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27 15:21
传说酒是一群远古的猴子发明的。不是因为它们特别聪明,而是因为它们特别走运。在秋天,果实丰熟的季节,它们把采来的果子藏在一个山谷里,准备过冬。果子渐渐腐烂和发酵,流出了浓香扑鼻的汁液。有几只猴子舍不得果汁白白流掉,于是撅着红屁股趴在地上一口气喝了个饱。哪知道这一喝,就喝得晕晕乎乎四仰八叉,喝得三魂上树七魂飞天,一个个兴奋得“吱吱哇哇”乱叫,手之舞之者有之,足之蹈之者有之,那猴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失意统统烟消云散了。
那群猴子恋上了发酵果汁制造的迷幻,于是醒过来后,有意识地让果子腐烂,从此酒就被发明了出来。那些毛猴子,以及它们的猴子猴孙,包括我们这些体毛几乎蜕尽的“E时代变异猴”,大多成了酒鬼、酒妖、酒侠、酒圣、酒神、酒仙。
古代的猴子以及后世的人,为什么有很多喜欢喝酒?除了有助兴、取乐、消解人生愁闷、舒缓生活压力等功用之外,我以为,酒还有一个最大的功效,那就是能在瞬息之间让饮者熊熊燃烧自己,并在噼啪作响的烈焰里,生发出如梦如烟海市蜃楼般的幻觉。无论是猴子,还是猴子变的人,都是需要激情和幻觉的。而人,既需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同时也需要偶尔做一些放浪形骸的事,偶尔做几个不切实际的美梦,来装饰和点缀一下刻板的生活,否则人生就太过荒凉、寂寥了。
【明】杜堇 古贤诗意图 故宫博物院藏
在能点燃自己和生发幻觉这两点上,诗与酒有同工之妙。诗是激情的产物,乃至也可以说是幻觉的产物。比如武则天,她当皇帝当得豪气干云,诗也写得激情十足。像《腊日宣昭幸上苑》这首:“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全是君临天下不可一世的口吻,写得何其激情霸道!再比如李太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全是诗人幻觉里的壮丽雄奇景象,写得何其酣畅淋漓!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种——“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以及“不燃性的人”,按照他的划分方法,则诗人必然是自燃性很强的人。因为非此不可能写得出诗,更不可能写得出好诗名诗。
诗、酒,都能让人猛烈燃烧,诗与酒的珠联璧合,更能让人脱胎换骨瞬间成仙。古往今来,诗人多酷爱饮酒,并且留下无数咏酒的诗篇,所以直到现在,在饭桌上如遇文人,必有人拿杜甫那句“李白斗酒诗百篇”来劝文人喝酒。而酒局中的文人,除了酒量实在太差的,也必然默认而痛饮。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写诗不著文的人,也是诗人,有些还是非常出色的诗人。我以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诗人,不在于他写不写诗,而是看他有没有一颗激情澎湃又晶莹剔透的诗心。有诗心的人,有不少也爱喝酒,而且每喝至少半醉以至酩酊,因为他们需要在佳酿制造的幻象中实现肉体的超脱和灵魂的飞升。
生活太实在,无诗不通透;生命太寂寞,无酒不成欢。以诗佐酒,或者把盏吟诗,人生极致风雅、风流、风情之事也。人生最苦莫过年华短,风一吹,叶子就绿了,风再一吹,叶子就黄了,风第三次吹,叶子就零落成泥了。所以东坡居士说,诗酒要趁年华啊!人生最乐莫过小偷欢,或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或者“一曲新词酒一杯,小园香径独徘徊”,或者“江湖归白发,诗酒醉红颜”,都是于无趣中找生机,于烦忧中觅快乐,于浊世中求清冽。所以储某某说,偷欢要趁早啊!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