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文化和写意精神上回望百年中国画坛,有三座奇峰。
一座是齐白石的花鸟
一座是黄宾虹的山水
一座是关良的人物
关良
中西艺术百年碰撞,关良是中国水墨开风气之先的大师。他回归中国传统艺术,重新提炼东方美学,以京剧的手法画画,以国画写意的手法画戏。
“寥寥几笔,虎步鹰蹦,呼之欲出,如闻大钧”
天女图
他把“写意传神”发挥到极致,终成“水墨戏画”开山鼻祖,以其画风质朴、简拙称誉画坛。
关良的艺术,稚拙、单纯,使人感到洋溢着孩子般的纯真。他拥有一颗孩子般感受、表达艺术的心,让他的艺术充满灵性与个性。他热爱音乐、痴迷戏剧,全部身心融于绘画,开启了一条中国现代水墨之路,以至于画坛后辈皆叹:“良公,妙笔也!”
真假李逵图
关良(字良公)1900年12月30日生于广东番禺。17岁时赴日留学,师从藤岛武二学画,全面系统地学习西画艺术的理论与技法。1923年归国后出入上海、南京、广州的各个私立美术学校担任美术教师。
左为关良作品 右为梵高作品
关良“看似幼稚而实际上趣味无穷”的作品不但给当时的学生留下了好感,连时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校长的刘海粟也颇感兴趣,一度将其引入上海美专担任教师。
青年时代的关良有着这样的艺术信条:“一个画家不单要认识时代,了解时代,同时还要超过时代,那时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平平无奇。”
关良与夫人顾卓英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关良就意识到从日本学习西洋画有潜在的危险:“为什么中国油画在国际画坛上毫无地位?是我们的油画还没有创新?没有画出民族风格?”正因为如此,关良在其后一生的创作中都在探索中国画创新和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以求“我们的油画有民族独特的风格”。
戏装自画像
“人要走自己的道路,不要跟别人学,要自己有独创的精神”,关良曾这样跟学生讲。
千百年来,戏子被视为“下九流”,以舞台戏剧作为绘画素材的作品不登大雅之堂。但关良敢于打破前人禁忌,开宗立派,成现代戏墨人物的一代宗师。
放眼20世纪的中国画坛,论创作题材之单纯、论艺术风格之独特、论美学意趣之深奥、论表现力之奇朴,关良的确是一位大手笔。
关良的画,笔墨稚钝中深含灵透,其线质淡如春烟、重若崩云,润如春雨、苍如秋林,内中变化十分丰富耐看。
1956年,国画大师李苦禅带学生观看关良画展时,学生们纷纷疑问关良为何不能把人物画得“规矩”些?对此,李苦禅解释道:“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即求传神不求形似之意。
中国人常说,“戏者,戏也”,相对于外国戏剧,中国戏剧的虚拟、夸张达到了一种极致,“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堪称世界之最。
京剧野猪林
为体味戏剧之美,关良曾亲自学戏,从“锣鼓经”学起,不仅练京胡,唱、做、念、打一并学来,学完《捉放曹》再来《击鼓骂曹》……此后,无论在“上海美专”还是重庆“国立艺专”,凡到年末岁的师生“同乐会”,关良总能应声上场,“黄钟大吕”地来上一出。
关良在学戏的过程中领略了传统戏剧演绎的高超境界——没有火气,意到笔不到。这些老戏迷所推崇的“炉火纯青”的境界,让关良体会到传统艺术中不可言传之意境神韵,他开始尝试将这种写意之美表现在绘画中。
花
关良深谙中国画和传统戏曲“写意”精髓,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色彩观结合得严丝合缝,强调“用十笔画的为用五笔画”,“使形更简练、更醒目、更舒展”,对比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画,更加疏落简率,于率真自由中传递出东方写意独一无二的趣味。
三打白骨精
梅兰芳写过一篇《漫谈戏曲画》,其中有一段话专论关良:“他(关良)的画在表现方法上继承了国画的优良传统而自成一派,重神似而不求形似。”
“南派武生泰斗”盖叫天对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画更加赞不绝口。
全家福
虽然关良一生几乎都在解聘和失业的边缘线上挣扎,但心系艺术的他总能淡然处之、自得其乐。
到晚年,关良生活亦是非常简朴。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到书房写字、画画,下午稍微休息,画上一两幅水墨画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所谓的大道至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