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进入7月后,全国各地都开启了高温模式
天气这么热
只想和西瓜、WiFi、空调并存
待在空调房里,隔绝闷热的世界
毕竟,我们的命都是空调给的
你是不是也会好奇,没有空调的夏天
古人是怎么过呢?
(我猜,反正不是靠“静静”)
他们当然也有消暑神器
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主角——扇子
图片来自网络
1.
>>>
扫却人间炎暑
招回天上清凉
<<<
以手摇扇可以带动空气流动,加速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实现物理学意义上的蒸发降温效果,还可以借助扇面的屏蔽作用来抵挡灰尘和日光。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早期扇子的和我们现在常用的并不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短柄和长柄之分,短柄扇便捷、小巧,一般为自我服务,自摇其扇、自得其乐;长柄扇以卤簿扇为代表的礼仪用器,最长可达两米左右,主要是奴仆侍奉主子的工具。
《挥扇仕女图》中的长柄扇
图片来自网络
《步辇图》中的长柄扇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些贵族也会独自挥持小扇自得其乐,有些用小扇遮挡脸,以免被人看,它的作用类似于帘子、纱巾或是今天的墨镜。
《韩熙载夜宴图》
图片来自网络
《高逸图》
图片来自网络
2.
>>>
武不离剑,文不离扇
<<<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对扇子青睐有加,有“武不离剑,文不离扇”之说,追求“羽扇纶巾”那种淡定从容。
塵尾扇是社会上层人士的钟爱之物,代表着高贵的身份、地位,还是清谈之士和讲学论道之人追求的一种时尚,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吴主孙权就是手持塵尾扇。
《历代帝王图》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女性更是常常把扇子作为自我点缀或掩饰的用具,“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短柄小扇的制作精美巧致,它不同于长柄大扇理性的威严、工整,而是流露出感性的亲切、潇洒。
《宫乐图》
图片来自网络
到后来携带更加方便的折扇兴起,众多的佳人才子更是扇不离手,成为典雅高贵的最佳配饰。
3.
>>>
扇子纳凉,不意成艺
<<<
扇子从产生到现在,中间的形制不断在变化,艺术与扇子的进一步结合以及深入发展,尤其是书法、绘画艺术与扇面的密切关系,它的艺术性愈加强烈,最终脱胎换骨演变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扇面绘画形式简单但特别有意趣的小制作,更多具有一种把玩的性质,与严谨的、大型的主题性绘画创作相比,扇面绘画可抒发画家的闲逸情致和幽雅情怀,追求清淡自然的美感。
《关山行旅图》
图片来自网络
唐寅《江亭谈古图》
图片来自网络
在扇面上创作,往往以无拘无束、随意、放松的心态进行即兴式的信笔挥洒。即使是工笔画,也都是笔简意工,都是画家灵感的反映。
另一方面,扇子尺寸虽小,但回味无穷,用有限的景物引申出无限的意蕴,充满想像的空间。画家突出刻画某一主体形象,以此来构成画面的视觉中心,结合简洁明快的布局,在对比中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受力,产生虚实相生和空灵之美的审美情趣。
这就像通过显微镜看世界,小幅扇面作品的一草一木能够表现出世界的另一面真实。
4.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论语·雍也》中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通过外在的装饰形象来体现内在的意义精神,体现出一种文采装饰之美。
扇子的外在形式元素,曲线与直线相连的扇面,这种曲直互补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征;扇子的内在精神元素,例如,扇与“善”谐音,与“风”相通,引申就有了“仁风”,“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还有“良友”等美好寓意。
中国扇子是一件极具文化特质的器物,团扇洋溢着华夏文化之风情,折扇流露出东方文化神韵。中国的书画艺术、雕琢工艺等都与扇子紧密结合,把扇子变成了“美”的化身。
西方一些文化艺术修养较高的上层人士,大都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在英国伦敦的国家肖像馆,还藏有伊丽莎白女王手拿中国折扇的盛装坐像;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画的很多贵妇肖像,也常有一把精致的中国折扇握在手中。那时出入巴黎儿尔赛宫的法国贵妇,在公开场合手持中国的折扇是一种时髦乃至炫耀。
《站着的穆瓦特西耶夫人》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两三百年前中国日益衰落和危亡的时期
中国的扇子仍能够在欧洲引领时尚潮流
这不仅是由于中国制扇技艺精湛先进
更是由于扇子作为文化器物的文化魅力
在人类造物史上
扇子从一种招风纳凉的实用工具
发展成为一种内蕴甚丰的文化器物
承载着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
扫描二维码
进入得艺扇子专场 定制你的消暑神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扇子专场
作者:ARTPLUS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