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8月26日下午3点,由成都静草画室主办的“锦绘·第二回”弥散与停留——陈淑霞、罗敏、朱雅梅、杨燕来纸上作品展在四川省成都市大石西路86号长乐坊二楼13号静草画室拉开帷幕。
不知不觉,静草画室已经走过了一周年的历程,机构创建初衷是想搭建一个纯粹、简洁、独立、原创的艺术展示和交流的空间。首次画展“锦绘一一闫平、章燕紫、罗敏、彭薇四人展”是四位女性画家,在一周年之际,又以“锦绘”为主题,邀请到陈淑霞、罗敏、朱雅梅、杨燕来四位女画家。这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品牌的延续,更是画室创立初衷的品格和愿望一直的追求。
四位参展艺术家:陈淑霞、杨燕来、罗敏、朱雅梅(左起)
“锦绘”系列将以女性画家的作品展示为主,这一回是单项的纸本作品。有人说从油画的角度看纸本就是预备材料,接近手稿,在艺术家袁武看来,纸本更能准确、自由地表达画家的性情,作者往往尝试着在纸块上用散漫的线条和随意的笔触捕捉图像,并由图像唤醒情绪,在叙述的碎片中表达着自己的意图和某种意义。“陈淑霞、罗敏、朱雅梅、杨燕来四位画家是聪慧而自我的,在她们送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既是世外的也是内心的,既是淡泊洁净的又是固执坚守的,一切都在古朴、恬淡的本真中。正是这样的作品呈现成为了被邀請的理由,在这里,她们各自的艺术追求有了一种殊途同归的精神指向。”
学术研讨会现场
当天下午4点,在静草画室就此次展览展开了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从各自感受出发对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交流。参展的四位艺术家也来到现场,近距离与观众分享了创作心得。
陈淑霞作品
粗砺的纸上,看不到陈淑霞以往油画作品里那个小小的世界,恬静的味道变了,觉得像是尘封已久的夹在老书中的画签,也更像是一个藏身自观之地,不再要允诺事物,事物的面目没有了情绪,不再继续愿望那些愿望。眼前的一切,曾经用粘稠的油彩彼此凝结之物而今如此松散的在空中浮荡,在水中飘散,在烟火中陨落,似有怀伤,也似有漂离的古韵让我们渐渐察觉到些许永恒。或许,真正的永恒也即是如此。
展览现场
陈淑霞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这次展出的纸上油画是自己在创作作品前的一些实验性尝试,也是自己对材料视觉印象的寻找。“生活在当代的我们与传统之间应该是怎么样的关系,这是我所追求和思考的。我们都说创新,有旧才有新,我会去找到一些传统的东西,让作品呈现出时代感和时间性。”在探索的过程中,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更具内涵而不是简单的材料呈现。“纸上的油画材料和传统的笔墨还不太一样,如何将油画与中国传统衔接上我还会做一些探索。《碎片》系列的创作时间大概在2013、2014年左右,纸上的创作更独特,也显得轻松、随意,之后我也还会继续这方面的创作。”
罗敏作品
花和鸟,会停留多久?答案是很久、很久。罗敏沉浸在这样一个世界,这就是她的意识,她眼中的娇艳和枯萎平等,隐藏在花丛中的少年,没有泊在枝头的鸟儿,都会永久停留不去。记忆里再度汲回的少年脸庞不显盛气,鸟儿也不急飞翔,因为热爱而义无反顾却可以平常心的去守护。她书写在画面间的小字,不曾有言语的矛盾,可内心也思愁萦绕,后又将其平复于画面,将瞬间溢出的感伤在花草间写得格外的刻骨、却也幸福。
展览现场
罗敏告诉雅昌艺术网,展厅中的这批作品均为今年的新画,是自己从西班牙个展回来之后画的,也是为接下来的油画作品做的一些草图。多重空间的反复叠加,在不经意间好像脱掉了艺术家以往的习惯,但近看作品的细节,又是其以往创作的延续。“这些画画下来给了我小小的惊喜,于是把它们整理成展览。《花鸟图册》可能和大家以往看到的还不太一样,花是我写生的干花,鸟是我在美国海边拍到的资料,这些其实很有趣,和以往传统花鸟的素材和概念完全不一样,但当这些安静的呈现在一个平面之中,出现了一种相似的气息;《同学少年》和《落花诗》跟时间和记忆有关,里面有很多的碎片,都是我成长的印迹,也是我一直在找寻的。其实这些创作和花鸟创作一样,都是殊途同归,呈现了我的生活碎片,符合我这个阶段的年龄和心境,有一种疗伤、治愈的情感在其中。”
朱雅梅作品
画者的身上,必有画者独有的气质。朱雅梅的“此山”像是可以怀抱一切,却也不存在恢宏势气的压迫感。浓重的江山却也多娇,世外桃源独好,可哪里只是阳春白雪云淡风清?她也在寻解:“何处我们看见未来?何处她看见一切?”她的状态,纯粹的就像她的外望。看春山如笔、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看见自身就在一切当中,看见自身永远得救。
展览现场
偶有一些戏剧人物外,朱雅梅的创作主体一直是以墨色为主的山水。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艺术家表示自己的创作习惯是不对景写生,一般都是游历归来,将心里的感受转化成图式,创作在画面之上。“我的作品变化不会太大,还是一直延续着自己的思路,可能每年每个阶段会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杨燕来作品
你看得见的画面,干净的好像连她都不曾停留过一样。一以贯之、逸笔草草擦拭流年的浮尘,似想要看清一物。杨燕来的作品似乎并不想刻意去留住什么,呈现在时间下的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说它“像”什么,借用比喻来说明一种形状的范畴,例如“我们”像什么,又怎能说的清?花非花,雾非雾,是笔尖的提按间摆过的小舟?这也只不过是观者的想象罢了。她的刚毅与柔软,在干脆的行笔和含混的意味之间形成了一道有筋骨的弧线。
展览现场
展厅中杨燕来的作品创作于2014年,她告诉雅昌艺术网,这些可以代表自己前几年的创作状态。对于这些看似没有主题的绘画,艺术家表示,自己一直画的是山水,自然界的变化特别丰富,就像人的千般情绪一样,可以一一对应,作为表达自己情绪的载体,山水是特别好的形式,不论画面的形式和语言如何变化,最终还是与自己的情绪和感情相关联,是自己内心的外化表现。“可能观众来看这些山水不再是传统的山水,但在我看来依旧是传统的,中国的绘画都是抒发自己感情的,这些也是我对自己情绪的表现。在山水中,我吸收了一些民间的表达方式和西方当代的内容,其实这些也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毕竟我画画已经有一二十年了,在往前走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调整,这些作品的面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完整起来的。”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6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