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经典文献讲读 | 苏中秋:柏拉图的《希庇阿斯前篇》(三)


Hi~


编者按:


经典文献讲读,是陕西实验艺术新开设的特设版块。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人类历史上的经典著作,精读细研,追溯源本。这次,特别邀请到了近年来着力古希腊哲学研究的苏中秋老师,以精读方式,分享他对古希腊哲学家及其思考。

全文共8996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柏拉图的《希庇阿斯前篇》之三 

苏中秋



希庇阿斯前篇·引子

中文本参考:《美事艰难——柏拉图<希庇阿斯>前篇义疏》,王江涛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柏拉图全集·下卷·大希庇阿斯篇》王晓朝 译,人民出版社,2018.希腊文版:Plato. Platonis Opera, ed. John Burne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3.英文版:Plato in Twelve Volumes,Vol.12translated by Harold N. Fowle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William Heineman Ltd. 1921.




五.  美是什么?(286c-287c)




苏格拉底口头上爽快地答应要听希庇阿斯的“堪称完美”地演说(实际上他不会去),但是话头一转说:你也帮我一个小忙,先回答我一个小小问题。因我最近遇到一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在论辩中击败了我,让我无言以对,那个酸爽的羞辱呀!


当时我正批驳某些东西太丑,说某些东西很美,这家伙这样问我并态度极为嚣张:“告诉我,苏格拉底,你是在哪里知道的,什么是美(καλὰ),什么是丑(αἰσχρά)?你能说得出什么是美吗?(τί ἐστι τὸ καλόν)”而我,由于自己的愚钝,简直无言以对,没办法回答他。过后,我这个懊恼呀,发誓只要今生见到一位聪明人,我必定恭敬地请教,认真研究、思考,然后再去找那家伙,跟他进行论战。所以今天遇见你刚好,请您务必给我解释“美本身”(αὐτὸ τὸ καλὸν)是什么?尽可能细致、准确的解释,免得我去挑战被人家打趴下,再次遭到屈辱。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你通晓数门高深学术的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对于你只是信手拈来。


前面希庇阿斯炫耀他是编故事的大师,如何自创一个英雄的故事来阐述“美好的生活”。实际上真正的编创大师是苏格拉底,他进入正题一开始就创作了一出荒诞派戏剧脚本,把自己描述为被一街头小混混用言辞的乱拳KO,而让他惨败的论题竟然是关于“什么是美?”这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问题。而这个被虚拟出的“家伙”实际上正是代表苏格拉底本人的言论,他自己则变身为一个调停、诱骗、瞒哄的角色。双人戏被演成一个现代版的虚拟第三人的三人戏剧。实际上在这里苏格拉底已经埋伏了一个不易觉察的极为学术而又威力无比的打狗棒法:“αὐτὸ τὸ καλὸν”(美自身),这个“αὐτὸ”-“自身”,就是说不是个别的美的事物,而是仅仅这个“美”的“自身”是什么?这实际上是无解的,一开始就决定了希庇阿斯的任何解释必定被归谬。正如我们随便举例,如说“谁是苏格拉底?”,什么是苏格拉底自身?即使推后100多年,直到苏格拉底徒孙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也未能彻底回答这一问题。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著, 吴寿彭[著] ,商务印书馆, 1997


希庇阿斯非常自信地应承下了苏格拉底的请求,说这一问题非常容易,小小的事情。苏格拉底继续垫砖:那我将轻易学会,以后再也没人驳倒我了。


希:肯定不会了,否则我也太无能且愚蠢了。


苏:向赫拉起誓,但愿我们能击垮这家伙。我们这样,我来模仿那个人与你论战,我回答时将要抓住你论证的不足之处,以便能够使我得到尽可能多的训练。这样的反驳,能使我的学习更加扎实。


希:那你就来反驳吧,因为我刚才说了,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比这更难的问题,我都可以教你回答,以后没人会驳倒你。


苏:你说的好极了!我会尽力模仿那人,那你就接招吧:假如就你刚才所说的那篇演讲,关于美好的生活方式(καλῶν ἐπιτηδευμάτων)的,他会耐心听你说完,然后就会问你关于“美”(καλοῦ)的问题:他会说:“厄利斯的异邦人呀,是不是因为正义(δικαιοσύνῃ),正义的人们(δίκαιοι;)才是正义的(δίκαιοί)?”你回答他吧,这就是那人的提问。


希:我说是由于“正义”(δικαιοσύνῃ)


苏:那不就是因为有“正义”(δικαιοσύνη)这东西吗?


希:当然。


苏:难道不是因为“智慧”(σοφίᾳ),智慧的(σοφοί )人们才是智慧的(σοφοί )吗?难道不是因为“善”(ἀγαθῷ),所有善的东西(τἀγαθὰ )才为“善”(ἀγαθά)吗?


希:当然如此呀。


苏:由于有这些才如此,不会没有的。


希:是这样。


苏:那么所有“美”的(τῷ καλῷ)事物不也是因为“美”(τὰ καλὰ)才是“美的”(καλά)吗?


希:是,因此它们才是美的(τῷ καλῷ)


苏:因为它们是那个(美)


希:是这样,否则呢?


苏:那个“美”是什么呢?(“τί ἐστι τοῦτο τὸ καλόν;”)快告诉我,异邦人。


希:这个家伙,不就是想弄清楚:什么是美吗τί ἐστι καλόν;)?


苏:我看不是,而是另外的什么是美(ἀλλ' ὅτι ἐστὶ τὸ καλόν),希庇阿斯。


希:这有什么不同(διαφέρει)吗?


苏:你认为没有分别?


希:我看不出。


苏:当然,你知道的或许“更美”(κάλλιον),不过你这个好男儿(ὠγαθέ),注意,他问的不是什么是“美的”(οὐ τί ἐστι καλόν),而是另外的什么是“美”(ἀλλ' ὅτι ἐστὶ τὸ καλόν.)


苏格拉底连哄带骗吊足了希庇阿斯的胃口,在接受了一番恭维后,认为回答这样一个雅典街头小混混的问题,根本不是难事。在苏格拉底的引诱下,他甚至夸海口,下毒誓,如果不能将这样简单问题拿下,那就是自己太愚蠢了。苏格拉底强调他假扮的这位家伙将尽力阻碍希庇阿斯的论证,如此才能使自己受到严格的训练。这样就为后面严苛地问询进行了铺垫,以免希庇阿斯承受不起,等这一切都安排妥当,苏格拉底喜形于色,几乎跳将着抛出了问题:关于你说的“美好事物”问题,这人会听你说,但是却并不理会你所说的。然后他会问你:正义的人不是因为“正义”而成为正义的人吗?善良的人不是因为“善良”而称为“善”吗?这里苏格拉底将“正义”与“善”通过名词、副词、主格、属格的变化,分别了这些表述的层次与不同,从后面的回应来看,希庇阿斯并未觉察如此修辞的差异。实际上,苏格拉底已经通过这样的表述,将“正义”、“善”、“智慧”从一般具体事物中抽离出来,成为一种单纯的(绝对的)概念(东西),但是又现实地存在的东西。那么具体事物的“正义”、“善”、“智慧”因为“分有”这类的纯粹的东西而具有了这样的性质,希庇阿斯未能深思就认可了这样的前提。先从这样的类比开始,苏格拉底进入主题的诘问: “Ἆρ' οὖν οὐ καὶ τὰ καλὰ πάντα τῷ καλῷ ἐστι καλά;” (不是因为美的事物才是美的吗?)——句中的第一个“τὰ καλὰ”带有冠词“τὰ”,当名词讲,就是指那个单纯的,在具体事物之上的“美”,或者就是要定义的这个名词的“美”;第二个“τῷ καλῷ”为与格的“美”,指那个美的具体东西。原文并没有“事物”类的词汇,只是这变格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第三个“καλά”为宾格复数,指这一事物之美。解释地说就是:因为有“美”这个东西,一个超然的“美”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理念的“美”),所以那些“美的事物”才成为或被认为是“美的”


希庇阿斯这里的回答仍然局限于“美的事物”上,他说:“τῷ καλῷ”,与格上的“美”。而苏格拉底则说,这个美的事物(τῷ καλῷ)是因为“τούτῳ”(这个,代词,与格),而为“美”。这句中苏格拉底直接用一个代词“τούτῳ”来指称“τὰ καλὰ”,故,“τῷ καλῷ”(美的)是因为“τὰ καλὰ(美)而成为美的。苏格拉底已经在语法和修辞上多次提醒了希庇阿斯,这两个“美”不是一回事,但是希庇阿斯不可能意会到,因为这样的观点是苏格拉底-柏拉图门派的武学秘籍,其他智者不可能理解到这一层面。在柏拉图所写的众多对话中,能够探入并化解这一打狗棒法绝门武功的只有埃利亚[1]的巴门尼德及弟子[2]


▲巴门尼德及其弟子芝诺,他们都属于属于埃利亚学派(the Eleatie school),Eleatics:古希腊时期西西里的一个城邦,产生了以色诺芬尼(Xenophenes)及其弟子巴门尼德(Parmenides),还有巴门尼德的弟子芝诺(Zenon)等三代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架好招式,使出打狗棒法第一式:一棒擎天——“τί ἐστι τοῦτο τὸ καλόν;”——这个“美”它是什么?注意,这里苏格拉底仍用的是“τὸ καλόν”,这个超然的,不在具体事物中的“美”,问的这个“美”是什么?希庇阿斯仍不以为然,回答:τί ἐστι καλόν;——不就是“美的是什么吗”,“καλόν”仍具有副词意味,还是指美的东西。苏格拉底纠正道:ἀλλ' ὅτι ἐστὶ τὸ καλόν——是另外的“美”它是什么?希庇阿斯糊涂了,“καλόν”“τὸ καλόν有什么不同吗?苏格拉底狡黠地笑着:我看并不一样,并再次激励蒙圈的希庇阿斯,也许你说的更“美”(κάλλιον-καλόν的比较级),但是我再次提醒你注意他说的不是“τί ἐστι καλόν美的它是什么)?“ἀλλ' ὅτι ἐστὶτὸ καλόν.(而是它是什么)


实际上苏格拉底玩弄的这类修辞技艺也在另一方面羞辱了希庇阿斯,因为后者前面自诩,他擅长教授年轻人的文法与修辞。因为高深的天象、数学知识他们不感兴趣,只能教授他们文法之类的并讲述英雄的故事。

在还不明白苏格拉底套路的状况下,希庇阿斯匆忙地给出了自己关于美的第一个定义,结局必定被苏格拉底“兜头一棒”,赢下第一回合。



六.少女的美与瓦罐的美(287c-289d)



希庇阿斯对苏格拉底的提醒极为不屑,说:听好了,我给你一个完美答案,这个答案绝不会遭到反驳:美的少女就是美的(παρθένος καλὴ καλόν)“παρθένος”“少女”“处女”的意思;“καλὴ”“καλόν”的单数阴性形式,修饰“少女”;“καλόν”为单数中性形式,就是他们的命题——“美”。最终,希庇阿斯还是落入圈套,举出一个“美”的事物:美丽的少女


苏格拉底未直接反驳,而是先假意赞叹,再一步步挑衅。他说:回答的漂亮(καλῶς)呀,希庇阿斯!这里的“漂亮-καλῶς”用的还是他们所讨论的概念“美的(与格形式)。他继续说:以天狗(τὸν κύνα)起誓,你说的无需再补充了吧,我这样回答那家伙不会再遭到反驳了吧?——我们将苏格拉底归为乞丐帮那是有文献支持的,这里苏格拉底以“狗”(κύνα)起誓,那是乞丐的亲密伴侣,即使作为对手也是相生相伴。王江涛疏义中,将这“狗誓”理解为:狗,对朋友友善,对陌生人凶恶(参见《理想国》对护卫者特质的描述),这种来自经验与知识的判断和行为就如哲学家。这表明那个提问者会像狗一样凝视这个来自外邦的陌生人,随时嗅到异味就会扑将上去撕咬。但是还有学者说,以狗起誓,来自古埃及的信仰传统,表示一种真诚之意。往往是不断表达真诚的誓言或口语强调,一般真实的表述就是假的,就如现代人经常赞赏某事物时,前面不自觉加个强调语“真的”“我说真的”(在娱乐圈这一口头语盛行),实际上表示了他说的是假的,或一贯说的是假的。


希庇阿斯颇为得意:我说的这个答案,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对的,这怎么会遭到反驳?苏格拉底回应道:嗯,看棍!苏格拉底祭出打狗棒法第二式:“乱棒打狗”——那个家伙会这样说:


苏:所有你说的这些“美的”(καλὰ)事物,只有在“美”本身(αὐτὸ τὸ καλόν)确定是什么的时候,这些事物才有可能是“美的”(καλά)。可是如果“美的少女就是美的”,就是这个“她”,使得所有事物都为“美”(καλά)吗?


苏格拉底的用意仍然坚持将“美”“美的事物”相分离,因为任何一个具体的美的事物无法定义“美”这一回事。所以必须先定义“美自身”(αὐτὸ τὸ καλόν)是什么,才能将所有事物纳入到“美”这一特质中。如果将“美少女”定义为“美”本身。那么所有美的事物必须要具备“美少女”的性质才拥有“美”,才能被称为“美”,而这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的用意在于一个朴素的“理念”论模型,这个“理念”又往往与“种属”的观点混在在一起。就如说我们如何定义“人”,往往需要先寻找“人”的上位“种属”,如“动物”,再与这个“种属”的等位相比较划出界限,比如与偶蹄动物、有羽动物、两足动物等等,这类的划分直到亚里多德才被系统建立起来。根本的问题在于:就是普遍性的和个别的在“λόγος ”(逻各斯-描述)中的矛盾,也就是“一与多”的问题。一般的智者不关注这类纯粹概念性的,或称“形而上学”问题,他们的知识仍然是经验的,来自对可感事物的一般理解。实际上苏格拉底也不深入关注这类问题,只是发现了这一问题在语言表述中的困境,以此不断地欺负、羞辱各类自以为是的智者。


希庇阿斯不解地问,我这样的完美答案仍说服不了那家伙吗?他竟敢说“美少女”不美吗?他不怕别人耻笑吗?苏格拉底回应,你是不了解他呀,他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否被人笑话要看我们论辩的结果。希庇阿斯好像有点正视问题了,对苏格拉底说,他会怎样反驳,你说吧。


苏:他会说:“你真可爱(γλυκὺς)呀,苏格拉底,难道一匹美丽的牡马不美吗?(ἵππος καλὴ οὐ καλόν)就连神都赞誉过她呀。”希庇阿斯呀,我们该怎样回答?我们能称这“牡马的美”不美吗(τὸ καλὸν μὴ καλὸν εἶναι;)


希:他说的对,神这样称颂牡马是对的,我在家乡厄利斯就牧养了许多美丽的马匹。


苏:那么美的竖琴不美吗“τί δὲ λύρα καλή; οὐ καλόν;”)?它也是一种“美”,我们该如何回答?


希:是。


苏:那么他会接着问,我太了解他了,他会说:“你这最好的人儿呀,那美的陶器呢?它不也是一种美吗?(τί δὲ χύτρα καλή; οὐ καλὸν ἄρα;)


苏格拉底以假扮的自己继续发起挑战,你真是天真、可爱呀,“χύτρα”一词有甜的、可爱的意思,也有愚蠢的意思,类似今天所说的“傻白甜”。既然说“美的少女”是美的,那么“美的牡马也是美”的喽。苏格拉底紧接着给出了一个证明,因为神都赞誉(ἐπῄνεσεν)过这样的“美”。关于马之美,很快得到希庇阿斯的认同,因为他就是来自良种马的故乡,苏格拉底的举例也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少女与马的例子都是属于“有生命”的例子,下来两个例子是来自“创制物”:竖琴之美,这个例子也得到了了希庇阿斯的认同。但是最后的例子有点麻烦,苏格拉底的举例是逐渐递弱的:陶器之美——这里所说的陶器不是指我们今天置于博物馆或收藏把玩的古董之物,而就是指日常的用品。“χύτρα”泛指一切陶制品,诸如罐、钵、杯、盘等,就是所用的东西。这一组例子就如一个资深现代艺术者与一个外行讨论艺术之美一样,先说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维纳斯诞生》为美的,续说籍里柯(Gericault)的《艾普松赛马》是美的,再说杜尚(Duchamp)的《小便器》是美的。


▲左: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维纳斯诞生》中间:籍里柯(Gericault)的《艾普松赛马》右:杜尚(Duchamp)的《小便器》


对于后者,一般人是难以接受的,这样的类比也显得荒唐。


所以希庇阿斯对于提出陶器之美有些恼怒:这家伙是谁,竟然在这样讨论学术的场合出言不逊!苏格拉底立即圆场,并进一步证明陶器之美:


苏:他就是这样的人,非但不雅,且粗鄙得很,他只为求真,其他什么都不在乎。可不管如何我们还是要回答他的问题,如果说这陶器是由一位优秀的大匠师制做,表面光滑,轮廓圆润,烧制的也漂亮,就如那些漂亮的双耳陶瓶。能容装6库斯的酒水,极为完美,这样的陶瓶我们能说它不美吗?我们如何将一个显现为美的东西说为不美呢(φαῖμεν καλὸν ὂν μὴ καλὸν εἶναι;)


希:是不能这样说。


苏:那就是“一个美的陶器也是美了”?


希:确实如此,这种东西只要制作精良,也可称为美的,但是这个的美(ὂν καλὸν)与少女之美、牡马之美及其他美的事物相比,不值得一提。


苏:我明白了,我应这样回答他:你这家伙,听着,正如赫拉克利特[3]说过的: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也是丑的(“Πιθήκων ὁ κάλλιστος αἰσχρὸς ἀνθρώπων γένει συμβάλλειν,” )。那么最美的陶器与少女比也是丑的,正如智慧的希庇阿斯所说。是这样吗,希庇阿斯?


希:当然,你说的正确。


苏:那这家伙就要说:“苏格拉底呀,如果有人将少女与诸神相比较,不就相当于拿陶器与少女比吗?最美的少女不也是显得丑吗?赫拉克利特不也说了,最智慧的人以神相比,在智慧、美及其他方面都只不过是猴子一般。我们要不就承认,最美的少女在诸神面前也是丑的。”


希:与诸神相比,人类确实不美,他说的对。


苏:要是同意他所说的,他就会大笑并说:“苏格拉底呀,你是否忘记我的问题了?我问“美本身”是什么(ὅτι αὐτὸ τὸ καλὸν ὅτι ποτέ ἐστιν)?而你却说,美并不比丑更美(οὐδὲν μᾶλλον καλὸν ἢ αἰσχρόν)。”希庇阿斯呀,你叫我该如何回答呢?


希:就像刚才说的,人与神比,人类不美,他说的正确。


苏:那家伙会说:“假如我问你的是,什么是美的和丑的,这样回答还算是正确。可是我问的是‘什么是美自身’(αὐτὸ τὸ καλόν),只要其他事物点缀了(κοσμεῖται)它,就会显得美,只要添加它的样子(τὸ εἶδος)就为美。这个美还能是少女、牡马、竖琴吗?”


见希庇阿斯有些不悦,苏格拉底赶紧解释,说:这个人呀,不在乎当众出丑,他只关乎事物之真理,倔强地很呀。容我详细分析:如果这一陶器是出于制陶大师之手,造型优美,烧制讲究,就如祭神用的双耳陶瓶,我们能不说它是“美”的吗?希庇阿斯认可了这样的解释,那就得出“美的陶器也是美的”结论。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可以一直列举下去,如此会导致无穷多的“美的”事物,但是每一个这样的个别的事物仍无法定义“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并未在这一点上发力,而是要引出“美”的相对性,如此“美”与“不美”或丑(αἰσχρόν)就会集于一个事物之中,造成是“美”也是“丑”的表述悖论。


希庇阿斯同意了某些陶器也是美的说法,但是他强调,这些陶器之美,与前述的少女、竖琴、马之美不可同日而语,不在一个档次上,甚至于是微不足道的。这样苏格拉底抓住了这样的对比上的相对的“美”,通过引用赫拉克利特的话来说:“Πιθήκων ὁ κάλλιστος αἰσχρὸς ἀνθρώπων γένει συμβάλλειν”——最美的猴子也是丑的,跟人类来比赫拉克利特就是秉持这样的相对性观点,他说我们几乎不能给事物命名,因它们总是在变化之中,当我们指向这一事物时,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它了。这就是著名的“人不能两次涉足同一河流”的教喻,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一次危机,而巴门尼德的思想就是对赫拉克利特之说的批驳而建立起来的。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主张万物流变,世界的本原为火。


如果赫拉克利特猴子与人的比能够确立,希庇阿斯所说的“美的事物”分层次是有道理的,那么“最美的陶器与美少女相比就是丑的”这一判断就应成立,但是前述他们又承认了陶器之美,表述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但是导出这样的矛盾判断,苏格拉底还需通过“那个人”之口更加强烈地表达出来:赫拉克利特还说了,与神相比,人的智慧与美貌就如猴子相对于人,那么你那个“美少女”在女神那里不也是“丑”的了吗?希庇阿斯只能认同这样的说法,苏格拉底以“那人”的口吻说,我问的是“美本身是什么?”然后你的回答竟然是“美并不比丑更美”,岂不是说“美”就是“丑”?


希庇阿斯建议,这是一种类比上的说法。但是问题又来了,那个人会说:我并未问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τί ἐστι καλόν τε καὶ αἰσχρόν),而是问“美本身(αὐτὸ τὸ καλόν)是什么?”因为只要其他的东西添加上,或点缀着这样的“美本身”,它就可以被说为“美的”,如此你那些“少女、竖琴、牡马”是这样的吗?这里柏拉图用了一个关键词:“προσγένηται ἐκεῖνο τὸ εἶδος”(添加那个样子)中的“εἶδος”,这个词原意可以理解为“看到的样子”“显示的形状”,王江涛译本就是这样译的。王晓朝译本为“外形”,英译本一般为“form ”(形式)。实际上这一词普遍地在柏拉图语境中可以理解为“理念”,但是本篇上下文中关于“理念”的说法未能强调,也不宜于这样来译。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种属”,因为在前面的表述中,苏格拉底已经用了“γένος”(种)的说法(行文中他将少女、竖琴、陶器分别称为“γένος”-类别),一般“εἶδος”在与“γένος”互为上下文中,可以理解为“种属”的说法。因柏拉图这里还未能区分“γένος”与“εἶδος”的差异,可以都译为“种属”或“种类”。这两个词的区分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才明确下来,“γένος(种)表示最高的类别,“εἶδος(属)表示种下的类别。如,“动物”就为一个“种”,动物下诸类:人、马、牛、羊等就为“属”,他们的差异就为属差。所以这句“προσγένηται ἐκεῖνο τὸ εἶδος”也可译为“添加那个种类”这里的“那个种类”就是指“αὐτὸ τὸ καλόν”——“自身的美”,超越具体事物的那个“纯粹的美”或用柏拉图术语就是“理念的美”,英文译为“absolute beautiful”(绝对的美)


苏格拉底将这个纯粹之美与个别之美的关联用了比拟的手法,“κοσμεῖται”-安排、统辖、装饰,及“προσγένηται”-添加,希庇阿斯应该理解为,将这个“美好之物”添加、装饰到一些事物上,这些事物就可以成为“美的”,由此引出他的第二个定义:那是金子(未完待续)



按:作者保留版权,转载及引用需经过作者授权。















脚注

[1] Eleatics:古希腊时期西西里的一个城邦,产生了以色诺芬尼(Xenophenes)及其弟子巴门尼德(Parmenides),还有巴门尼德的弟子芝诺(Zenon)等三代著名哲学家,被统称为埃利亚学派(the Eleatie school)。

[2] 参见伯拉图《巴门尼德篇》、《智者篇》。

[3]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前544年-前480年):为古希腊爱菲斯(Έφεσσος)城邦的著名哲学家,

主张万物流变,世界的本原为火。





  PREVIOUSREVIEW 往期回顾  

经典文献讲读   |  苏中秋:柏拉图的《希庇阿斯前篇》(一)

经典文献讲读   |  苏中秋:柏拉图的《希庇阿斯前篇》(二)



文章编辑及附图说明 / 肖思丽
   校对 / 任一飞




实验
艺术
SHAANXI

作者:陕西实验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