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海拾珠-界画

2019-01-18 09:31

       中国绘画有个门类,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直线勾勒楼台馆阁等建筑,因而被称为界画。界画也是一种特殊的工笔画。宋代以前没有界画之说,一般以绘画对象称画名,如屋木、宫室或楼台。“界画”一词始见于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录》。李诫编修的一本介绍建筑技艺的《营造法式》也把建筑的设计画本称为“界画”,从此,界画成为了中国画的一个门类。清代的中国绘画教科书《芥子园画传》这样评论界画:“画中之有楼阁,犹字中之有九成宫,麻姑坛之精楷也。夫界画犹禅门之戒律也,界画洵画家之玉律,学者之入门。”然而,界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却是起起落落。

       隋唐时期,台阁体的山水兴起,名画家都兼擅此道,像展子虔、杨契丹、阎立本以及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都是画楼阁的高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他们的楼阁亭台绘画评价极高。宋徽宗时代,《宣和画谱》将画分为十门,界画以宫室的名称居其一。因为界画“一点一笔,必求诸绳矩,比他画为难工”。这种绘画,对于楼阁建筑的绘画几乎全以机械性的线条交织而成,繁复又单调,不容丝毫差异。所以,如何将工整细密的线条转变成气韵生动的画面,这就是画家的本事。为了使这些横、直、斜的繁复平行线不显单调而产生美感,画家往往在画中墙里墙外穿插着棕榈、垂柳、枯树,远山淡染不勾,给画面带来空濛感。楼阁的设色用石青、汁绿、赭石、朱磦勾染,也可掩盖界画用笔的单调。

  回顾存世的北宋画家作品,许多都展现出高超的界画技巧,如郭熙的《早春图》、李成的《晴峦萧寺》、李公麟的人物配景等。宋徽宗亲力亲为界画,作品《瑞鹤图》就是明证,可见界画在当时之繁盛。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成为当时界画艺术的高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出现,则是艺术的千古绝唱。本是刻板的建筑物,在画家笔下,直线、横线、斜线交织得非常优美。轮廓的轻重,空间的层次非常清楚,细节的描写也相当精致。北宋界画以朴实稳重为主,若论优雅,当推据传为王诜所作的《杰阁熙春图》。画中两位妇人凭栏远眺,由于画幅小,屋宇的界画显得很细密。瓦楞的画法,仅以墨界线,不把瓦一片片画出,这是北宋的典型画风。到了南宋,李唐、马远、刘松年、李嵩等人界画成就最高。李嵩的界画《天中戏水图》创出了高精密度写生的典范。

  宋人界画,大都线条厚重而朴实,元人反而纤巧细腻。元朝的第一位界画大师是王振鹏,也是元初的宫廷画师,其作品《龙池竞渡图》细密程度不亚于李嵩。到了王振鹏,这种极端工细的画风成为当时画家依循的准绳。元代的界画逐渐走向纯界画,横直线占据大部分画幅,而配景已退居到次要地位。然而,在界画发展最精熟之时,也是文人画迅速发展的时期。元代画家抱着不仕元的气节,隐迹山林,寄情书画,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创作原则,而以工笔严谨、造型准确为创作宗旨的界画遭到排斥,画家急剧减少,出现了衰败迹象。

  明代界画高手大概只有仇英一人,其名作《仙山楼阁图》把界画带入了新的天地。他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妍而不甜的新典范。

  此后,界画几乎沉寂两百年,到清初才有了袁江、袁耀叔侄异军突起。袁江一派的作品雄伟诡异、设色浓重,既不同于当时画坛正统“四王”的婉约,也不同石涛、八大的奇肆奔放,奇石危岸中配以精美的台阁,呈现出一种宽银幕的效果。为了配合雄伟的山川,楼阁的线条也趋于粗犷,而深山中的宫殿,居然深合西方的透视学。袁江、袁耀叔侄是界画史上的又一高峰。

  文章配图为当代画家王军河老师界画作品  ,王老师偏爱仇英,所作宫殿富丽堂皇,园林布景玲珑别致,人物风华绝代。一梁一柱、一檐一瓦均合古制,更熟练地运用“二袁”(袁江、袁耀)的鬼脸皴,掺以元人笔法,使画作绝处逢生。王老师常说他热爱传统山水更钟爱界画,在中国画面前自己永远只是个小学生,作画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不敢说将传统的技艺发扬光大有所造诣,只愿默默耕耘,将祖宗留下来的艺术传承下去。      

作者:艺术家自助官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