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不负众望!
本周,北京下了两场雪!
北方多地也飘起了雪花。
久违的降雪给人们带来无限欣喜,
但也有些许意犹未尽,
不如我们来一起画一幅雪景图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在中国画中,
这轻柔像棉花、雪白似鹅毛、落地便无形
的皑皑白雪应该怎么画呢?
不妨进入今天的技法课堂,
学习沈周笔下的雪景图。
沈周 《卧游图册》之一
此图以线条勾勒为主,树木有枝无叶,远山意境悠远,画面大量留白,呈现冰天雪地的情景,水面上一垂钓者坐于小船中。
题云“千山一白照人头,蓑笠生涯此钓舟。不识江湖风雪里,可能干得庙堂忧。”
解图
此图横幅小品雪景,注意留出白地。用笔挺拔有力。前景为“起”,有枯木。左边平坡,巨石为“转”。后边偏右大山为“合”。
临摹要点
沈周有时画得很细,此图雄强有力。先用木炭条定出枯树与坡石位置,然后用淡墨勾线,位置合适后,将炭痕擦掉再加重墨。
摹绘:刘松岩
第一步:勾勒
前景、中景均用粗笔浓墨,后边远景大山用中墨,最后远山勾淡墨。用狼毫笔或其他硬毫。
第二步:皴
用短条子披麻,因系雪景,皴笔极少。笔少墨干,亦称“枯笔简墨”。
第三步:擦
擦是皴的辅助,在皴上加擦,皴笔要干,墨要湿,都不能压过皴,如果压过皴石纹就没有了。应突出皴,不要破坏皴笔。
提示:
擦以前要在同样的废宣纸上试笔,浓淡干湿合适后,再往作品上擦。擦要用旧的硬毫笔,用笔肚,不用笔锋(笔尖)。
第四步:点
这幅所绘为雪景,冬天树叶大部分脱落,青苔也少。作者只用了浓、淡两种点,像是随画随点淡墨点,等到作品全干之后又“提”的浓墨点。
浓墨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来死气沉沉,有了这些浓墨点很提神,这就是写实与写意结合的效果。“写意”二字,近代多数人认为是“大笔一挥”,其实中国绘画大部分都是写意,即写的是胸中的意念。
与工笔画对应的是“意笔画”,即工细与随意,工笔画多追求真实,一笔不苟,意笔画就放开一些(但是历代传世意笔画也是笔笔有出处,绝不似现代一些“作品”狂涂乱抹以求唬人)。
以这幅雪景图为例,远景本应浅淡,而按作者的想象,加了浓墨点,平淡的画面就活起来了。不过,这样处理局部可以,而全都这样就把远景拉近了。
第五步骤:染墨
染墨就是分出山石、树木的明暗关系。明暗关系是局部小关系,如一棵树本身何处受光,何处背光。大关系指一组山石与另一组山石在一起时明暗不同。最重要的是整幅作品近比远深,从视觉上体现近与远的空间感。
提示:
染墨用羊毫笔,蘸调好的淡墨,在喷过水的纸上,趁潮湿时染每一块山石、树木。主要染暗部,受光部分要留白(高光),尤其染雪景,山顶、树头、坡子都要留出白纸,表示白雪。
古代画雪景有的染白粉,而意笔画不用白粉。暗部都是一次次用中墨、浓墨加染,千万不要一次就重,重了无法补救。雪景要染天染水。染尺寸大的画可以用羊毫排笔,染时一笔压一笔,两笔之间不留空隙。
第六步骤:设色
每幅都应该有一个“调子”,染色的时候不论用什么色,都要考虑服从一个大调子,不要各顾各的,弄得五彩斑斓。
这幅雪景,大调子是蓝灰色。山石是蓝灰的,天空和河水也是蓝灰的,树木、船、人有点赭石,但不要过分强调。
沈周(1427—1509)
明代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晚年自称白石翁。
长洲湘城(今江苏省吴县湘城)人。
学识渊博,终生不仕。出身于书画世家,兼师杜琼、陈宽等名家。出入宋元名手,中年宗黄公望、吴镇,唐寅、文徵明出其门下。40 岁前多做小幅,人称“细沈”。为吴门画派领袖,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本文内容选自《明清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
刘松岩 编绘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