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发布

2018-07-28 23:1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推介会”6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云南的四季生产调、辽宁的古渔雁民间故事等2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被评为优秀项目。

  几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到来令活动精彩纷呈,潘萨银花和小黄侗歌队演唱了侗族大歌《蝉之歌》和《祖公落寨》;巴德玛深情地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北边的山梁》;牛玉亮为观众带来《绿水春山。百鸟争鸣》,展示了口技的绝活;秦梦雨和徒弟把昌黎地秧歌鲜明的舞蹈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90岁高龄的沈少三让徒弟们展示了撂石锁的武术功力。

  自“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动启动以来,已有约2千名观众在国图影院观影,国图影院的放映几乎场场爆满。推介会上公布了展映月期间观众投票选出的三部“观众最喜爱影片”,即《刘永安——木偶戏(邵阳布袋戏)》《沈少三——撂石锁》和《杨栖鹤——杨氏家庭泥塑》。

  配合展映月,“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展”在国图北区一层学津厅开展,展期从7月6日至20日。展览以时间顺序回顾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历程,以图文、影像、装置艺术等形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首批成果进行了详尽展示。展览还原了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口述史采访的典型场景,设计了227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肖像组成的装置作品“技·忆不随年华老”,共同呈现出影像记录与时光流转的交织意象,体现了文化情怀和人文关切。

  据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于2015年全面启动。本次推介会对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验收情况进行了总结,公布了首批抢救性记录验收结果并颁发了参展证书、优秀参展组织单位证书和“观众最喜爱影片”证书,同时播放了参展影片的精彩片段。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应妮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