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崇尚内美而外香,深谙天人合一之道,香文化因此在古代长久不衰,也孕育出了古人精致的生活和多彩的文化。
下面让我们跟随缕缕暗香,来看看古代的精致女孩儿过得到底有多精致吧!
在《阿房宫赋》中就描述了一段宫女早起梳妆的画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精致女孩儿为了让自己香气扑鼻可是无所不用其极。从头发起,就有用兰草、蕙草制成的天然发油“香泽”,梳头的工具更是满当当,出土的文物中梳、篦(bì)、刷、抿成套出现,若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要想梳一头光亮整齐的发型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梳好了精致的头,当然得有能与之相称的衣服。
六朝和唐代时,上层社会熏衣服、熏被褥已是习俗。为了使走过时飘散的香气让人难以忘怀,精致女孩儿往往会让衣服沾染更多香气,或是摆上熏笼,罩住香炉,取暖之余熏衣熏被也一块包了。
为了让香气漫溢得更加浓厚均匀,更有能工巧匠专门为此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小香球,小球的机关巧妙,放置在被褥下,即使360度转动,里面的香料和香灰也不会洒落,从此香球和女孩儿都解放了自己的“睡姿”。
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复制品)
· 原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除了穿着,在饮食上,精致女孩儿也可讲究了。不同于我们吃饭图的温饱,她们善于把种种香品化成美食,让香气在唇齿间萦绕。
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把蕙草拌入带骨的肉中,垫上兰叶,烹熟;用桂皮泡酒,以椒叶烹煮成饮料。从字里行间都仿佛闻到飘出的香气,是否听到你肚子发出的咕噜声了呢?
南宋的宪圣吴太后,生活清俭,平日里大多吃拌生菜,总是让人采集牡丹或者梅花的花瓣,掺入调味,虽爱花但也惜花,她只许下人采集树下的花瓣,也不愿打扰枝头上的绽放。
看过古装剧的你,一定听过“椒房殿”。“椒房”多为后宫皇后的住所,将花椒涂在墙壁上,让房间温暖、芳香,同时还有多子的祝愿。
除了皇上的妃子外,官宦贵族的小姐们房间内也多会放上香炉、或使用多种香料,使房间香气四溢,因此古代女孩儿的房间也被叫做“香闺”。
香炉款式之多,大概现在的名牌包也是比不过的,当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博山炉与宣德炉了。
仿照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的博山炉,圆形的底盘上托炉身,炉身呈水滴状,炉盖则以镂空的手法雕刻山峦、人物、鸟兽、草木等形态,点燃树脂类香料后,青烟在盖孔间袅袅升起,云雾缭绕,让人的思绪也宛如进入仙山。
而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明代宣德炉更可说是熏炉界的珍品。宣德年间为显国威,皇帝对宣德炉的铸造要求非常高,宣德炉的形制多达百余种,造型需参考名窑瓷器和博物典籍,选取最佳的形制,而宣德炉的色泽更为人称道,经过六至十二次的精炼,内敛而圆润,暗淡中透着珠光宝气,史料中记载的宣德炉就多达四十几种颜色。
在你想着元宵要回家吃汤圆时,精致女孩儿可没闲着,《元夜踏灯》中“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当中的“香尘”即芳香之尘,可香尘从何而来?竟是女子走路时带起的尘土!精致女孩儿连脚底下也不忘下功夫,明清时期流行将高脚鞋的鞋底挖空,做一个活动的小抽屉来放置香囊,也有直接用香樟做鞋底的,更有在鞋底刻镂图案填入香粉,走过不止携带香气,还留有痕迹。为了让心仪的人注意到自己,真是费尽心机啊!
香在古代精致女孩儿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不是也想学着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呢?如果你也对香文化感兴趣,赶紧“香”约粤博,在3月3日抓住展期的尾巴,到“鼻尖上的喜悦——嗅觉的秘密与香文化”展览中学习一下吧!
微信ID:guangdongmuseum长按二维码关注
广东省博物馆微信
作者:广东省博物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