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青铜镜为美人鉴容和记录爱情

2017-10-31 10:20

  

  古代女子出嫁时,铜镜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在成婚之日,新娘还要向铜镜行跪拜大礼,以祈求平安多福。此外,镜子作为爱情信物被广泛使用。从商周时只存在于达官显贵家中,到汉时女子的日常用品,铜镜的工艺、样式也经历了诸多变化,不变的只有两点:美人鉴容与记录爱情。

  我到底是谁

  公元前 1000年左右,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已经有 50年了,从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到了此刻,西周王朝步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人们远离了商纣的残暴统治后,得以安享太平。这时候,在长江中游南岸的大冶,一阵阵銮铃声由远及近,马匹的嘶鸣和着木制车轮辗轧碎石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地区显得不够真实。不一会,一群人从山谷后面转了出来,在几个首领的催促呵斥下,一队奴隶朝着山沟里慢慢走来。

  渐渐近了,才看清几个领头的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也就是裙,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得以遮蔽膝盖,这是有身份的西周人的打扮。再看那几匹马都不戴辔具,身上挂满了做工精致的青铜扣,脖子上系着明晃晃的铃铛,带钩、面具、带饰、扣饰应有尽有很是威风,它们似乎也看不起那些衣衫褴褛的奴隶。它们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五个奴隶,也就值一匹马外加一束丝而已。

  奴隶们穿的仅能蔽体,破碎的衣物,早已看不出是什么材质,随着风东飘西荡。他们浑身黝黑,皮肤和骨头之间似乎没有任何东西,他们大都弯着腰,偶尔有咳嗽的、摔倒的,走得慢的,被领头的看见,抬手就是一鞭子,落在奴隶身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被打的奴隶似乎就要倒下去,却始终不敢抬头看一眼。这些奴隶,可能还不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要做什么繁重的苦役,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

  眼看着忍受痛苦的奴隶,我也是怒火中烧,明明已经有了完备的国家行政构架和程序,明明已经告别了军事部落联盟的散漫组织,国家有了农业社会的迹象,为何还不释放这些奴隶。

  但我没有十年磨一剑,谁有不平事的豪迈,我只是大冶一处铜矿中一个小小的颗粒而已。

  我从哪里来

  从我懂事起,我就在大冶。听我的祖辈们说,早在殷商小乙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掘井取矿,点燃了炉冶之火。在青铜文明繁盛的商周时期,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用的就是我的家族的矿石,最终冶炼而成为国家重器。

  没错,我就是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的大冶界上的铜矿石。

  来到我面前的奴隶们,将决定我的命运:被提炼或者被抛弃。

  我的家乡,是你们如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商周时期铜矿遗址之一。当然,除了我们大冶铜绿山矿外,辽宁省林西县大井古铜矿、湖北省麻阳古矿井、安徽铜陵铜矿井等在我们这个时候也很有名气。

  想必你们都见过造型精美的青铜器了,但你知道青铜到底是啥吗?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等金属的合金。不过地面可采集的自然铜很少,想做青铜器,必须依靠对我们铜矿的大规模开采和冶炼。从现在出土的这么多精美青铜器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时期,铜矿的开采和冶炼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其实,读读历史就会知道,西周距离你们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了,我的这个时代,工匠已熟练地掌握了冶金技术,甚至更复杂的合金制造技术也不是难事,而且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品,国宝和尊、重器铜方鼎、玲珑剔透的云纹镜、锋利无比的吴王夫差矛等。

  《周礼·考工记》中,对这些技术有着详细的记载。周朝设有冬官司空掌管百工事宜,专门负责“营城郭、建都邑、造车服器械”,当然,这里的百工,只是个概述而已,就拿冶金铸造而言,细分下来产业分工多了去了,《考工记》中记载,“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氏为量,段氏为镈器,桃氏为刃。”这就明明白白地说了由专业匠人分别专造乐器、量器、农具和刀器。

  对于西周时期的行业细分,汉代文献有这样的解释:“其曰某氏者,官有世功,若族有世业,以氏名官者也。”也就是说,在周代冶金铸造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产业,而且历史性地形成了专造某一类器物的家族,后来还因世袭而成为官名。

  当然了,要是满足于现有技术,那就不是专业匠人了。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我这个时期的工匠,已经能从不同的矿石中分别提炼出铜、铅、锡、锌等金属,而且还掌握了不同的金属各自的性能,在慢慢实验中,工匠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不同器物的特殊用途要求,创造出分门别类的合金,“六齐之论”就是我们这个时期,工匠们合金制造的理论总结。

  还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硬度、韧度、光亮度都考虑了进去,还研究了不同部位各自的特殊要求。

  想想就觉得他们很牛。

  我要做什么

  我被奴隶们开采出来,最终成了红铜溶液的一分子,工匠们把锡融化跟我和在了一起。

  莫不是要做铜镜?我是最想做铜镜的。

  做成大鼎太笨重,没趣味;

  做成逨盘太忙碌,没自由;

  做成编钟太相似,没个性;

  我是愿意成为铜镜的一部分,主人也美,自己也美。

  理想无比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成为精美的铜镜之前,我要经历一番严苛的历练。所谓铜镜铸造制作工艺,是指将纯红铜和锡,或铅或锌,通过严格配比进行冶炼溶化,再灌入模范冷却后取出毛坯,加工成铜镜的过程。

  因为商周时期的铜镜是达官贵人的生活用具,所以要经过许多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标准。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倾入铜溶液。 “合铸式”是指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黏土做一个短细的棒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铜溶液,待溶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在铜镜产生的 4000多年的历史中,战国、两汉、隋唐铜镜制作最精美,可惜后来铜镜的制作工艺失传了。值得高兴的是,在 2013年的时候,扶风县周原博物馆馆长张亚炜带领技术人员,历经三年的刻苦攻关,终于让铜镜的古法制作得以重现。他们所恢复的铜镜铸造法采用的便是“开放式”。

  经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之后,我终于成为达官贵人家中的一面铜镜。如果仅仅用来鉴容,那有点可惜了。其实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记录爱情。

  东汉《神异经》记载:“昔有夫妇相别,破镜各执其半。后妻与人通,镜化鹊飞至夫前。后人铸镜,背为鹊形,自此始也。”其实自有我们铜镜以来,主人过世时总习惯带着我们同葬,有的合葬墓中,夫妻各自棺内或棺前置半面铜镜,也有的单人墓中只随葬半面铜镜,那是古人“生同寝,死同穴”的爱情信仰。

  此外,在很多出土的铜镜上,都有着爱情的痕迹。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有一面宋代的柳毅传书故事镜,讲述的便是爱情。柳毅传书故事镜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而柳毅传书故事镜是宋金时期的一个流行镜种,数量多,分布地域广。铜镜背后的构图多选取“泾水托书”“洞庭传书”“湖滨惜别”这三个最为生动的情节来表现故事的主题内涵。

  有一枚同样保存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的西汉铜镜,八个字的镜铭说的全是爱情:见日之光,长勿相忘。爱情与日月同辉,那是怎样的一种相思、相爱啊。

  出土于凤翔县柳林镇汉墓中连弧纹铜镜,也用简单的 48个字,诉说着一位女子的相思之情。其文为:“絜清白而事君,怨阴驩之弇明,彼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驩之可说,莫窔窕之灵泉,愿永思而毋绝。”一个初尝爱情滋味,却又饱含相思之苦的女性形象跃然而出。

  当然,历史上我们铜镜还有一些其他的用处。比如春秋时期青铜镜稀少珍贵,君王赏赐臣子所用之镜称赏镜,两户结姻缘用作聘礼之镜称礼镜。此外,古人认为铜镜能发光可祛病除魔,便有了辟疟镜,甚至传说秦始皇有一面宝鉴,能见人肝胆,便称之为照胆镜。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