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从爱马仕到塞佛尔的一抹灰,李昕个展将于9月27日在里昂美术馆开幕

2017-09-15 10:46

里昂美术馆

  今年9月27日,应法国里昂美术馆馆长Sylvie Ramond女士的邀请,李昕将在那里举办自己的个展。这个展览会全面呈现李昕在近五年中,关于水墨、油画和陶瓷的创作成果。不同的媒介背后,都潜藏着不着痕迹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背后的思考和深意。他希望这些作品是独立的,自在的,是浑然天成的。随着艺术家的隐去,你便能存在于其中。

李昕

  MBA-LYON里昂美术馆=M

  李昕=Li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水,而不是墨

  M:你选择绘画,选择了水墨。是什么让你深陷其中?

  Li:选择绘画本身是一个挑战。数千年的绘画史发展到今天,感觉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我反而更加坚持在不改动谜面的前提下,继续解谜。这些年的创作,让我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水,而不是墨。水无形、无色,如果不往里面滴点墨,就没有办法把水的性格表现出来,墨在帮助水表达自己,确切地说我的画是“水画”。当然,我也可以用其他的颜色,但墨和水调和出来的那种很中性的灰色,可以更好地呈现水的状态,如果再多一点色相的变化,都会带来其他指向,容易激发多余的情绪。

《2016.8.3,申》 30x30cm 宣纸水墨 2016

  M:你说的水不是真实的水,而是概念的水。

  Li:都有,想象中的水,自然的水、不自然的水,物质的水。

  M:你什么时候发现在墨和水的融合物中,水更甚于墨?

  Li:我早期的作品黑漆漆的,像座山堵在眼前。然后我开始不停地稀释,当墨变淡了,层次才丰富起来,当它被浸润的时候,才开始充满变化,水的重要性便突显出来。像下雨天所有的颜色会显得更加丰富和纯粹,没有阴影的干扰,水分子还会互相反射颜色一般。

  让墨回到原本的形态中

  M:你如何在画面上控制这些丰富的细节和变化。

  Li:要用释放的方式来控制,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来控制。我和水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被拿来利用的材料,无为而治。

《2014.3.25,酉》 338x144cm 宣纸水墨 2014

  M:看画,是从一个结果追溯其中的过程。无论怎样,墨都在里面。

  Li:和水一样,我在这个过程里也在反复考量“墨”是什么?其实,它就是树木燃烧过后的灰烬,被刮下来和胶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所以我在作品里有意无意地释放和还原了墨作为烟的状态,我希望它能回到原始的形态中,而不是简单地被拿来体现个人的力量感。

《2016.10.5, H》 420x185cm 布面油画 2016

  M:你试图在作品里激发水和墨的多种性格吗?

  Li:它们的物质性都是在创作中被偶然发现的,这并不是画面的主要内容。作品更像是我的自画像,水、墨或油从上往下流淌,停在了纸上的某个位置,没有图像也没有可解读的内容,不给你认出一片风景还是一个人的冲动,只是希望闭上眼睛后能感觉到什么,而不是看到了什么。在这些材料千变万化的状态里,只有一种照鉴出你自己。

《2016.10.2,H》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6

  画面里的“空”,是纯粹的时间的存在

  M:处理水墨和油画的层次,方式应该是不同的。

  Li:一层一层叠加的是油画,油画是永远停留在表面上的;水墨则会滲透到纸的背后,它在没有完全干燥前的变化是分秒必争的。

  M:你会用到秒表吗?

  Li:会用,有时也靠心里默数,都实验过。但最终的结果又不完全依赖于对时间的控制,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力。

《2016.1.22,午》 68x68cm 宣纸水墨 2016

  M:这不太像一个画家的工作。

  Li:更像一个工人,只不过宣纸厂的工人造白宣纸,我在造灰宣纸。我很喜欢看古画,里面最吸引我的是云雾深处的留白,久远的时间在绢上留下斑斑驳驳的痕迹,这比画里的山石更体现了时间本身。这些“空”的地方,是纯粹的时间的存在,能量信息更大。所以当宣纸染成了一张均匀的灰色,时间和空间也都在其中了。

南宋画僧 牧溪作品

  M:你作品里的斑驳痕迹来自于哪里?

  Li:是纸本身的,是纤维,也是山水,宣纸实为草木。其实,我的画在强调“空”的概念,我不在里面画什么,只是在造一张灰宣纸。当然,我对宣纸是非常挑剔的,哪个牌子的哪批纸都有要求,也基本尝试过所有的纸。现在可能要介入纸的生产了,因为符合我要求的纸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

  我希望它们看起来不像画成的,而是形成的

《2015.5.22,H》 220x80cmx5 布面油画/屏风 2015

  M:水墨的创作都在地面上展开的,油画呢?

  Li:也在地面上。作品里的力很简单,是下沉的。但看久了之后,会让人产生向上升的感觉。所以在创作油画的时候,我会给画布一个角度,保持水平的状态让油流淌,不能歪斜,为此会使用到水平仪。创作的时候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如果有汗滴在画面,就得用松节油全部洗掉重新来过。

  M:松节油的量很大。

  Li:所以还要使用防毒面具。画完一次,这里(画室)三天内都不能进人。加上又要在这种流淌中寻找感觉上的精确度,所以这十年来能成功的的作品也数量不多。

李昕油画创作过程中

  M:为什么画框的四边黄色的?

  Li:我是用明黄色的丙烯做底,它能很好地粘合油画涂层和画布。而且许多有趣的光都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

《2015.5.19,H》 45x45cm 布面油画 2015

  M:画里没有人的痕迹。

  Li:我希望它们看起来不像画成的,是形成的,有生长感,无痕。泰戈尔有句诗,“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I leave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与爱马仕的“鼻子”/调香师:Jean-Claude Ellena的园林漫步

李昕和爱马仕调香师Jean-Claude Ellena在苏州园林

《李先生花园》Le Jardin de Monsieur Li

  M:讲讲与爱马仕的合作吧,一次视觉和味觉的碰撞。

  Li:爱马仕的调香师Jean-Claude Ellena在上世纪80年代看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他觉得中国人画画的方式太神奇了,都是在画符号,和写字差不多。《芥子园画谱》里针对每一种山石的结构,都有固定的笔法。在他看来,那些苔藓、松枝、竹林……他说:“每一种符号象征着一种味道,一张山水画就是不同味道的汇聚。”所以他决定日后一定要创作一款关于中国的香水。

《芥子园画谱》

  M:这算是故事的源起吧?

  Li:2014年春天,经过爱马仕全球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的引荐,我认识了爱马仕的“鼻子”:首席调香师Jean-Claude Ellena,他们正好要制作一款与中国花园有关的香水。这款产品的关键词是“漫步”,故事被设定为一个调香师和一个中国艺术家在中国的园林里游园。他们的创作存在于在园中漫步时的交流体验和思辨之中,并相互激发灵感。之后Jean-Claude Ellena完成味觉的部分,我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完成香水在视觉部分的呈现。

漫步/Flânerie

  M:你们走遍了哪些园林?

  Li:我们参观了苏州的留园、网师园、狮子林、严家花园、和北京的颐和园。最后这款香水被命名为“李先生花园”——一个最为广泛和普世的中国人的姓氏,当然也是作为创作参与者的我的姓氏。其实除了画水墨画,我还非常熟悉这些园林,对园中之物如数家珍,可以随时靠记忆告诉我们的拍摄团队,园中的某处有什么值得纪录的东西。所以这个“园林”它即在围墙之内,也在围墙之外,在我的记忆里,画面里,也在Jean-Claude Ellena的体验和感受中。

苏州园林一景

  M:在这个过程里,调香师是如何工作的?

  Li:调香师更像一个思想家,他不时地在日志本上纪录着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是在创造一种味道,而不是调配一款香水。境界和感觉会把味觉的体验带到一个高度上,那里含藏着他的学养和品味。

  M:你呢?

  Li:我的工作在游园之后,游园是“纳”的过程,我需要在作品里呈现出一个花园之外的空间,而不是围墙内的实际园林。对我而言,最美的花园是自然本身,它也许就是一条天际线,一条河,或一股气息。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

《2014.5.7,未》 110.4x28cm 宣纸水墨 2014

 《水书 2015 - 03》 30x30cmx4 宣纸水墨 2015

  M:最终你们的游园走到了感觉上的共鸣中。

  Li:是的。游园就是要使自己瞬间内“走失”,忘记本我和习惯。“漫步/Flânerie”就是用脚来思考,打开你的感官,在变化中寻找变化。就像那些园中的牌匾“听香”“锁云”——味道是可以听的,运动和静止之间本无边界。

  墨与瓷——土、火、水、烟的汇聚

法国塞佛尔Sèvres国家制造厂,巴黎

  M:在和法国Sèvres国家制造厂的合作项目中,面对的是另一个材料系统的问题。

  Li:对。2016年Sèvres的艺术总监Romane Sarfati女士邀请我去做陶瓷,那家工厂座落在巴黎近郊的塞纳河边上,保留了古老的皇家柴窑和陶瓷手工艺。在这之前我没有做过瓷器,我不希望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装饰画瓷盘,而是和Sèvres的工匠一起工作,通过呈现我的作品,而展现出瓷土和色釉本身的魅力。这是一次土、火、水、烟汇聚一堂的结果,把“我”隐藏起来,让瓷来表达。

1873年建造的塞佛尔陶瓷制造厂的窑炉

  M:和那些技艺精湛的工匠之间,发生了什么碰撞吗?

  Li:他们的技艺非常高超,可以在瓷盘上呈现任何你想要的图案,无论多么复杂。但在面对我的作品时,他们有些茫然,觉得无处体现自己的技艺。我恰恰追求那种把个人技艺降到最低的艺术。在这里不需要凸显某个人的强大,而是让人们对墨和瓷拥有全新的感受。好的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会让你察觉到它的存在。

工作中的塞佛尔的工匠们

  M:最困难的工作是什么?

  Li:首先要调配出一款最像墨的色粉。他们甚至拿出一百多年前的尘封库里的色粉做实验,经过几个月的尝试找到了配方。进行烧制的时候,又拿出了一批1973年的素白盘子,希望能呈现出墨的温润质感。恰巧我是1973年出生的,这个项目的展开好像相隔43年的重逢。数日之后,有一天早上,负责烧造的主任取出刚刚冷却的瓷盘对我说:“打开炉子时,我以为在炉子里悬着一片墨”。我想,这回应该是成功了。

调配好的“李昕灰”专用色粉

  M:在这次烧瓷的经历里,你所追求的和在绘画里追求的东西是一样的。

  Li:对,但不是在学术高度上的苛求,而是希望做出来一个“自在之物”。整个合作和最终的结果也改变了那些工匠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当你不再执着地表现,得到的会更多。

《2017-35c》 直径35cm 瓷 2017

《2017 Paravent-01》 31.2x31.2cm 瓷 2017

《2016.9.26, H》320x185cm 布面油画 2016

  《李昕- Lagunes》

  法国里昂美术馆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yon

  2017.9.28 - 2017.11.27

  地址: 20 Place des Terreaux, 69001 Lyon, France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