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吴 锐
联拍在线鉴定专家
鉴定范围:高古瓷、明清瓷、近现代瓷、外销瓷
人物名片
古玩艺术品投资顾问,瓷器、杂项鉴定专家,曾作为中央电视台《鉴宝》鉴定专家,《一锤定音》栏目专家老师,中央电视台收藏讲座专家老师。被聘为中国检验检疫学会“艺+1"艺术品交易第三方认证机构鉴定专家, 担任2015年北京第三季惠民文化消费季国粹苑文玩鉴宝指定专家,2015年北京亮马国际珠宝城文玩鉴宝指定专家等,同首博、故宫,国博专家经常出席各类鉴宝活动。
寿州窑对于我们收藏领域的朋友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大多数收藏研究瓷器的业内人士都读过《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等相关基础知识教科书,这类书中都对唐代寿州窑的黄釉瓷进行了高度评价,特别写到了唐代被誉为“茶圣”的陆羽,他写的一本《茶经》书,书中对唐代饮茶中的茶碗进行分类和分等次,将寿州窑的黄釉碗在青瓷碗中排在了第五位。陆羽《茶经》一书中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
这种排列的顺序是因唐代饮茶中的煮茶习惯所形成的茶色表现形式,这种分类也仅以饮茶的碗而排列,不能说明茶碗质量的好坏,更不能以此来判断各地瓷器烧造的好坏。
再如《茶经》中记载“寿州瓷黄茶色紫”,说明了唐代煮茶的茶叶应是发酵茶或半发酵茶。这种茶水在黄釉碗中,由于釉水黄的原因而衬托了茶水的紫色。寿州窑在中国唐代影响较大的《茶经》中记载,也正说明寿州窑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同时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寿州窑的一个重要课题。
寿州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以最为著名的黄色而闻名天下,研究寿州窑是研究历史研究瓷窑的定位,成为当今的收藏古陶瓷必然发展趋势。
寿州窑是中国陶瓷制作中以黄色为主题的制瓷窑场,其以独特的黄色而著称于世,在唐代有南青、北白、中间黄而独树一帜。其釉色的纯正黄色可谓是历来烧瓷窑场中所不见,开辟了单釉黄色瓷的又一经典。
这种引人注目的黄色瓷窑场是如何形成的呢?其烧造、发展及历史的兴衰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些课题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寿州窑的创烧历史
寿州窑是坐落在安徽淮南市上窑镇及周边乡镇,以及凤阳县境内,其窑场达十余座之多,窑场主要建在今天的窑河即古洛涧河、高塘湖岸边的丘陵地带。中心窑场依山傍水,瓷土资源较为丰富,这就为烧造瓷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考古发掘及文献资料来看,寿州窑烧造瓷器的历史应在南北朝时期,从考古发掘的标本对比,这一时期较为准确,应是寿州窑的创烧期。寿州窑的形成期应在隋代,这一时期仍以烧青瓷为主。
从出土标本来看,这时期寿州窑主要烧造青釉瓷,其釉色为青黄色、青褐色为主,釉层较薄,釉质较稀,有的器物有窑变现象。施釉的方法以浇釉和刷釉为主,还伴有浸釉或蘸釉工艺,施釉不到器物的底部,为半釉居多,并有流釉和滴釉现象。胎体为灰白色、浅灰色、褐色、黄土色,胎质截面有气孔,胎质较为松散,根据胎体的细腻度来看,胎应是经过淘洗制作,胎体为拉坯成型的方式,釉层有细小开片,并因其烧造温度偏低,釉与胎结合不紧密,常见有脱釉现象。
器物的型制,主要有罐、四系罐、盘口瓶、四系盘口瓶、凤首龙柄壶、单龙柄盘口瓶、四系弦纹盘口壶,还有一些生活用瓷,如碗、盘等。
凤首龙柄壶也称鸡首龙柄壶,这种称谓由来已久,形成了惯例。其实,这样的执壶应叫龙柄凤首壶较为合适。我们讲“龙凤呈祥”,古人已提出这样的说法。古人没提出“龙鸡呈祥”的说法吧!龙和凤在一件器物之上,而被塑造出来,当是人们对这一祥和的美好向往以及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
寿州窑盘口壶系是以双泥条挤压而成型贴于器物上腹部的肩部,这种系一方面可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种装饰手段。龙柄与凤首都是装饰手法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凤首,并不是作为使用而装上的,属于纯装饰工艺,而龙柄则是装饰加使用。龙头的发髻、毛发也是作为装饰工艺的一部分。
隋代寿州窑的装饰工艺最为常见的装饰有,刻划花工艺、戳印花工艺、模印花工艺,其旋纹也是人为装饰的一种装饰手法。隋代寿州窑的产品从器型上看,较为大气,从罐、壶这类的器型看都较浑圆大器,线条较为流畅,以长颈鼓腹为主要常见型制,给人一种大气豪放的艺术感受。总之,隋代是寿州窑由青瓷向黄釉瓷转变的一个中间环节,为黄釉瓷的烧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唐代寿州窑
唐代是寿州窑黄釉瓷的成熟期,也是寿州黄釉瓷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釉的烧成是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而成熟的。黄色釉不是过去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因为控制不好釉中的配料而烧成了不伦不类的黄色釉青瓷,根据目前我们收藏研究的资料来看,寿州黄釉瓷是当时寿州窑工的一种创新性的配釉成果。其釉色中的铁元素的含量应加以严格的控制,釉中铁元素比例缩小来完成的,铁元素比例大则釉色泛青,少则釉呈黄色,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黄釉瓷实际上是从青瓷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不同于青釉的低铁质釉质。
那么,我们也不难理解这里面的道理了。如果烧成黄釉,从理论上来讲,需要对釉中的铁元素加以严格控制,其影响色度的铁元素的比例如何控制,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这的确是一门学问。但这一技术被寿州窑的大师们给掌握了,以至烧制出了不同程度的黄色釉,如蜡黄釉、姜黄釉、鳝鱼黄釉、酱黄釉、青黄釉等等,多种色阶的黄釉瓷,这种黄釉的烧造成功,打破了中国唐代瓷业南青北白的局面,使黄釉在唐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而,也使得很多地方争相仿烧,如安徽萧县的白舍窑、河南的安阳窑、河南的密县窑、郏县窑、陕西铜川玉华宫窑、山西浑源窑;以烧造白瓷而著称的郉窑、定窑(曲阳窑)等也同时烧造黄釉瓷,其品质与寿州窑的产品都极为相似。
黄色釉的烧成,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因为窑室温度所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烧瓷的方式改变而影响了釉色的改变。在《中国陶瓷史》1982.184-186和《安徽科学技术史稿》1990.120-123对黄釉的形成都有说明,认为是因烧窑的方式改变了。观点是隋代是还原焰烧造瓷器的,而唐代改变了烧造的方式,利用氧化焰来烧造。
现在,我们要回头来思考一下,中国陶瓷烧造的历史是从氧化焰到还原焰这种方式来向前进步的,也正是从隋唐时期在进行科学改进,这在我们的其他古瓷烧造书中都已经被认可的,同时使用还原焰烧瓷也是中国陶瓷生产的一大进步。关于氧化焰与还原焰烧瓷的有关知识,在这里我与大家再次分享。
氧化焰烧瓷,其原理是将木材等燃料直接在窑炉内点燃,以明火一次性烧成瓷器。这种烧瓷方式从远古时期的烧制陶器,原始青瓷都采用这种方式,直到隋唐时期才逐渐改变这种烧瓷的方式,这种方式烧瓷有以下几方面弊端:1、需要大量木材燃料。这样的烧瓷成本会很高,窑工们需要不间断的守护,直至瓷器烧成。这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烧造瓷器的成本很大。2、由于瓷器是一次性烧成的,瓷器所在窑炉中的位置不同,而会产生阴阳面,处于窑炉口的位置与背离窑炉口的位置,两处的瓷器质量是有差异的。这样既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使瓷器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由此,窑工们不得不改变一种科学的烧瓷方式——还原焰烧瓷。还原焰烧瓷的原理我们在其他章节也说过,是一种烧瓷的方式。这种方式创始于隋唐时期,是将窑炉中的木材点燃后,烧到一定的时间,然后将炉们封上,只留下几个观火口。以检查窑炉温度,或用试片检查烧瓷的内部变化。这种烧瓷的方式叫做还原焰烧造瓷器的方式。这种方式克服了氧化焰烧瓷的弊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烧瓷成本。
用还原焰烧瓷,使瓷器的釉色通体一致,不再产生阴阳面,因为瓷器在回旋的恒定窑温下没有温差现象。这样的环境既能保证釉色的一致性,又能产生高质量的瓷器釉面,这在隋唐以后的瓷窑烧造中而被广泛的运用,直到现在都在使用这种方式。因此,我认为寿州窑黄釉瓷的烧造成功有以下几点因素:1、因釉内的原料是经过配比而制作的,烧窑方式不是改变其色度的关键问题。2、好的高质量的釉色纯正、釉质厚实、均匀、釉面温润的一些瓷枕、碗、瓶、壶是用还原焰烧成的。3、一些粗瓷碗、支钉摞烧的产品和一些大件的罐类瓷,是用氧化焰烧造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当时寿州窑烧瓷的方式是处于中国瓷窑生产的技术革命时期,也是两种烧瓷方式交替重叠的一个时期,因此,寿州窑在唐代初期烧瓷工艺是同时采用氧化焰和还原焰进行的,会产生釉面、釉色、工艺等质量相差很大的原因。
寿州窑的工艺特征
1、寿州窑的型制
寿州窑型制是多样的,有执壶、瓷枕、罐、穿带瓶(壶)、水丞、钵、碗、盏、高足盘、高足碗、渣斗、蒜头瓶、盘口瓶、盘口壶、唇口罐、多足砚、镇纸、玩具动物人物、三孔埙等等,其品类繁多。这是寿州窑极受当时人们喜爱的原因,同时其烧造的量也是很大的,在江淮及华北地区的古遗址,运河里都有大量出土。其窑址堆积面达数公里之广阔。
2、寿州窑的装饰工艺
寿州窑的装饰工艺,分为剪纸贴花、漏花、树叶纹(木叶纹)、划花、印花、堆塑装饰等等。其木叶纹釉下装饰极为难见,打破了瓷器木叶纹为宋代吉州窑创烧的记载(可惜的是,实物已无法寻到)。
3、寿州窑的装烧工艺
寿州窑的装烧工艺分为:1)支钉支烧,以支钉摞烧的方式,一匣多件。2)耐火板垫烧,将一块耐火板上放一到两件碗或壶,采取仰烧的方式,我于八年前曾在寿州窑址看到过这类窑具,上面有清晰的烧造痕。耐火板长约40公分,宽约25公分左右,一些精细的瓷器可能是放置于这样的耐火板上烧造的。
4、寿州窑的施釉方式
寿州窑施釉的方式分为:蘸釉、浇釉、刷釉三种方式。精细瓷的枕、碗、盏、执壶一些小件动物、人物、水丞,会用这种方式,釉质肥厚、釉色纯正、釉光柔和温润。一些罐类采取浇釉和刷釉的方式,浇釉产生了釉质下垂流釉现象,有的小盏中间积釉产生窑变泛兔毫状蓝光,很美。犹如宋代建窑兔毫盏;刷釉产生了釉面轻薄,釉面留有不同程度的刷釉痕。
5、寿州窑的釉色
寿州窑的釉色分为蜡黄、姜黄、鳝鱼黄、青黄、酱红色、紫色、酱黑色、黑色,从考古发掘及出土实物资料来看,其釉色较为丰富。唐代寿州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是中国陶瓷研究不可小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瓷器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实物资料来看,寿州窑在宋代仍然有烧造黄釉瓷的产品出现,并兼烧一些黑釉瓷和酱釉瓷,直到今天我们还仍可看到近代烧瓷的一些产品,说明了寿州窑的烧瓷一千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虽然制瓷工艺在改变,其烧瓷的历史文化却还在延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