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华古典水书文化的守护卫士——书法家张兆铼
成 伟
我与张兆铼先生相识近40余年,兆铼兄为人忠诚厚道,谦虚好学,对硬笔书法十分酷爱,富有任性和灵性,临摹大家作品规规矩矩,认认真真。与硬笔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张兆铼先生工作就职于大型国企,先后担任大型国企党委副书记、厂长。历任高级经济师、山东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中国就业促进会创业专业委员会会员、济南市工商联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济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会员。
张兆铼先生自幼酷爱书法,中学跟随张耀峰老师学习隶书,得其教诲。业余时间继承祖辈传承的水文练习书法,参加工作后,利用工作之便,在出差到祖国大江南北,每到一地,潜心收集学习古文化资料,坚持学习,持之以恒.退休后,身边的同龄人都开始准备安享晚年了,而他却开始酝酿新的人生。不是一时兴起,只因胸怀抱负,立志弘扬中华传承文化为己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年龄和财富,而在于心有灵犀。退休后时间充足,更加激起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多年来查阅、阅读大量的水书和硬笔书法资料和拓片,认真做好笔记,分类整理。他从不去想怎样坐享清福.他只想:活着一天,就要快乐生活一天、学习一天、传承一天、奉献一天。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忘初心,坚持学习,砥砺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是有回报。
张兆铼先生刻苦钻研,追根寻源,从大量资料得知,现代钢笔源于西方,历史有两百年左右。而中国的硬笔书法历史则已有至少两千余年,其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即有最古老的硬笔字。在中国,千年前的书写者以木笔、竹锥笔、苇管笔、骨笔、红柳木笔蘸墨写成硬笔书法。这些笔的笔舌形制及原理与现代钢笔已非常接近。考古学家在各大遗址中接连找到了这些书写工具实物。(苇管笔)(红柳木笔)(双瓣合尖竹管笔)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经卷中,就发现了古代的硬笔书法写本。目前已鉴别出的敦煌硬笔写本达两万多页,有纸本、绢本;包括了汉文、梵文、突厥、吐蕃、回鹘、西夏等多种古民族文字;内容涉及佛经、文学作品、契卷书信和经帖杂文;书体包括硬笔楷书、行书、行草、草书等。
敦煌学家李正宇认为:中国书法的诞生可以说是从硬笔书法开始的。汉字硬笔书法起源于殷商,盛行于周、秦代,式微于毛笔出现后的秦汉至民国时期,近现代再度成为汉字书写的主要工具。两千多年来,汉字硬笔书法从未间断,是贯穿中国五千年书法史全过程的通脉。
张兆铼先生胸怀梦想云追月,传承己任至耄耋,张兆铼先生是硬笔大字书法的开拓者,是使用硬笔在宣纸上书写的引领者,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书写工具相结合的践行者,是将古典水书文化发扬光大的传承者,是传统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张兆铼先生书法以硬笔书法为擅长,是一位实力派书法爱好者。其书写风格特点:对硬笔具有极高的要求,根据兆铼兄长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反复实践,终于研制成功硬笔大字多功能的书写笔,从而使硬笔大字有了突破,与传统硬笔书写相比,硬笔大字有了继承与创新。张兆铼先生书法将儒、释、道与中国传统书法融会贯通,摒弃怪书,讲究章法,以书法作为表象,充分演绎四气交替、阴阳平衡之愿景。张兆铼先生书写作品布局全面、虚实妙境、雄浑旷达、形神兼备、刚柔兼容、变化多姿的个性。气韵贯通,笔墨酣畅,自成一体,可谓一绝,金属硬笔,宣纸书写,实属首创,中华一绝,版权登记,国礼作品, 大字书法,跌宕奇险,苍郁雄浑,方圆相济,疾涩相兼,刚柔适度,受人欢迎和爱戴。
张兆铼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和国际书法大赛,其作品分别获奖。2016年11月被全国多家网站、报社推荐为好品牌影响力书法家。2017年4月入选中国邮政”中国名片一带一路”系列珍藏集邮册。2017年9月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美术选集》和西冷印社1949年--2018年<中国美术图鉴>.2017年11月<非遗水字书法艺术探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发表.2017年12月荣获全国首届"一带一路.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邀请展金奖.2018年2月获中国紫光阁国礼中心授予<中国国宾礼艺术家>称号.2018年3月荣获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8年5月获<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金奖,入编<盛事中华翰墨名家大典>。2018年获:”亚洲艺术风云人物”称号。2018年7月获<中华大美>全国精品书画艺术大赛书法金奖。张兆铼先生潜心学习书法大家名作,正心定念,制心一处,使硬笔书法从普通的文字书写登到大雅之堂,开创了中国硬笔大字书法的新天地,开始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实现了硬笔大字书法的中国梦和世界梦。
有耕耘就有收获,在非遗水书和硬笔书法的探讨、发扬光大的道路上张兆铼先生依旧在默默地求索中…守护中…践行中…传承中… 引领中……
水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密码—水书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关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水文书法!今天就让我们的心静下来,脚步慢下来,我们共同去领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代表性成果;去感受古朴之风吹来的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去亲眼目睹那些濒临失传,却又“活”在我们传承人身上熠熠生辉、活色生香的技艺、水族水文书法绝活吧。
“水书”是我国少数民族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水族的古老文字称为水书,水书是勤劳智慧的水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创造的一种独特文字,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
水语将水书称为“泐睢”,意即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宗教等文化信息,是水家人的“易经”,目前仍在水族民间普遍使用,故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一部解读水族悠远历史的重要典籍,亦是破解、研究和传承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密码。 水书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水书包括丧葬卷、婚嫁卷、起造卷等多种,内容涵盖天干、地支、八卦、天象、时令节气、鸟兽鱼虫、身体五官、数目方位等,字体形态十分古老,酷似殷商甲骨文,又似古籀小篆,有的是图画象形,有些是楷书的颠倒、斜置或反写,外行人看来就是一部费解的“天书”。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七元历制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几千年来水书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它是水族古文字抄本和口传心授文化传承的结合。
“水书”流传有几千年的历史,通过对“水书”的研究,对水族先民的历史渊源、文字、迁徙等三个方面有了新发现。 神秘水书破解水族渊源 1986年出版的《水族简史》称水书有400多个字,《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称有500多个字。但水书还有许多异体字,主要集中在天干地支、春夏秋冬、九星等单字上,按水学专家潘朝霖的“保守推测,如果每个水文字单字至少有一个异体字计算,那么水文字总量约有1600个”。 水书可能揭示水族与中原汉族的渊源。由贵州当地水书先生对1959年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的符号含义,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与夏陶符号相同的文字。有关专家推测,利用水书中的记载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表明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揭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千古之谜。说明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缘关系”,水族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之后由于民族大迁徙活动,睢人南迁,使水族语言文化由同源而分化,最后出现吸收融合的现象。 水族文化元素源自水书 千百年来,经过历史的过滤和水族文化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水族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民居建筑、图腾崇拜、丧葬造屋、生活起居、歌舞服饰等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但这些文化的元素都离不开水书。 端节、卯节等重大节庆要靠水历测算,红白喜事、祭祀祖先、驱邪避鬼要依靠水书择定吉凶。水族崇拜石神,对鱼、马更有特殊情结,水族民间家家养鱼,节庆餐桌必须有鱼,上等的菜就是“鱼包韭菜”,贵宾来时必不可少;马的饲养也是水族文化的特征之一,这是在过去交通不便的环境下,马可作交通工具,但更重要的是端节赛马和人死后以马殉葬的需要,中等以上的人家,老人过世都要杀马相送,让他在极乐世界里能和阳间人一样幸福。除了牛马等大牲畜,水族人还将小猪和稀饭作为待客的最高礼节,贵宾来了,主人都要宰杀小猪、煮上稀饭、糯米饭待客,这是最上等的接待规格了。
水族的石碑、马尾绣等各类精美图案、民居建筑和衣着服饰等,都能充分反映水族的文化根系和图腾崇拜,这些文化元素都可以在水书和水族民间的神话传说中找到历史印迹,都是通过水书和水语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得以沿袭至今。水书,一个仅有数百个单字的文字体系,衍生为一种神秘独特的远古文化并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和文明史,其独特魅力不得不令诸多学者叹服。 水书是水族固有的特殊文化,能够经历风霜雪雨流传至今,本身就显现它强大的生命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