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1885-1941)出生于法国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父亲是乔治·德劳内,母亲是女伯爵贝莎·菲利丝·德·罗斯(Berthe Félicie de Rose)。
罗伯特·德劳内自画像 1906
从小,德劳内就时常跟着长辈们参观展览,耳濡目染之下对艺术产生了自然的亲切感。他虽生于上流阶层,却没有因为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取得优秀的学业,不过,德劳内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做一个画家。德劳内对家人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进入在巴黎的一所美术学校学习装饰艺术。
在热情的加持之下,德劳内的天分很快展露。他对以装饰为目的的绘画兴趣寥寥,对主动创造和研究绘画更感兴趣,即便不是像毕加索一样十四、五岁就展现出的惊人的绘画技巧,德劳内在1904年,只有19岁的时候,有6作品被选入独立沙龙展,也就是那个曾让野兽派和立体派得名的系列展览。
有圆盘的风景 1906
脑袋里想法很多的德劳内自然不会满足这一点。他成长于法国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艺术家们对创造新艺术的热情几乎史无前例,这正好符合德劳内的胃口。他欣赏后印象派,学习点彩派,向塞尚、马蒂斯汲取新艺术的营养,在毕加索和勃拉克创作了立体主义的作品之后,大块面的结构分析吸引了德劳内的视线,几何抽象的思维进入了德劳内的脑中。
埃菲尔铁塔 1911
德劳内几乎是最早开始创作抽象绘画的艺术家,晚期的纯粹抽象作品和主张如今被广泛认同。但实际上,德劳内在创作初始总喜欢从自己见到的环境入手,这点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尤为明显。德劳内早先居住的地方有一个教堂,他经常出入那里。教堂内部经过镶嵌玻璃的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的魔幻的光线效果让德劳内印象深刻,当时他还在描绘具象实物的框架之中。在1909年的一幅《圣塞沃林教堂》里,他没有忘记细致地表现出教堂的拱券结构的阴影,表现出柱子的实体感,层层结构通向深处的玻璃窗,光线也由明到暗塑造出景深的空间。
圣塞沃林教堂 1909-1910
善于钻研的德劳内在完成这幅作品之后,并没有停止对这一景物的实验,直到1915年他在还用一模一样的参照物创作。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此时德劳内的画面已经改变了,拱柱的实体感已经消失变成了深浅色块的组合,只有大轮廓和光线的明暗被保留下来。
这六年的时间里,德劳内做了什么,致使作品的的样貌日渐改变?
德劳内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对使用大块面的创作驾轻就熟。与立体派不同的是,德劳内不是用相近的色彩使体块统一、让色彩服从于形式,他更热爱纯粹色彩的感染力,他让形式服从于色彩,让色彩本身形成一种有序的规律和逻辑。所以,当早期立体主义在巴黎掀起浪潮的时候,他的块状就明显比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用色丰富绚丽。我们从他的《巴黎城》上看到了清晰的色彩对比,他的用色逻辑与点彩派的修拉共根同源——谢弗尔的色彩理论。
巴黎城 1912
《巴黎城》的色彩只是德劳内对色彩实验的小试牛刀,几乎在同一时期我们看到了他近乎完全抽象的“同时性的窗户”系列,三角形和方形不同色块的排列组合创造了一种纯粹的色彩美,若不是看到作品的名称,我们几乎无法辨别出画面所展示的是窗户的风景。尽管描绘的不是教堂里的窗户,德劳内却通过对色彩的“黄金分割”让作品本身具有一种韵律与和谐,同时性的窗户巧妙地展现出了光与色的和谐,被色彩赋予一种透明和晶莹感,让人不时回忆起教堂里玻璃花窗营造出的梦幻。
在德劳内的创作过程来看,同时性的窗户系列还保留对物象的参考,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具象与抽象的共存来展现色彩和形式的魅力,这其中包括他不断表现的埃菲尔铁塔、日与月主题的许多作品。
索尼亚·特克Sonia Terk/索菲亚·德劳内 (1885-1979)
作者:那特艺术学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