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24 09:54
车,不仅承载着日常生活中人们移动和交往的作用,也变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景观,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生活和社会工业化水平的变迁。而当它走进书法、绘画中,又会呈现怎样的形态呢?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老北京出行方式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8月15日,由北京汽车博物馆主办的“一座城·一轴画——于连成书画篆刻作品展”在丰台城市规划馆举行。主办方以车为线索,以篆刻家、书画家于连成的篆刻、书画作品为载体,旨在用艺术的方式展示北京城在近半个世纪的变革中车与城市的关系,表达对改革开放的赞颂和对新时代的祝祷。这些作品包括23幅绘画作品、 32件篆刻作品和16幅书法作品,围绕着车这一母题,让观众在笔墨丹青中感受时代之美。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车、城、人” 。无论是书画还是篆刻作品,都以车和城为视点,从各个时期的车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的关系变化中,探索车对于人们生活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也进一步窥探出其作为一种出行工具代表的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和文化生活的变迁。在展出的绘画作品中,于连成聚焦真实生活细节中的车的记忆,或以回忆中典型的建筑为参照,书写城市曾经的模样,感慨生活的变化,如《西单路口南的旧书店》《楼后》 《单行街》 ;或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他心中对于车的印象,如《童年的记忆》 《三轮车的记忆》《今月曾经照童年》等;或诗情画意地在一片安静的意境中描绘现实生活的平和,如《晨》 《在路上》《秋风里一个人的车站》等。尽管车在这些作品中往往不是视点的核心,也不是画眼,但其与周围人物和环境构成的互动关系却让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于连成看来,车对于人和城市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浓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看到科技、看到人文、看到民生,甚至可以从中追溯北京独有的城市气质。 ”
在书法、篆刻的展区,于连成的《百车图》让观众纷纷驻足。他按照中国朝代发展变化的顺序,根据每个朝代著名书法家撰写的车字进行临摹,并构成了一幅跨越五千年,囊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诸多书体的百“车”图。这一系列作品大气磅礴,沉淀着浓重的历史情怀和对汉字的热爱。而其精心雕琢的篆刻作品,也纷纷在古文中汲取营养,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彰显汉字的文化精神。于连成谈到:“汉字来源于象形,其最本初的模样代表了先人对于世界万物的真实看法,而其流变也代表着这一看法的变化。‘车’这一字从古至今也不断变更和简化着,各种形体的变化让其文字之外的文化因素显得更加值得关注。 ”
“本次展览作为北京汽车博物馆‘车、城、人’系列展览之一,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以书画篆刻等艺术的方式来展示40多年来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出行方式的变迁,在系列展览中独树一格,鲜活而生动,也是北京汽车博物馆以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诠释车、城、人之间深层次关系的有益尝试。 ”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说。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森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