国文化报》发表的某些书画作品与论文看,潘公凯也在被损失之列。好在终于盼来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大好形势,作为潘公凯来说,确是补好子承父业这一课,学懂、学好中国书画的天赐良机。首先应该以修正、提高自己为上,切忌将自己遭到的损失,再转嫁于年轻一代。
三砚斋主天波
2017年6月21日完稿于海上个中居
作者:三砚斋天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