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人的整个人生历程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指葫芦。
葫芦的传说
我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芦,并有葫芦神话相伴随。葫芦是诞生始祖的母体,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葫芦笙声是祖先的声音。彝族民间长诗《梅葛》说,汉、傣、彝、僳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从一个葫芦里出来的亲兄弟……
名字的由来
古书上有很多葫芦的记载。“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如写成“壶卢”,反而让人莫名其妙了。
葫芦的演变
最初,木质化的葫芦剖开两半,可以用来承水、承酒、当作水杯、水壶使用。
因葫芦的果实剖开后称为“卺”,传统习俗新婚夫妇成礼时又须用一对卺献酒,表示美满,因此结婚又名“合卺”,故而葫芦也演变成了结婚时喝酒的“专用道具”。
逐渐,中国人对葫芦赋予了更多丰富的意义——“护禄”、“福禄”、驱灾辟邪、祈求幸福、子孙人丁兴旺。于是,葫芦便作为了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梁”,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再后来,葫芦开始演变成了一种掌上把玩之物,有了一个文雅的芳名:文玩葫芦,顾名思义就是适合在手中把玩的葫芦。
文玩葫芦分类
勒扎葫芦:勒扎葫芦又叫系绳葫芦,主要是勒扎前的构思,最好在纸上画出草稿,根据草稿具体操作,勒扎的时间在作果15天左右,比成熟瓢的一半稍大时开始缠绕电线,将其缠成螺丝状。
范制葫芦:又称模子葫芦、范匏,就是以范迫使葫芦依照人的意愿生长成形。范制葫芦的方法,是将幼小的葫芦,纳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
火画葫芦:又称火绘葫芦。在葫芦成熟去皮晾干后,葫芦表面质地白色,利用灼热的工具把葫芦的表面烫焦,形成图案。火画只适合在浅色葫芦上,如果用变黄变紫的葫芦制作火画葫芦,烫痕不明显,不利于艺术效果的出现。
押花葫芦:押花葫芦又叫掐花、砑花葫芦,不同于一般的雕刻,雕刻是将葫芦的皮质刻去,而押花却没有刻损皮质,纹理的产生不见丝毫的斧凿痕迹。用金属刀片、玛瑙、玉、牙等制成的押花刀具,在葫芦表面押挤出阳文花纹,效果独特。
针划葫芦:就是以针尖在葫芦上刻划表现各种图案,采用的是圆球状的鸡蛋葫芦,所刻文字图案精微,其格局图案性强,较多的是以环形图案作顶部和底部的纹饰,腹部以直线作均等分割,便构成若干画面空间,其间或刻画、或刻书,也有针刻书画并茂的。
葫芦雕刻
葫芦雕刻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极具造型感、古朴感、历史感和民族感。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其内涵来源于世俗生活,作品服务于世俗生活,颇受大众喜爱。
葫芦雕刻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葫芦器工艺,是一种立体艺术。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 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些直教人叹为观止的葫芦雕刻艺术,美到忘记葫芦原本的样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