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3-15 20:56
这件“黄戚福”款黄釉雕瓷松竹梅纹笔筒(图1),高12.7、口径7.9、底径7.8厘米,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博物馆在合肥市征集入藏的一件雕瓷工艺精品,2002年出版的《安徽省博物馆藏瓷》一书中就收录有这件雕瓷笔筒。此笔筒平唇,直筒形,圈足,通体施黄釉,从造型到颜色都酷似竹雕笔筒。筒身一周刻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雕工精细,以刻刀将瓷地剔除,以阳纹的形式突出纹样,表现了苍松之挺拔、修竹之傲骨、腊梅之多姿,整个图案浑然一体,典雅庄重,意境高远。而在笔筒的底部,还刻有“黄戚福作”四字阳文篆书印章款(图2)。从整体风格来看,该笔筒应为清代中后期作品。
图1:“黄戚福”款黄釉雕瓷松竹梅纹笔筒
图2:“黄戚福作”四字篆书底款
雕瓷是以镂雕、浮雕等雕刻技法,对陶瓷器进行装饰的一种工艺,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进入清代,雕瓷技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乾隆年间,雕瓷工艺发展到全盛期,雕瓷在整个制瓷业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雕瓷工艺中又出现了一种“仿竹雕工艺”的新品种,并出现了以陈国治、王炳荣为代表的一批雕瓷工艺名家,他们常在作品的底部刻上自己名款,成为该时期雕瓷作品的普通现象。
作为文房用具之一的笔筒,一般认为出现于明代中晚期,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说:“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明人屠隆的《文具雅编》中也说:“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可见,笔筒以竹质最为常见,在竹质笔筒上雕刻纹样,以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是文房雅玩的重要器具。那么,瓷质笔筒仿竹雕工艺,很可能也与竹雕笔筒的这一传统有关。
民国时期著名的陶瓷专著《饮流斋说瓷》中曾提及:“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故谓此等釉为仿竹、木、象牙之釉也。”又说:“笔筒雕瓷者,辄喜仿象牙、竹、木之釉,所雕花以竹林七贤、东坡赤壁、垂杨系马之类为多。”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馆的收藏中,有“大清嘉庆年制”官窑款以及道光年间“陈国治作”“陈国治镌”“王炳荣作”等名家款的仿竹雕瓷笔筒。这件“黄戚福”款黄釉雕瓷松竹梅纹笔筒,从整体风格上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收藏的陈国治、王炳荣等名家款笔筒相当,应属清道光、咸丰年间作品。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芙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