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03-18 13:33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温暖的阳光、浮动的流水,探出头来的嫩芽和小试锋芒的动物,这就是春天的感觉。从立春到立夏这段时间,便是美好的春天,充满希冀的日子里,一切都在慢慢向好。由于疫情防控而宅在家中、无缘满城春色的你们,快跟上小编的云脚步,去看看往年的孤山春色吧。
绿
绿意刚冒头,方知春已在。
初春,又称为孟春、早春,此时惊蛰未到,但却万物萌动。乍暖还寒时候,春风小立、青山绿水鸟儿,满山的春色,挡也挡不住,是绿意盎然的生机,也是温暖的新生。
或青、或碧、或绿意,那都是春的颜色,一旦素色的冬日有了那么一丝生机,那一定是春来了。今年初春,虽无缘相见孤山,但可以想象,孤山的绿意一定已如约而至,只是少了些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热闹。
文澜阁的绿意
从古至今,人们似乎都喜欢用游春来迎接春日的到来,从隋代便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流传下来,唐代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也更加证明游春习俗的来源久远,而关于游春的古诗更是数不胜数。
游春,便是游览春日的生机和绿意,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放松心情,迎接更美好一年的活动。而青碧一色的龙泉青瓷,也为庚子的春日添上了一笔亮眼的色彩。
元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
泰顺县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瓣纹敛口钵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
袁宏道在西湖赏花时,在其《西湖游记》中写到:“金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孤山路,浙博文澜阁里的腊梅好看极了,星星点点散在枝头,鹅黄色,香味扑鼻,远远望去,屋檐上的腊梅明亮又动人。
文澜阁腊梅
“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放,故有其名。”
——清《花镜》
腊梅,氤氲缭绕处处香,又称金梅、香梅、寒梅。腊梅高傲,有时一枝上面可能也只有一个花苞。它的花期很长,将近五个月,让人觉得它孤傲而坚强,腊梅伴雪而生,与冬雪一体,又有雪梅之称。其品种也很多,有金钟梅、素心梅、虎蹄梅、罄口梅等。
金钟梅
顾名思义,形状似钟
鹅黄的腊梅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常常有人将腊梅和梅花傻傻分不清楚。其实,“腊梅本非梅类”,腊梅属于蜡梅科腊梅属,而梅花属于蔷薇科杏属,倒是桃花和梅花的关系更加亲近一些。腊梅和梅花都在冬季开放,一直持续到四月份左右,而腊梅开放时间比梅花还要更早一些。此外,腊梅多鹅黄,而梅花有粉色、粉红等色。
“缟衣仙子变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他日有缘,孤山文澜阁内的腊梅,值得现场一观,届时必定是暗香浮动,直入人心。
粉
漫长的冬日十分萧索,人们期待着春花满山的时刻。如果一夜之间,春花开满山,那么任谁见了都会感到欣喜。春日看花,梅花和桃花最是茂盛,粉红色开满孤山,绿意里夹杂点点粉嫩,颇有一番风味。
梅花
梅花,与兰、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坚守信念的梅花孤独地盛开,凌寒独开,高贵的品格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
《诗经·四月》有记载:“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可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写梅的诗句了。唐宋之际,咏梅诗大量出现,文人墨客对其的喜爱和赞扬不言而喻,梅花以傲骨的形象出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更是人们对自身志向的一种寄托。
孤山梅花
一枝梅,一窗雪,在春天完全散开前,这未尝不是一种寄托。春天来了,走在孤山的路上,平湖秋月与点点粉红交相辉映,山中无事,煮茶赏梅,一切都刚好。
桃花
惊蛰,仲春时节的开始,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之日,桃花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孤山的桃花那时便开了,春风徐来,桃花盛开,它唤醒了沉睡的美好,整个孤山都将拥有鲜嫩的粉色。
桃花和梅花特别像,但是桃花有的花瓣更容易掉落,并且当桃花盛开时,还有绿叶相衬。两者的花期也不相同,三四月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而梅花却开始慢慢凋落了。桃花多浅粉色,细细嗅过去,才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而梅花则暗香浮动。
孤山桃花
此外,梅花是元、明、清雕漆常见纹饰,十大名花之首,桃花也是元代雕漆中常见的装饰题材。
漆器中的梅花与桃花纹饰
其他色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盛开的桃花、回暖的春水、嬉戏的鸭子,一副生动的春景图跃然眼前。春日回暖的西湖水,里面常常会见到嬉戏的鸭子和鸳鸯,它们提前感知春的气息,在春天深入之前,就会将整个湖水畅游一番,提前感受春江水的温柔。
春江水暖鸭先知
孤山一到春日,便变得清新了起来,不聒噪,也不萧瑟,各色的春意都聚集在孤山。往年一到这时候,浙博也渐渐热闹起来。睡懒觉的猫,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吹来的暖风让猫睡的更沉了;你看,连馆里的其他“动物”也来凑热闹了,玩水的小象乐此不疲、游泳的小鱼活灵活现,好像在为春日喝彩。
睡懒觉的猫
元末明初龙泉窑青瓷露胎四鱼纹洗
孤山的春天,各色的春意。你感受到春日满满的生机了吗?由于疫情,本文风景均拍摄于2019年的春天。期待真正春暖花开的那天,愿山河无恙,到那时我们再相约浙博,看遍美景理想。
参考文献:
1、何明:中国的梅花文化探微,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2、简涛:略论迎春礼俗的起源,民俗研究,1995年第36期。
作者 | 陶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