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陈华峰:果壳—— “星座计划”第一回
展览时间: 2020/08/30 - 2020/09/20
地点:清影艺术空间(杭州市留和路139号东信和创园12幢)
2020年8月30日至9月20日,清影艺术空间(杭州)推出了艺术家陈华峰的个人项目“果壳”,这也是“星座”策展计划的第一期呈现。
“陈华峰:果壳”首次展出了艺术家自2014年开始对“剩余物”的思考与2020年就这一主题所展开的总结式创作。围绕“剩下的果壳”这一思考路线,展览包含四个单元,涵盖了雕塑、绘画、场景装置以及声音装置等媒介的作品。
展厅现场
陈华峰的思考发端于一个寓言式的提问: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吃掉了智慧果(往往被表现为一个苹果)之后,它的果核去了哪里?在文明进程中,对物质和技术的使用总是包含了某种预先确定了的目的性,事物为某种目的或某种欲望所裹挟,然后被善加利用或者被浪费。但是,事物中被关注、被使用、被期待产生某种效应的那一部分并非它的全部,在另一面,被抛弃的、无足轻重的、未及使用的、作为陪衬或者包装甚至产生麻烦的那些“剩余”部分也纷纷然如花瓣般飘下,这些巨量的代谢物遗落在年月交替的烟尘中。
从2014年开始,陈华峰开始收集这些“剩余物”:可能是一些食物残渣、果壳、骨头,或者是包装纸、尘土、旧日用品等等,不一而足。他的工作开始于对这些“剩余物”的描绘,用绘画的方式为这些零碎孑余之物造像。通过绘画过程中诚实又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随着视线的抚摸和笔触的包裹,艺术家诚恳地让这些物体的世界接纳了他。其后,他不止步于单纯的绘画描绘,在这6年中,这些物件的形象被转译为影像、声音和空间装置等形式,被提炼出了属于艺术家本人的语法,然后再重新倒流变回绘画。在这个转变的微妙过程里,诗歌的语言和神秘学的象征系统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陈华峰一直关注诗歌的语言表达,也参与制作了对杨黎等诗人的专题影像拍摄,此外,他非常关注占星术、塔罗牌等神秘学对图像符号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运用。
在美术学院的学习之前,陈华峰有着热能专业的学习背景,在创作中,他借用熵增、熵减的概念来关照作品中情感能量的运行,也以“情感的能量运动”这一方式来体验这种不断转译的创作手法。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创作手法有其传统,往往会如焦点透视一般选定一个聚焦的目标随后开始架构观念,在创作与理论中扣合住一个逻辑的闭环,与此非常不同地,在陈华峰的创作理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类似中国画观看视线的散点方式:由某个灵犀的机缘为开端,线性生发,随意点染同时戏谑破坏,多条线索各自生长盘旋。在多年的艺术历程中,陈华峰创造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汇。犹如传统文人在与兰花、竹子的共感中物我身影交叠,在陈华锋的作品中,宗教感的象征装置的传统和“将日常用品经典化”的静物画传统与艺术家之间有了新的问答、新的文本。这些经受销磨的剩余物与艺术家的个人历史和价值判断紧密相连,也有着对社会生活和边缘群体的细腻关照,“剩下的果壳”既是钝痛的,也是野逸的,其中包藏着“由个人出发去与人类整体共情”的温柔试探。
展厅现场
陈华峰
1998年毕业于杭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热能专业,200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杭州。陈华峰以绘画、现成品和影像为创作手段,关注着情感在不同维度的流动和作用。
“太阳天蝎上升月亮双子的我喜欢玩、破坏、以及把事物变成美好的感觉,那一刻特别的美好。过程就像锅炉里的水变成水蒸气,到汽轮机里转化成动能,再到发电机里通过铜丝成为电,然后我们就会看到万家灯火,以及手机屏幕上的闪亮。我把情感视为一种能量,通过它使事物转化、转化、再转化,直到它们成为它们的样子,我称之为我的作品。我很喜欢它们,也希望你们喜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