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3-31 21:47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春季高级研修班
走向逆熵纪:
社会雕塑、控制论与智慧城市
「前言」
随着大数据、自动化以及智慧城市的到来,我们正在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大转型”,它导致我们现在所谓人类纪(Anthropocene)和熵(entropy)的加速。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曾引述2008年《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话:“数据爆炸让所有科学研究方法统统落伍”,斯蒂格勒认为,安德森关于理论知识在大数据时代已然终结的判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大数据在对像理论知识这样开放体系关闭的同时,正在将全球化的消费,引向对所有知识的(动手制作的知识,如何活以及如何思考的知识)的毁灭。斯蒂格勒提醒我们:人类纪,就它是一个“熵世纪”而言,正在走向一种完成了的虚无主义。
面对如此一个全球范围内运行的大规模高速毁灭的过程,斯蒂格勒提出“逆熵纪”(Neganthropocene),并明确其任务在于找到逃出人类纪的路径,实施新的标准,组织新的分配,从而摆脱当前的自动化进程。围绕逆熵纪这个核心议题,斯蒂格勒将在本届“高研班”课程中,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博伊斯的“社会雕塑”以及海德格尔关于技术思考的“本有”(Ereignis)等出发具体解析其日常情境、行动艺术与思想路径。
与此同时,我们特邀任教于德国吕纳堡大学数码媒体文化与美学研究所的许煜针对控制论在大数据、自动化以及智能城市中的影响展开集中讨论。海德格尔在1976年著名的《镜报》访谈《只有一个神能拯救我们》中被问到是甚么继承了哲学的位置,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控制论。是甚么导致海德格尔如此说?
许煜提醒我们,虽然今天控制论这个说法已被计算机科学取代,然而许多科技的发展事实上都来自于控制论,例如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而且控制论不单直接作用在技术思想,同时也对艺术理论、设计理论、建筑理论等影响深远。本届“高研班”将集中阅读和讨论控制论艺术的相关文本,例如白南准的《控制论艺术》(1966)、伊阿尼斯·泽纳基斯(Iannis Xenakis)的《自由随机音乐》(1965)等,从而重新理解控制论的实验性尝试对今天影响。
「师资」
贝尔纳•斯蒂格勒 (Bernard Stiegler)
贝尔纳•斯蒂格勒,生于1952年,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解构理论大师德里达的得意门生,曾任巴黎国际哲学学院研究导师。2006年,他在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创立了研究与创新学院(Institutderecherche et d’innovation),现任院长。同时,他还是埃皮纳伊莱弗勒哲学学校(Ecole de Philosophie d’Epineuil-le-Fleuriel)创立者。1993年,他曾在贡比涅技术大学创办“知识、组织、技术系统”研究小组,同时也担任法国国家视听研究所副所长,法国现代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也是欧洲Ars Industrialis(“新工业性艺术”)机构的联合创始人。其著作有《技术与时间》(三卷本)、《回声学》(与德里达合著)、《象征苦难》、《怀疑和诋毁》等。其中,代表作《技术与时间》探讨了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地位和功用,被认为“重新确立了技术在哲学领域的地位”。近著《象征苦难》和《新政治经济学批判》普遍被认为是消费批判、新社交媒体研究和新工业式艺术方面最近十年里的最重要的贡献。
许煜
许煜现任教于德国吕纳堡大学哲学研究所以及数码媒体文化与美学研究所,他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客座研究员,巴黎西蒙东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曾任职巴黎蓬皮度中心创新研究所的博士后以及德国电讯实验室的访问科学家。除了实践项目之外,他在《现象学研究》、《元哲学》、《理论、文化和社会》、《西蒙栋备忘录》、《德勒兹研究》、《技术》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关于技术哲学的论文。他合编有《非物质三十年之后:艺术,科学和理论》(2015年),著有《关于数字对象的存在》(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2016年)以及《论中国的技术问题。一篇关于宇宙技术的散文》(Urbanomic出版社,2016年),他正在完成全新专著《递归和偶发》(Recursively and Contingency,预计于2019年发表)。
特邀嘉宾
丹尼尔•罗斯(Daniel Ross),哲学家和电影制作人,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众多法文著作的英译者,曾有著作Violent Democracy,曾导演了电影The Ister。
For a New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贝尔纳•斯蒂格勒著,丹尼尔•罗斯英译
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贝尔纳•斯蒂格勒著,丹尼尔•罗斯英译
—课程安排—
时间: 2018年4月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309室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控制论‧哲学‧艺术
主讲人:许煜
控制论(cybernetics) 是上世纪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和实践运动,机器在机械论(mechanism)中解放出来,同时打破了机械论和生机说(vitalism)的历史性对立。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六零年期间在美国举行、由梅西基金会赞助的会议(Macy Conference)奠基了一个跨学科,因为控制论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隔膜,与会者包括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社会学者等等。海德格尔在一九七六年著名的《镜报》访问《只有一个神能拯救我们》中被问到是甚么继承了哲学的位置,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控制论。控制论意味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或终结。是甚么导致了海德格尔如是说?今天我们如何理解哲学完结之后的“哲学”的任务?
很多读者因为控制论的提倡者纳贝尔特‧维纳(Nobert Wiener)两本书的题目《控制论或者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讯科学》(1948)以及《人对人的使用》(1950)而将控制论定为负面的甚至是危险的科目,然而这种定位却忽略了控制论的显要性,例如说香农(Claude Shannon)的信息论,其意义远超乎计算机科学上的应用,如维纳自己所说的,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任何唯物主义如果忽略了这点将是失败的。如果信息不是能量又不是物质,那它在本体论上有甚么位置?它为认识论带来甚么更新?
当维纳在三、四十年代构思控制论的时代,一些很相近但分开发展出来的思想也出现了,哥德尔(Gödel)、图灵(Turing)、邱奇(Church)的数学思考(最后导致了图灵机的出现)、系统理论(Ludwig von Bertalanffy )、自动机理论(John von Neumann),这些思想形成了一个新的思考范式(同时在存有论以及认识论上)。其后出现了第二阶的控制论,其中包括了Heinz von Foerster、Niklas Luhmann、 Francisco Varela、Humberto Maturana等。事实上,虽然今天控制论这个字已被计算机科学取代,然而许多科技的发展都来自于控制论,例如神经网络(由梅西会议的参与者心理学家Warren 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Walter Pitts在一九四三人手提出);一九五六年香农和约瀚‧麦卡提(John McCarthy)等在逹特茅斯(Dartmouth)召开了另一个会议,这也是人工智能的开始。控制论不单直接作用在技术思想,同时也对艺术理论、设计理论、建筑理论等影响深远。
如果控制论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接手了哲学的话,那它内里不只是一种技术,而且是其系统性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之前的形而上学。在个课程中,我们想要回到控制论的几个基本问题,重新理解这个实验性的尝试今天对技术思想、艺术创作、智能城市等的影响。
「课程时间」
4月2日(周一):“反馈”;
4月10日(周二):“信息”;
4月12日(周四)研讨会(一);
4月18日(周三):“偶然”;
4月20日(周五)研讨会(二)
社会雕塑•日常生活•智慧城市
主讲人:贝尔纳•斯蒂格勒
法语翻译:张海裕
「课程时间」
4月13日(周五)
一、回顾人类纪的议题
回顾2016-2017两年研讨班的议题,诸如“关于业余者的爱好”、“消费主义”,“力比多经济”,“艺术作品”与“负熵”。
4月22日(周日)
二、社会雕塑与宇宙主义
从约瑟夫•博伊斯对于艺术在20世纪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出发思考“逆熵纪”,以及一起探讨约翰•莱瑟姆作品中的“宇宙主义”。
4月26日(周四)
三、智慧城市与“逆熵纪”
从“智慧城市”的视角看“逆熵纪”及其可逆性。
4月29日(周日)
四、自动化时代的转化
从阅读海德格尔关于人类纪的技术问题出发,围绕“本有”(Ereignis)的概念讨论在人类纪和整体自动化的时代“逆熵纪”的转化。
—费用—
1.免学费
2.学员来回路费自理,学习期间课程计划内产生的交通费用自理
3.学习期间学员的住宿及餐饮自理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跨媒体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