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讲述艺术作品中的原理,那么那些不能说出来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就好比我们可以向盲人讲一个故事,但是没有办法描述色彩,而色彩恰恰是艺术家专心经营的领域。互联网在今天将全球文化笼络成一种看似统一的现代性,但我们仍然摆脱不了文化基因中的底层密码,比如对“润”的理解,对“和”的追求。孙岩的画作就是这样,他去意大利求学,回国后专门从事油画创作,一个东方人的文化意识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艺术评论往往将作品中的某一种符号看作是地域性的显像,比如有变化的线条就被认为是东方的,这可能是不恰当的,伦勃朗作品中的笔触抑扬顿挫,他无疑是西方艺术难出其右的代表。艺术作品中的地域性如何显现,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灵光”(aura)能为我们提供某种思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往往被引用来探讨工业时代的艺术特征,被遗忘的“灵光”恰恰是创作中难以被语言量化的艺术本质。今天,人工智能情境中的机器学习无所不及,但在艺术领域仍不能有效鉴别真伪,而古董行里的老师傅却能凭“感觉”看个大概。“灵光”不仅是本雅明描述的每一个笔触中独一无二的人性温度,而是完整画作整体呈现的文化气息。是什么支撑着安迪·沃霍尔的版画,甚至是KAWS的玩偶?支撑这些作品的可能不是版画边缘的沁染和塑料模具的量化数据所能准确计量的特质,重要的就是“灵光”。孙岩从小收藏古器,意大利求学期间,又借着机会深度游历了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特别是现场见到散落在欧洲的中国古美术精品,更是满足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贪婪。见多以致识广,当那些教科书插图的原作就摆在眼前,承载着历史的“灵光”照亮了他的留学生活。孙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将这些古美术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运用到油画创作当中,这些器物的灵光变成一个艺术家的视觉经验,内化成他的精神气质,在他的油画创作中一一体现。
作为欧洲主要的策源地之一,意大利当代艺术创作是激烈的,带有对现有制度的挑衅和挑战,在画布上划出三道口子的丰塔纳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孙岩在大学期间的当代艺术史考满分,但他的创作却少有挑战性的意图。他的作品总会铺陈一个经过反复调和的底色,稍微的颜色倾向交代一个模糊的叙事背景,可能是草坪,可能是春天,可能是愉悦。在谈论作品《落叶》的时候,孙岩说:“我觉得这幅画中的绿色很特别,它像是北朝瓷器里的那种绿,很嫩,很克制。”他投入到历史文化的大视角中去经营画面的元素。这是孙岩作品中的灵光。孙岩画中的激动是克制的。在“曼陀罗”系列作品中,他试着用张扬的笔触表现生命的张力,这几乎是他最强烈的表达,但是我们能看到他张扬的笔触并非波洛克式的不着边际,而是带有赛·汤布利作品中隐约的秩序感。他没有用具体的线条勾勒花朵的轮廓,鲜艳的色彩用飞白的笔触顺势而为,没有迟疑和重复,所谓的东方就是胸有成竹之后的逸笔草草。与之相对,一系列黑色底色的作品展现了孙岩的另一面。“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佛家经典已然被传颂为一种指导世俗生活的人生智慧,对于孙岩来说,接二连三传来亲友重病离世的消息催促他比预期更早地面对终极问题。他无法用清晰的样貌去描绘生命的边界,他在黑色的底色上勾勒骷髅和曼陀罗花的形状来表达恐惧和不安。那些模糊的线条汇聚成形状,组合成画面,这是一个艺术家与世界和解的方式。“温润”是孙岩作品中古美术滋养的克制,同样这是东方文化对人的边界的理解。画如其人,不管画面的主体是什么,孙岩的作品总是温和的,这就是孙岩与世界相处的方式。1987年1月 出生于河南郑州。201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获学士学位;2014年10月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 ,获硕士学位。孙岩作品曾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法国巴黎奥奈文化中心、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郑州逸轩美术馆等机构展出,参加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梅林杯premio merli国际艺术邀请展、青衿计划等国内外艺术项目。作品被中国、意大利、法国重要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作者:艺术与财富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