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吴元奎:一位大隐于市的艺道高人

  在认识吴元奎先生之前,我是先有缘见到了先生的画册。那时我对先生知之甚少,只是觉得画册中的作品线条连贯,笔力千钧。人物画多以细线勾勒,或匀直流畅,或曲折回环,很有陈洪绶与任伯年的笔意。而人物周围的山石树木,则以粗放的笔法写出,其线条则变得粗矿豪放,特别是在勾勒一些藤条萝蔓时,把古人的钉头鼠尾法进一步夸张求异,而面貌却为之一新。在先生的《钟馗》、《张果老倒骑驴》、《吟诗试新茶》等作品中,这种线条是随处可见的。

  尔后,先生忽然出现在课堂上,这让我们在喜出望外之余多少还有一点意料之外。接下来,我们便有机会面对面地直接向先生求教了。先生首先教我们写生人物,四尺整宣,以水墨写意表现人物站姿与坐姿,有时还找来少数民族的服饰让模特穿上,以让我们体验和研究不同材料和审美风格的服饰在表现技巧上应有哪些不同,比如哪些服饰要用线来勾,并引导我们探究用何种线条去表现效果最好;什么样的服饰宜用大块的墨去铺填,而何种材质的服饰宜以水破墨或是墨破水之法表现最能尽意,先生都一一讲解并亲笔示范。

  闲暇的时候,先生常于角落里支一个画架,垫上毛毡,铺上宣纸便开始画自己的画。原先在画册上看先生之画,觉得很有气势,意境深远,笔法老练。因此在心里便产生了一种感觉,以为先生的画一定是尺幅很大。但见了先生作画才真正明了,原先的印象只是错觉而已。先生所画作品大多尺寸不超过四尺三开,但于小幅画作之中能营造出大的气势和意境,确实可以看出先生的艺术造诣。

  有趣的是先生画中人物往往都有着高大的鼻子,老翁如此,连老妪也是如此,关照现实,先生确实也长着一副高鼻梁呢,画语中常说“画如其人”,这也算是一件印证吧。

  先生性情内敛,印象中的他不甚与人打交道,因此我们觉得先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俨然就是他画中的一个老翁。先生总是很少向我们说起世俗中的琐事。有一次,他的腿脚受伤了,出于关心,我们问其原因,言说家中装修,搬东西时不小心在楼梯里摔了一跤。我们听后便心生敬意,先生身体受挫却仍带伤为我们授课,此种敬业精神让人敬佩。于是,除了尽量不让先生站着讲课外,我们唯有刻苦习画,才能不负先生厚望。

  先生也有性情狂躁的时候,听其他的老师说起先生的事,曾经因为一件事竟当场与领导拍桌翻脸,丝毫不畏惧领导权威。每每有人提起此事,他也毫不掩饰,可见先生的真性情。

  先生对待学生总是笑呵呵的,且极具耐心与细心,有人向先生请教绘画技巧,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还经常帮学生改画。我把先前买的画册拿来请先生题签,先生欣然应允,立刻拿起毛笔在扉页上题字签名,足足让我自豪了不少时日。

  离开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再见到先生。有一次在画展上偶然与先生谋面,并见到先生的一张人物画,有竹子为背景,一眼便认出是先生典型的笔法。前些日翻旧照片,偶然翻出一张曾与先生的合影。我总认为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艺道高人,“大隐隐于市”,他早已把心隐匿在金陵这座城中了。

作者:翟明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