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2-28 14:49
| ||
| ||
|
来自白山黑水间的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清宫廷及满族官宦人家的服装、服饰给人以戏剧舞台式的富丽堂皇,形成时代感极强的靓丽景观。
人们将特征鲜明的满族成年女性梳理的发型称为“旗头”,又名“大京样”。其中,最经典的当属“两把头”和“大拉翅”,又被誉为“官髻”;梳理此类发型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并且能体现满族民族特色的发饰“扁方”。如果说各时期绚丽多姿的发簪代表着时尚发饰的审美取向,那么扁方无疑就是满族发饰的精髓。它贯穿于大清王朝的各个时期,风采宜人地见证着满族女性发型和发饰由简至繁、由实用到奢华的过程,在竞相竞美中长盛不衰。
大清王朝宫廷嫔妃佩戴的首饰从质地纹样到工艺等方面都极其讲究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依美饰的部位可分为头饰、颈饰、手饰、佩饰等系列;主要来源于:清宫广储司和造办处承作、进贡和民间银楼。随国力的增强,至清中期美饰发髻的扁方多用贵重金属、高档玉料或稀有材质制作(图1),这些做工精细、高贵典雅的首饰展现着匠师们高超的纯手工技艺。扁方作为显示身份地位、展示审美品位的重要发饰,受到满族官宦人家女性以及汉族女子对美饰、美发的追捧。时尚的需求促进了民间银楼首饰业的迅猛发展,各类精美的发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民间银楼打造闪亮的银质扁方大致要经过:化银铸料、成型修整、起稿錾刻、细部刻划、清洗抛光等工艺流程。在历史遗存中最为常见的是清中期至民国中期民间银楼制作的银质中型扁方(图2),其中的佼佼者纹饰精美、工艺考究,艺术表现力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中型银扁方一般长13—18厘米,宽2—3厘米,银匠运用娴熟的錾刻、镂空、印模、镶焊等技法,在有限的狭面上或创意、或写实、或平面、或立体,表达着对美的追求和心声;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瓜果文字、人物故事等吉祥纹样托物寄情,深受宫廷嫔妃和民间女性的青睐。绚丽多姿的花草叶纹(图3)表现尤为抢眼:春玉兰、夏月季、秋菊花、冬腊梅……以精湛细腻的制作工艺展现着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精粹之美。
花卉纹扁方竞相争芳,它为满清女性增添了发髻之美;赏析扁方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化,给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品味扁方昔日的神采,感受华美中隐藏的快乐与淡淡的忧伤,似浮光掠影在眼前……顿悟:美人易老,扁方依旧争艳。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