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其实并不难懂的崔自默(下)

  教育就要讲究“实战”

  在勤学苦练中一路走来,崔自默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与速度,同时,出于中国传统文士之心,他时时为中国教育忧心忡忡。他认为,只知道自己埋头研究,而不懂得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伟大事业缺乏人才继承,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虽然人微言轻,但是崔自默“当仁不让”,他为中国教育积极地做着各种努力。他格外关注教育事业,写过《问学四境界》、《我想做一名教师》、《救救学者》、《艺术研究应该科学化》等系列文章,还积极投身社会慈善活动,为贫困学校儿童绢画捐资。崔自默有国际视野,2011年春他为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国文化基金捐资100万元,目的是弘扬民族艺术,让更多的外国人方便地了解中国文化。

  在崔自默的工作室,收藏着一幅具有“红色年代”特征的巨型牌匾,上面有八个金色大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八个字,是崔自默英年早逝的父亲曾经为大直要乡中学题写的。这八个字,是他父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朴素心声,也是他父亲一辈子孜孜追求的事业理想。崔自默深知,教育事业在父亲心目中的崇高位置,自己今天关注教育,也正是继续父亲的人生理想。

  面对当下的教育问题,崔自默发出诸多感慨。他认为考试文凭、职称成果评比之类世俗而浪费,他发出“解放孩子宣言”,呼吁天下所有可怜孩子们的家长们联合起来,把他们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不要简单屈从作业,不要幼稚攀比分数,要解放的不仅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未来的子子孙孙。他说,我们不反对科学的教育体系,但是反对愚昧的教育方式。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民族与国际的关系”,崔自默列举出当代艺术家要处理好这“五大关系”。“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这是崔自默的文化产业思路。

  崔自默左手端着笔记本电脑,右手用毛笔在墙壁画面上抄写着诗文。密密麻麻,青一色漂亮的蝇头小字,他写得随性,似乎不曾考虑布局问题。就这样,一边抄写,一边给我畅谈关于教育的问题。抄完之后,他盖印的情态也很让人惊异:在众多的印章中挑出几枚,在桌上快速地打几下印泥,丝毫不作停留,转身便直接盖在了墙壁的画上——那么迅捷、那么端正、那么精准。很多画家盖印需要瞄上一会,可崔自默却如此随意、轻松,像干很平常的家务活一样。他说:“熟练,熟练,再熟练”;“普通劳动创造经典。”

  在给送我的书上题诗签名时,书被桌上高低不平的其它物件架着,斜斜地,放还没放稳,崔自默就已经下毛笔写了。我说“书没放平呢”,他一边眯眼一乐,一边挥洒着说:“不用那么麻烦。当一个人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随便轻松地一伸手,就是高超的艺术。”此言狂傲而潇洒,他早已把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了。“即便我死,也一定是在攀爬前进的道路上。”在他这豪放不羁的背后,他所付出的“普通劳动”,个中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你想要出类拔萃,背后就要付出千万倍的努力。”“真正的竞争对手就是你自己。你要自信、自强,不给自己退缩的理由。”“失掉自信力,这人一生就没希望了。不可能所有人都欣赏你,可能还会打压你,但正可借此转化为自己的动力。当然,心更要平和、和善,否则走不远。”“要海纳百川,你的成就由你自己决定。”我听到崔自默曾经给学生们这么讲。崔自默推崇“游学”,他认为游学制度也许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人类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更是值得追梦的健康童年。这总是巧妙譬喻,循循善诱,让人开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我很少给学生直接讲艺术,大多只讲做人、做事。边玩边学,寓教于乐,不假正经,不互相拖累。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崔自默讲究教育的“实战”。他说他理解孔夫子当年埋怨学生“朽木不可雕也”时的心态,“恨铁不成钢”,因为事业需要人才。“始可与言诗矣”,当学生做人和做事都可以之后,才可以讨论学问,当然,有时就已经不需要了。实事求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皆学问。

  在辛劳的艺术创作之余,崔自默始终没有放弃学术研究和理论著作。他说:“学术研究,虽然使我创作之外更为辛苦,但我觉得,这是我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使然。”学术、艺术、社会,这是支撑大师之鼎的“三足”。时下对于“大师”的称号,似乎已被滥用得有些贬值,但崔自默毫不避讳,竟然公开声言“大师的帽子,你不要我要”,他没有糊涂,他的理由是:“大师,不是桂冠,而是责任!”

  “正在进步”的过程中,崔自默体验并总结出对人生极具积极意义的《四种心态》:敬畏心、感恩心、慈悲心、平常心——他常常把这四种心态郑重地分享给学生们。他还与宋儒张载的“横渠四句教”和明儒王阳明“阳明四句教”进行对比,指出“四种心态”的现实作用和实际价值。“法布施”为第一,只要有客人或学生来,崔自默虽然创作和写作已经很累,他却仍是苦口婆心,尽量多说一些人生的经验与感悟。学生不论年龄大小,他都会时刻提醒注意每个细节。端茶倒水,都是思维,都有学问,逻辑都要严密,才能提高效率,不断进步。学生倍感珍惜在他这里的时间,受益无穷,从而改变了处世方式,甚至改变了一生命运。言传身教之外,多年来崔自默尽己之能,私下资助一些有才气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还不让外面宣扬,说那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状态。崔自默考虑问题,就是这么具体而微,认真负责。

  “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崔自默改变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文化理念,使之脱离政治与历史的格局,更为客观、实际。一国文化乃一国血液,需要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针对“国学热”,崔自默提出《毋溺于旧学》,并积极倡导“新国学”运动。在华西大学等地为学生演讲时,他提出“新国学、新文化、新生活”的全新理念。“新国学”,就是讲究“有用的文化”。“一条路没有路标,不知通向哪里,谁敢走啊?有什么用呢?”

  “有用的文化”

  《学问就是一张地图》、《文明的标志是路标》、《学会说三句话,等于博大精深》、《信息流量应该受到控制》,崔自默的这些文章,一针见血,通俗易懂。总之曰——《有用的文化》。早几年,崔自默即举办了题为《走近大众》的系列讲座,目的就是普及“积极而健康的文艺思想”,多大众有真实的益处。

  “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有用的’。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特征,就看他能不能判断什么是‘有用的’。”“什么都是文化,什么文化都学,就相当于进一个药店什么药都吃一样。”谈到文化保护,崔自默说:“我们要作‘有用的文化’,不必耗费精力和财力刻意去保护一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万物都有定数,应运而生才客观规律。”崔自默说,科学发展观要贯彻到社会生活的细节,“和谐”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现象。反映社会问题,搞艺术研究,都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假繁荣、真麻烦。

  “诚、虚、净”三字,是崔自默独创的中国传统国学“三字经”:“儒家尚诚心,道家尚虚心,佛家尚净心”。他认为,文化教育贵在知行合一,要融会贯通。诚、虚、净,就是真、美、善。美,以真为底,以善为头。诚心是基础、根本、缘由;虚心是过程、途径、方法;净心是结果、目标、效果。“劳驾”是儒家思想,我要前进,但很讲礼貌,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对不起”是道家方略,采取低姿态、息纷争、防患于未然,寻求顺利解决的途径;“谢谢”是释家法度,时时爱语,提倡和善、行善、知道感恩。这三心与西方的三句话“excuseme、sorry、thank you”(劳驾、对不起、谢谢)异曲同工。依靠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很融洽,尤其是可以轻松地维系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

  “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不管你选择哪条道路,顶点都是一样的”,崔自默说,“假如你觉得愤愤不平,与别人矛盾、对立,说明你还不行,还没有达到顶点”。

  “勤奋——智慧——幸福——奉献”:这是崔自默给“神笔西典美术培训学校”题写的校训。他解释说:“‘智’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它是勤奋的结果,也是幸福与奉献的条件与基础。”这八个字,也正是他《问学四境界》所阐述的次第进境:“为稻粱谋;为名利谋;为修身谋;为济世谋”。个人依靠勤奋获取智慧,并进一步获取幸福,奉献社会。于私于公,这不都是最有用的么?

  “真诚和善良,是你唯一的资本”

  “人能最终依靠的,只有自己。真诚和善良,是你唯一的资本”,崔自默如是说。他不断告诫自己,也告诫学生们。在他看来,商品经济、信息时代、知识资本,都有着无限可能,而个人所能依靠和运营的,除了身外物质,就是心性、本质、良知。内心的醇、淳、纯,一点也不蠢,成熟的状态,自然而然,透彻淋漓、大方无隅、左右逢源。做人一旦我执、自私,则会自己阻挡自己前进的道路。

  在生活中惜时如金的崔自默,曾为迷路突然闯进他办公室的一只小麻雀,忧心忡忡了半个下午,最终它安全回归自然,他欢天喜地,写就《我记得,那只麻雀》。崔自默的散文,完全是“崔氏笔法”,细腻、严谨、深刻,真实、生动、自在。

  在贵州台江的农贸市场,崔自默看到老婆婆异常精致的刺绣艺术,爱不释手。老婆婆要价100元,可是在崔自默眼里一片值200元,于是他掏出200元要买,有意思的是纯朴的老婆婆不同意。为此,两人展开了“争执”,此情此景,十分感人,传为佳话。当今时代,竟然有如此热爱生活而不贪便宜的人碰在一起,难能可贵啊。

  崔自默小时候曾做过一件错事:他喜欢上了一枚铁口哨,想把它买来,没有钱,就到姥姥家去撒谎,说要买铅笔和本子。要了两毛钱后,他如愿地把口哨买下来。很快,母亲知道了此事,并生气地责骂他欺骗姥姥。当年的愧疚和尴尬,至今都保留在他心中。

  在崔自默的老家小院的西北角,有被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槐树被砍伐了,他至今仍时有思念:“老槐树有灵,它一定是哭泣过的。我一直想写一篇《祭老槐文》,但不知从何写起;其实也不敢轻易动笔,那会打开我心底思乡的闸门,把一腔泪水涌泄出来。”

  笔者特别喜欢白色的百合花,每在街上路过花店,看到百合花时,总有种走不动路的眷恋感。在崔自默工作室的一个大花罐里,插着一大束盛开的白色百合,我无意中目光初触,忍不住一阵惊喜,由衷叹一句:“哇,我最喜欢的就是白色的百合花!”崔自默一听,立即说:“这花你拿走吧,送你!”虽然最终我拒绝了,但他那份天真与率真,“送人百合,手留余香”的真诚和善意,我深深记住了……

  “善即智”,“智慧即幸福”——崔自默有此论断,初听似唐突,听他细审则极有道理:“专心致志,金石为开,有了真诚与善良,便有了智慧的根基;有了智慧的条件,才可以创造物质生活、享受精神生活,才能幸福。知道并能够奉献,就是大幸福。”是啊,一个人能奉献社会、大公无私时,他的幸福才会最大化。读过崔自默一篇随笔《借火、借光与智慧、幸福》,他比喻道:“别怕借光借火给人,因为你自己手中的火把的亮度并没有因此而减弱,你没有任何损失;恰恰相反,因为你的借火而又有一把火亮起来,你也得到了好处。”

  “善根福果,善良和智慧使我们双赢”,崔自默谈问题总是这么实实在在。

  “我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朵花”。刚过不惑之年尚属初绽的崔自默,却已经早早地位自己写好了“墓志铭”:“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思想家。”如此三个“伟大”组成的崔氏墓志铭,多么狂妄啊?乍一听,着实吓人一跳。

  与其说是“墓志铭”,倒不如说是他的远大理想,对此崔自默解释说:“伟大的艺术家,就不是一般画家,他精而博,属于开风气之先的宗师,需要承载的东西很多;伟大的教育家,就是要对社会有所奉献,对文化文明有贡献;伟大的思想家,就是他的学说可以穿越历史,在史册上留下痕迹。”

  “目标即成功”——这是崔自默对成功的定义。他认为:只要有了目标,就已经成功了;人总是以失败告终,他只是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趋近,尽量长远罢了。“成就大小是相对的,是量的差别而不是质的区分。没有目标的运动,就是热力学‘布朗运动’。前进,应该是有方向性的。人生终归没有找到目标,是很悲凉的”,崔自默说。

  真的,崔自默很累,他为这宏大的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付出了太多。

  “生命是艺术的成本。艺术是生命的寄托。一般艺术家可以依靠小情趣打造,但伟大的艺术家需要玩命,用全部身心去换取。”“人如花,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不到节气时,不要着急。”“我写过也发表过很多东西,一来希望时人注意,否则就白写了;二来又不希望时人注意,如此留待未来,足以说明你的思想有穿透力、预见力。”这样沉重的话题,崔自默说起来却轻描淡写,情绪很淡定,甚至有几分谐谑、嘲讽。他是在自嘲,在自策,在自信。

  此时,我想,与其说崔自默设定的目标是“伟大”,不如说是崇高。因为我读过他的相关文字,他对“崇高”和“高尚”的“高”给以特别的定义,就是:“形而上”、“精神生活的比重”、“生存的质量、密度”。的确,崔自默依仁游艺、游戏神通,他逍遥扶摇于自己的时空之中。

  很多人给崔自默拍过专题片,但他都不满意,说镜头太单薄。是啊,崔自默“厚积厚发”,他是一个“立体的人”,怎么表现才全面呢?从农村到城市、从理工科到文科、从理论研究到艺术实践,视觉艺术几乎涉及各个领域,民族而国际、古典而现代、科学而艺术、文化而产业。有人说他是“本色大师”,很质朴、性情,但同时很神秘,捉摸不定。“深不可测的文化侠客”、“一个艺术悬念”。

  笔者发现崔自默有很多工作室,当问及此环节,他说:“触景伤情,移步换景,我在不同的地方创作不同的作品,否则,在一个空间发作,是要精神分裂的。我画细致的画累了时,就画现代水墨,疯狂一下,算是‘泄愤’。”

  崔自默是AB型性格,内向而外向。他近年深居简出,很少参加活动,他说这样倒不是懒惰或者故意而为,实际是为了珍惜时间。他说话不是不会绕弯子,而是不想绕。“真正的君子是得罪不了的,能得罪的尽早得罪,省得彼此花时间揣摩、验证,多麻烦的。”这就是崔自默的为人处世风格。守道以约,为道日损,一超直入,沉重痛快。

  “有人说你什么也不是,你怎么看?”笔者故意用这么一句话来“刺激”崔自默,但很奇怪,他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反映。“高原上的风景,你只有爬上去,才能领略得到”;“爬香山的人多,爬喜马拉雅山的人肯定少”。此时,我想到在崔自默《心鉴》一书中,我读到过他写的一篇《龙也什么也不是》,其中有逻辑推理:“什么也不是,就等于什么也是”,“龙既不是牛也不是蛇,既不是鹿也不是马,既不是鱼也不是鸟,什么也不是,但是,它是龙!”他还写过一篇寓言《你是龙啊》,其中“橐仙人”安慰一条不甘寂寞的小龙说:“你是龙啊,何必跟其他小动物一比高低呢?”

  河北省深泽县,是崔自默的家乡。农家子弟出身的崔自默,对家乡感情深厚。他在很多作品上,都钤盖有《深泽崔自默》。“我们县一没山,二没水,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只出了一个崔自默,够了”,典型的崔自默风格。依笔者观察,有人说范曾狂,大概是没有见识过崔自默,比于乃师,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崔自默比谦虚的人更谦虚,他的“狂妄”重点不再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他把“狂妄”着力于不断进取,在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足迹。

  多次采访揣摩之后,笔者感受到了崔自默的“大象无形”,他是多维立体的,从思想到行为。他既世故又天真,既复杂又简单,既偏激又中肯,既狂妄又谦虚。

  这,就是崔自默,其实也并不难懂,他道文一贯、精博兼之,是一位年轻的老学者、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衷心祝愿崔自默先生于“正在进步”之中,生命境界和艺术理想同光共辉。

  (全文完)

【此文在《人物》杂志2011年第4-6三期连发】

2011年5月21日

  【作者简介】

  张晴,笔名“黑白梦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晚报》《人物》《新华月报》等。著有散文集《黑白梦幻》《背着爱情奔跑》《唯美难寻》《柔声轻诉》及系列名人访谈作品。另有40万字长篇小说处女作《漂》即将出版发行。

作者:张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