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已全部成年的“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雅昌艺术网面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发起【艺术90后】系列,试图用专访的形式,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通过以艺术为沟通方式告别忧伤童年、与爸爸和解的晏资典。
晏资典作品《相对自由,绝对束缚》在展览现场
第一次看见晏资典的作品,是在7月底無同空间的开幕首展上。铁皮青蛙、弹珠和乒乓球,这些本是80后的儿时标配,成为了这位90后艺术家“童年回忆”系列作品的主角。在装置作品《相对自由,绝对束缚》中,经过特殊设计的小球被分别放进几个口袋,可以清晰看到有球形物体在里面碰撞、滚动,并带动着袋子在满场翻滚。
晏资典作品《童年系列#青蛙》丙烯,装置
晏资典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正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当代艺术新视觉表现读研究生,暑假结束后就要上研二了。关于童年的回忆,是他目前主要的创作灵感来源。晏资典说,弹珠和铁皮青蛙是他在童年时期和爸爸一起玩的。本以为将会开启一个温馨的父子亲情现场,到了装置作品介绍时才发现,这是一个小孩想要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的故事。
晏资典
【我的童年都是忧伤的】
在晏资典的印象中,从小家里管得比较严格,从生活习惯到爱好都要服从上一辈的安排。跟表兄弟直接的对抗不一样,内向的晏资典把很多事情都闷在心里。他一直记得小学时丢了一块钱。
“上小学时,家里每天会给我七块钱,其中有两块是来回路费。有天下午,我把口袋里剩下的那一块钱弄丢了,当我找到它时,旁边有同学说这是他的。我解释了很多次,围观的同学们都不相信,最后有人出主意,谁能说对钱上的年份就归谁。结果,同学猜对了,我那天是走路回家的,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一直记得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当时那种不被信任的感觉,感觉非常糟糕。”
晏资典作品《童年记忆#弹珠》丙烯,装置
晏资典的童年玩伴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在家里玩。铁皮青蛙应该是上一辈人的玩具,他在家里发现了它;弹珠是他和爸爸一起玩过的游戏;他爱玩四驱车,会自己动手用锡焊接发动机。打乒乓球是他和表兄弟们最喜欢玩的,还为此挨了一顿教训:“我和弟弟打球忘了时间,回家比规定的时间晚了两个小时,我担心会被骂,就撒谎说去办其他事情了。事情穿帮后,我被爸爸教训了一顿。不是因为晚归,而是因为我撒谎。这件事让我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他意外地喜欢上了画画:“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妈妈抓着我的手画了一只小白兔。那种细腻、柔软的氛围,每每回想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如果问起我的艺术启蒙,就应该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画画。但是爸爸很反对。我爸爸有两个艺术家朋友,都有点神经质。他担心我也会变成这样,所以一直阻止。所以,我的童年记忆都是偏忧伤的,关于快乐的片段很少。”
直到初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晏资典终于如愿上了绘画培训班,正式开始学习画画。经过一年复读,晏资典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
【自由尝试是创作的魅力】
复读时光让晏资典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进入大学后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并从大三开始尝试各种材料。在晏资典看来,从开始学画到大三是他的纯技法和技巧的练习阶段:“那段时期是偏古典技法,把手上功夫练得扎实;到了大三开始有了创作思想,就是以一种不同的思维去进行个人创作,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尝试不同技法和不同材料。尝试很多,失败也很多。”
晏资典的绘画作品
晏资典不在乎失败,反而让他觉得自由尝试的可贵:“我喜欢玩味创作过程,架上油画创作完了就固定了,我希望有不同的变化。我希望可以自己去控制每一个细节,哪怕有失误,那也是创作的魅力。”
晏资典的毕业创作是一件装置《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也是他们班上唯一一件非油画作品。他用空气粘土、羽毛、枯枝和落叶混合制作成了一块块巨大的方块:“我想描绘的是当今死板的水泥城市。看上去很大,因为空气粘土的原因,其实很轻。局部嵌入了25种不同鸟类禽类的羽毛,代表向往的自由和美好。而那些落叶和树枝,是人们最后的归属,落叶归根。”
晏资典作品《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局部
为了达到轻盈的效果,晏资典尝试了很多材料,最后才选定了空气粘土:“我平时很散漫,做事很拖拉,但是创作的时候执行力很高,我想要什么效果就一定要想办法实现。”指导老师给予晏资典正面的评价,也给了他继续探索的动力:“我当时想,我一定要在毕业作品中对四年学习一个交代,我会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观念去表达自己。不过,这件作品和我期待的作品完全不一样。我想把有些温柔和有禅意的感觉放进作品里,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有难度,技术和成本都是原因。”
晏资典从大三开始准备留学,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他经过种种考虑,最终选择了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经历是我的创作源头】
谈到留学经历,晏资典坦言,也遭受了很多打击和挫折。而他主动学习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从周一到周六,他选了很多课,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地满满当当。对于学习的感受,晏资典谈得最多的是碰撞,关于思想和观念的碰撞给了他艺术创作上更多的思考。
晏资典大量涉猎艺术家传记寻求参照:“我在留学前的创作都是一种摸索,然后知道要怎么做。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作品,作品中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这些问题是当时的我没有想到的。留学之后,我更加冷静地剖析自己,开始逐一解决这些设问。我参照了其他艺术家,分析了自己的创作源头,大概就是过往经历。然后就有了我的‘童年系列',也就有了'相对自由,绝对束缚'。”
此次展出的《相对自由,绝对束缚》,是晏资典回到长沙后重新创作的。“我想表达一种束缚感。球的灵感和原理来源于小时候玩的四驱车,是一个傻瓜式的重力设计,有自己的轨道,可以自由行动,但是又受到各种束缚。材料很重要。就拿那个袋子来说,要硬度,又要结实,还对形状有要求。从回国到开展前一天,我一直在长沙各种袋子批发市场找材料,都不合格。我回国的时候帮人带了一些奢侈品,去快递店邮寄时发现了快递袋。意外地很合适,球在撞击袋子的时候有起伏。我在快递袋上涂了一层漆,制作了一层肌理。不过我觉得现在不是最好的,我想等展览结束后还要进一步完善。”
《勿失勿忘,岁月无恙》
《Replacement》
乒乓球出现在《勿失勿忘,岁月无恙》中,也出现在《Replacement》。一只乒乓球被洞口的风托起,一串乒乓球架起一座桥梁。晏资典在《勿失勿忘,岁月无恙》中写到:”当静态空间被打破之后,一个动态的艺术便形成了...这项工作最特别的是不能通过视觉捕捉空气和风,只能通过听觉。整个作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抒情诗和隐喻将雕塑转化为平静和概念的作品。所以我不会想到一个让人们去参观的想法,但我会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伊卡洛斯》
晏资典对锡有一种深深的痴迷。他的作品《伊卡洛斯》便是用锡制成,作品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伊卡洛斯有一双蜡翼,飞行高度过低,蜡翼会因雾气潮湿而使飞行速度受阻;而飞行高度过高,则会因强烈阳光照射的高热而灼烧,造成蜡翼融化。年轻的他因初次飞行所带来的喜悦感受,他越飞越高,因太接近太阳,为了接近心中的至美;而使蜡翼融化,最终导致坠海身亡。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晏资典:“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神话中的夸父。他们都是英雄。”
在这件作品中,晏资典也运用了材料锡。该作品灵感来于他在成都经历的地震。
晏资典还尝试过行为创作。他对两性差别很感兴趣,今年上半年,他尝试以女性的身份生活了一个星期,以女装出现在学校、餐厅和咖啡馆,得出的结论是,女性太不容易了。
【我想改变世界】
晏资典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这次展览是他在长沙的首次展出。展览开幕后,他的家人也来到了现场观展:“在大三以前,他们评价我的作品就是像或者不像。从大三我改变创作方式后,他们就看不懂我的作品了。我也没有太多解释。”留学改变的,还有他和爸爸的关系。
上大学时,除了平时放假,晏资典几乎都不回家,除了过生日,也几乎不和家里联系。朋友圈都是有选择地让家里人可见。留学后,他因一件事情和爸爸在电话里吵了起来,具体原因已经不记得了:“我只记得爸爸说,我说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我爱你。我和爸爸都是不善表达的。听到他这么一说,我突然就释然了。既然大家都爱着对方,那又何必这么针锋相对呢?”留学的假期不少,晏资典本想回家,爸爸劝他,趁年轻多去走走看看。他接纳了爸爸的建议。
旅游中的晏资典
不上学的日子,晏资典会到处旅游看展览。“我一般是穷游,再加上自己打工挣点钱,基本上费用也能负担。”但是也会出现意外。他在布达佩斯游玩时,得知当地正在举办弗里达个展,就马上去排队了。等在队伍里才发现,自己钱包被偷,身上剩下折合人民币仅100多元:“当时的门票是200多。我去找人募捐,当时是周末,有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子过来观展,小朋友们在家长的授意之下将钱递到我手里,最终我如愿以偿。这个展览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展兴奋的时候,他描述,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看到以前书上的作品就出现在自己眼前,感觉太奇妙了!”
在留学的日子,晏资典逐渐明白,“战胜思念没有太大胜算。”他开始想吃妈妈做的饭,以及爸爸的骂。晏资典也变得没那么内向了。考虑到以后的发展,他决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和好的画廊合作。”在他看来,自我推销最成功的就是杰夫昆斯,26岁已经开始成名了,“就是我现在的年纪。”晏资典还有个梦想,他想要在10年后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想要做肯特里奇式的大师,还想要改变世界。尽管他说出这些想法时,家人和老师都曾经不以为然地笑话过他,他不在意:“既然是梦想,那就做大一点好了。年轻人也不怕人说。”
以前在国内油画系时课堂上系主任说过一句话,让晏资典印象深刻:“他说在每个时代大的艺术变革都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他相信引导中国艺术未来乃至世界艺术未来变革的机会就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上。当时听得我热血澎湃,甚至感觉自己就是被历史选中的人。而未来的艺术走向,一定是会更加多元化,更加新鲜,也会更加颠覆传统。科技的加入使得艺术作品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绘画技巧和技法,而是在作品中赋予了更多的新观念。”
【对谈】
雅昌艺术网:对您来说,影响大的艺术家有哪些?
晏资典:我很欣赏德国的战后艺术家基弗。基弗一直站在存在主义的角度去论述绘画和艺术,这样视角的高度在当代中国很少有人达到。还需要大量的阅读与提高工作量。他对宗教史,艺术史,哲学史的研究令人惊叹,大家众所周知的德国历史题材只是他论点的其中一个。他用各种绘画表现方式通过一系列意义多重的画面去表现自己的视角。虽然到了我们这一代,战争炮火和硝烟的影子离我们距离远影响少。但是我也同样认为童年对艺术创作有着强烈的影响,包括我目前所进行的创作。
雅昌艺术网:您怎么看待创作灵感?
晏资典:灵感来源于自己对过去的经历和情绪和家庭的一种表达,想通过一种类似于日记式的作品记忆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相联系。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一系列意义多重的空间画面去表现自己的视角。通过观者对画面的感受让大家去自我获取心中对自我存在的答案。
雅昌艺术网:以您的亲身经历,您觉得90后艺术家有哪些优势?
晏资典:现在每年艺考有几百万人,通过高考这条独木桥进入美院学习的人也不少。我们班学生有50多人,毕业之后还能坚持创作的也就4、5个人。这条路是越来越窄的。我们这代人,接受的碎片化知识很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更强。过去是看报纸,现在通过手机、短视频能了解到更多东西。这是优势,也让我们面临更大的诱惑。如果我们能禁得住诱惑,可以看到更大的天空。
雅昌艺术网:您能禁得住诱惑吗?
晏资典: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禁不住。但是现在的我,应该可以。我有目标,有我想做的事情。
那天周六早上,我上完课就去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美术馆,那里有米开朗基罗做的一个雕塑,在那里遇到了孙原一行人。之前他们来我们学校做过交流,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当时意外相遇之后,我就带他们去逛了意大利和佛罗伦萨美术馆。我觉得,他们思考的东西,我还是很感兴趣,和我的想法也很接近。他们现在是40多岁,我就在想,我40岁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我和朋友说,我想在十年后去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说是开玩笑,其实我是很认真的。我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我还是挺喜欢自己这个摸索的状态,我想一直保留下去,要一直保持思考,不能停滞。
雅昌艺术网:您的个人签名是“我要改变世界”,这句话从何而来?
晏资典:三四年前,我跟家里人说,我想改变世界,家里人当时笑话我。我理解他们,他们会考虑成本和将来,但是我有追求的东西。我还是有梦的,既然做梦,那就做大一点。大学的时候,老师分享了一个艺术案例。有一个菲律宾艺术家把公园里的垃圾收集起来,竖立在湖面上,做成了一个装置,夜晚来临,把灯光打在湖面,那些废弃的自行车、衣服和灯光一起,湖泊就成了一个新的景观,提醒人们不要乱扔垃圾。这件作品对社会是有好的影响的,这就是一件好作品。我想改变世界,是想通过自己的艺术可以改变世界,让人产生新的、美好的影响。我也曾经跟我的老师说,我不想做艺术家,我想做大师,比如肯特里奇。老师当时也有开玩笑,但是我也不在意。既然是想法,那我就想走得更远些,走得更真挚些。再来,年轻人也不怕人说。
雅昌艺术网:愿你梦想成真!
作者:江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