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22 11:16
“阳煤集团已有67年煤炭开采的历史,由于资源枯竭,阳煤三矿的关停和转型是一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付云日前在一场研讨会上这样说到。
阳煤三矿竖井井架。阳煤供图
类似资源枯竭的矿区在中国并不少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厂、矿区即将转型。如何让工厂、矿区走出一条工业生产之外的发展路径?阳煤给出的答案是将矿区转变为“文化遗产”。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工厂”、“矿区”这些词语似乎还很难和“文化遗产”搭配起来。但事实上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工业建筑正在成为一种文化遗产。
如果从1907年保晋公司将该矿井命名为“第三矿厂”算起,到2018年关井,阳煤三矿已经走过了111年历史。而矿区的竖井主、副井井架及主提升设备为原苏联专家于1950年设计制造。记者了解到,这套至今仍在使用的设备已属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正委托某团队对“三矿实施发展旅游项目”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
记者注意到,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给出了这样的计划——依托三矿矿区、厂房建设煤炭工业文明遗址公园,并将该遗址公园打造成有游客接待和服务功能的“城市会客厅”。
中国工业遗产联盟秘书长周岚几年前就已开始关注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状况。在她看来,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正在慢慢引起大家重视。“无论政府层面还是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包括工业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不过她同时对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表示,“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我们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事实上,中国国内工业遗产发展时间并不长。相比国外,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甚至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
几年前,周岚就曾撰文指出,工业遗产建筑的外观大多粗犷、朴实,其外观远不如古建筑艺术繁复考究,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从生产领域淘汰下来的工业建筑是废弃物”。
资料图:景德镇百年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 王昊阳 摄
但并非所有废弃厂房都毫无价值,其中的一些恰恰记录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很多。但是这些从古至今留下来的东西是否能都算做遗产、需要保护?我觉得不是的。有价值保留下来,才能称为遗产,没有价值就算做遗物。”周岚说。
她告诉记者:“我们对工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有这样几个标准——是否具备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还要看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工业遗产?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认为,保护性是第一原则,“核心就是保持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像阳煤三矿,它整体结构就是这个遗产最重要的骨架。”
周岚则认为,在保护工业建筑的基础上,其中一些“有形的工业设备、档案资料也很重要”,“同时还要挖掘无形的东西”。“现在社会都强调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诚信精神,这些都是工业社会里推崇的,也是工业文化的一部分。这类精神我们也要以各种形式传承、传播下去。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强调的。”
资料图:始建于1935年的西安大华纱厂被“改造”为西安首个工业遗产博物馆。作为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其旧址已入选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张远 摄
和古代文化遗存不同,现代的工业遗产多是曾经工业生产的场所。从生产场所变为文化遗产,其中生产者的角色转变也至关重要。
周岚指出,目前很多企业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技术在革新,社会在进步,企业就必然面临转型。如果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可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是非常好的。原先的员工经培训后转岗,成为新的产业园员工,也解决他们的问题。”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程旭也直言,保护工业遗产必然“要和人发生联系”,“特别是其中的‘原住民’,这些人也是那个时代活的‘遗产’”。
谈及此,周岚显得信心十足。“以前大家会觉得故宫很无味,离我们很远。但现在故宫做的很多东西让大家觉得很亲切、很好玩。我们的工业遗产也完全可以这么做。现在已经有一些设计是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有的设计会将废旧厂房改造成民居。我也曾看到一个地方将工业遗产改造成非常漂亮的酒店。这其实也是对大众的引导,给大家展示其中的工业美。”
对此,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坦言,一个完整的工业遗产能够很好地呈现工业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能够被很好地开发利用。这些遗产“是留给子孙后代丰富的财富,并不是包袱”。(完)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宋宇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