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2年12月20日上午10点,唐山市博物馆门前人头攒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唐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在唐山市博物馆展厅隆重开幕,前来参观的人们不畏严寒,他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翘首期待着早一点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的200件工笔山水画作品。在本次展览上,翟明帅的工笔青绿山水画作品《楠溪消夏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一件描绘楠溪江的青绿山水画
山水之绿,绿不过楠溪。走近《楠溪消夏图》,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绿得化不开的楠溪。夏日雨后,白云初升,白水飞如练,青苔石上留,连山舍的墙壁都像是刚刚经受雨水的洗礼,亮亮的,湿湿的。近处的水面上升起薄薄的迷雾,远处农家的炊烟柱立而起,掩映着远处的竹林,让人心生惬意。
这幅绢本工笔青绿山水画,高2.2米,宽1.6米,山川气势磅礴,树石极尽精微,观画之余让人不禁赞叹画家对画面高超的掌控力与表现力。
一条表达敬意的艺术创作道路
熟悉翟明帅的人都知道,在创作“楠溪系列”工笔青绿山水之前,他的作品属写意居多,且小有成就。虽有数幅工笔,也均为花鸟,为何后来又选择了以工笔画的形式表现楠溪之美呢?看上去有点“挨累不讨巧”。其实,翟明帅是一个极其聪慧的人,却选择了一个看似愚笨的艺术道路。别人不解,他却乐此不疲,说是要“沉下心来,磨一磨自己的心性。”当然,选择工笔的形式表现楠溪江还有另外的一个缘由,便是翟明帅所言:“不以工笔则不尽表达对楠溪江的敬意。”
初次见翟明帅画楠溪江是在一次楠溪写生归来之后,画的是一批线描,大的高约两米,小的四尺三开。此后,又见他画了一些绢本的青绿,但最终的完稿均不得见。而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幅幅描绘楠溪江的画卷终于在一个又一个的画展上露面,自此,他便踏上了“楠溪系列”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之路。
一次写生激发出来的创作灵感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至爱,尽在楠溪。翟明帅在画中所描绘的楠溪江灵动,秀美,又不失气魄。《楠溪消夏图》中景致全为翟明帅写生所见,有些地方他还能对着画面给你讲些动听的故事。其中夹杂着他写生时的所见所思,让人为之着迷,不自觉就入了他的画,沉醉其中。
画中有多处溪瀑,而以画面中央的一条从远山走来的瀑布极其醒目。飞瀑落下,如白色的绸带,曲折变幻,汇流成河,极尽其妙。而最初产生创作《楠溪消夏图》的念头就是他在写生中观看到的“七折瀑”,当时,他对景写生了数幅速写,回来后几易其稿,最终才创作出这幅《楠溪消夏图》。
为自己的画寻找一合适的面墙
翟明帅一直坚信画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他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对于一幅画而言,亦是如此。每当我面对自己的作品时,感觉就像是在审视自己的孩子。”
翟明帅的许多画从起稿到完成大都是在墙上进行的,他的画真可谓是“阅墙无数”。画室的墙、照相馆的墙、客厅的墙、美术馆的墙等。久而久之,他对看似普通的一面墙却有着深厚的情感。
据翟明帅介绍,他的一幅画了三年的画因尺幅较大而难于铺展,平日里自己想展开来看看都非常困难,着实让他苦恼不堪。还有一些画因为挂在了不太理想的墙上而导致画面潮湿、变形、破损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幅剥离了美术馆的展墙的画是没有生命力的。一面墙是一幅画的命运归宿;一面墙是一幅画的知音。
“一个画画的人追寻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一幅画,还包括一面墙,一面可以承载画的命运的墙。”翟明帅说,“当画被挂在了展墙上,同时被挂起的还有那一段时光,一段难忘的旧时光。我将为自己的画寻找一面合适的墙。”
据了解,本次画展在开幕式之后举行了“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研讨会”,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名家对本次画展进行总结、点评并给出建议,各位参展艺术家也都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