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检视新时期以来的山水画坛,不能不提到一位长期在海南笔耕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表现的是当代生活,却保持着传统文人画所特有的雅洁感与书卷气;在各地山水画面貌越来越雷同的大趋势下,这位艺术家一直在自觉探索表现海南的地域文化内涵;他的画风初看平淡,然而平淡中却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这位艺术家就是蒙发祥先生。蒙发祥先生于2015年3月不幸逝世,但他的艺术却留给人们长久的思索。
(一)
就题材而论,蒙发祥先生堪称一位深情的乡土歌者,他用自己那支灵动的笔,为观者展现了这样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溪水穿过茂密的椰树林流向远方,溪畔点缀着三三两两的房舍。村民撑着小舟在水面轻快地行进,鸭鹅欢快地尾随其后;在山花绽放的季节,幽深的山道上走来黎族同胞迎娶新娘的队伍,鼓乐声打破了乡野的沉寂……画面中情景交融,虽是山水画,却带有风俗画的成分。蒙发祥先生还有一类纯写景的作品,亦如田园诗般隽永。譬如:山坳小村,寂静无人,在农家庭院门外,唯有鸡群在悠闲地觅食;晨雾笼罩着小镇,人们外出劳作去了,民居的院落里及阳台上的盆花悄然开放……此类作品,虽然不直接画人物,但诸多小“道具”都暗示了人的活动,突出了生活的情致,有点睛之妙。
蒙发祥曾多次环海南岛写生,他许多作品都是以写生稿为基础加工而成。因此,他的许多画作仿佛是旅途中写给亲友的信札,他以从容的语调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浸润着深挚的乡土情感。实际上,也恰恰由于画家从不自矜清高,他的作品才始终散发着温馨的生活气息。
总体而言,蒙发祥先生擅长以虚写实、以小见大,但他的一些海景画展现出另外一番风貌。譬如,他以奔放的笔法表现海边随劲风而舞动的椰树,以开阔的视角展现海洋之辽远。这些,显示出画家性格中豪放的一面。
(二)
蒙发祥先生无疑对家园有着浓浓的情怀,但这份浓情迹化于纸面上,却体现为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淡,意味着柔和与渺远,意味着含蓄与空灵;淡,也可以理解为淡泊之心,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直接体现这种平和冲淡的风格的,是画面里朴素而雅致的灰色调。蒙发祥先生擅长以淡墨来写景状物。他笔下几抹浅淡的墨痕,可以是朦胧的山影,可以是葳蕤的草木,也可以是缥缈的云雾,不一而足。画家有时也用浅淡的色彩勾画点染画面,淡墨与淡色的交融晕渗,偶尔会在纸面上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妙趣天成。
蒙发祥先生的笔法灵活。他在绘写山川草木时,勾勒、皴擦、点染交互使用,走笔活络而自由,毫不拘谨。洇化叠加的墨痕色迹与参差错落的笔线相互补充,浑然一体,轻灵而沉郁,朦胧而丰盈,活泼而充满生机。
在创作中,蒙发祥先生还借鉴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某些形式语汇。他作画,往往不像传统山水画那样留出“天地”,而是大胆取舍,大胆剪裁。他有时截取山林村舍的一角来加以表现,形态略有夸张变形,笔法简约;有时以鸟瞰的视角展现南国风物,繁密的景物元素铺满画面。他有时密集的短线条描绘丛林,传达秩序与韵律感;有时则用纵横交错的线条来分割画面,传达出平面构成之美……显然,无论采取哪一种取景方法,蒙发祥先生都力求画出新意。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这位画家没有生硬地割裂传统,而是把西画的手段与传统中国画中的“宿墨”与“积墨”等技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他的画幅中,点、线、面等诸多元素汇成了丰富的笔墨乐章,近看“几不辨物”,远观却氤氲丰厚,梦幻般的情调引人遐思。
(三)
海南之美,多姿多样。在人们印象中,海南地处热带,色彩斑斓,似乎碧海银沙、阳光椰树才是海南风光的典型样貌。这固然不错。不过对于画家而言,题材的“扎堆”往往意味着表现角度的固化以及表现手法的僵化,这不利于艺术创作的推进。
但诚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蒙发祥先生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新”的海南,他另辟蹊径,展现了海南光影迷离、含蓄朦胧、充溢着淡淡墨韵的美感。表现这种美,需要独到的形式语言,更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蒙发祥先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在多数人司空见惯的平凡景物中发现出朴素的美感,从中提炼出隽永的诗意,再用个性化的笔墨加以表现,进而唤起人们审美的共鸣。
蒙发祥先生笔下的海南,是地理意义上的实地,更是精神意义上的故园。回归故园,融入大自然,是感悟诗性人生的途径。其实,会心处不必在远,多读读蒙发祥先生的画作,我们就会在美妙的审美体验中获得颇多启示。
2015年秋,作于中国美术馆
作者:徐沛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